喻若然
周冬梅的從業生涯經歷了多次“跨界”。
1986年剛畢業時,她被分到浙江電視臺新聞部,當時是浙江電視臺唯一的女記者,工作第二年就與人合作獲得了當時中國電視新聞的最高獎。1995年, “浙江衛視周末版”效仿央視《東方時空》,采用制片人負責制。周冬梅當時就是浙江衛視周末版的創始人之一,擔任新聞版塊的制片人,創辦了《觀點》《背景》《每周關注》等一系列有著全國影響力的新聞調查類深度報道,當時她麾下的一位記者就是現在《奔跑吧兄弟》的總制片人俞杭英。
經過多年歷練,周冬梅又轉向財經領域,制作財經人物訪談節目《財富人生》《天下浙商》。作為分管領導,先后創辦了《男生女生》《爽食行天下》《愛情連連看》《轉身遇到TA》《中國夢想秀》《人生第一次》《爸爸回來了》等一系列各種形態的綜藝節目。回顧整個職業生涯,除了音樂類節目沒有深度介入,其他類型的節目,要么創辦、要么分管,周冬梅幾乎做了個遍。雖然每一次轉型都不容易,但她卻憑著悟性和毅力屢有建樹,而她特有的人文功底和跨界背景,讓她在做娛樂節目時始終能保持敏銳的新聞觸覺和鮮明的人文底色。
2013年5月,時任節目中心主任的杜跳槽去了酷6,由她接任主任。 “壓力挺大的”,周冬梅坦承。在她接任時,一方面,各大衛視之間的競爭慘烈,另一方面燦星這樣手握重兵的民營制作公司快速崛起,體制內的飯碗不斷被蠶食。“你在體制內,旗下有這么多人,如果你沒有拿得出手的活兒,體制不可能庇護你吃香喝辣,一旦飯碗被搶,就會尊嚴喪盡斯文掃地。所以我們沒有退路,只有攻擊前進,有作為才能有地位。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浙江衛視的節目制作團隊歷來遇強則強,我們在激烈的拼搶中牢牢守住了陣地,提升了實力擴大了優勢。“
周冬梅反復強調,在她看來,現在的市場熱錢涌動,錢根本不是問題,人才是問題。培養團隊,留住人才,永遠是她最為看重的責任。
開放包容50歲的周冬梅經常被同事稱贊精力充沛,總是拼在一線,但她也確實很累。她笑稱,一季《奔跑吧兄弟》做下來,就像是“到煉獄里走了一趟”。不過她也表示,“如果這個工作五年前、十年前交給我,我不一定能完成得這么好。正是有了這些年的積累,才能從容面對這些困難。” 她用了3個“極大”來總結這次的收獲——“極大地挑戰了體力,極大地激發了創造力,極大地豐富了電視人的職場經歷”。
跟年輕人沒代溝,這一點讓她頗為自得。“我不僅是節目中心主任,也是一位90后小伙的媽媽,雙重的角色都要求我保持年輕的心態,與最前沿的信息保持同步。那些時尚前衛的新事物不一定非要欣賞,但一定要懂得,不然年輕人根本不買你的賬。”她在美國工作的兒子也喜歡看《奔跑吧兄弟》,經常跟同事一起看。每期節目播出后,她都會征求兒子的意見,以求進一步改善。
周冬梅說她從來就不是一個有野心的人,工作、生活都崇尚順其自然,命運把她推到哪一步就扎扎實實地邁好哪一步。但是,她又是標準的摩羯座,“努力,堅韌,不放棄。就算橫在面前的是90度的懸崖絕壁,也能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有一年去巴厘島拍片時,周冬梅對當地融入大自然中的室外無邊框泳池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無邊界”,所以與天地相融,那種包容一切的自由感令人心情舒暢。其實,“跑男”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想象力和包容性——海納百川,圓融無礙。而這種開放包容也正是周冬梅推崇的性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