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
我們互聯網人總有個毛病,就是永遠騙自己,永遠跟自己說下一輪日子就好過多了,
但其實最苦的日子往往都才剛剛開始。
上海智慧樹創意產業園時尚而鮮明,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地方。南京零號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號線)于2015年3月份搬到了這里,這距離零號線2014年4月搬入位于上海楊浦區的一個創業園區還不到一年的時間。由于員工數量的迅速擴張,原來的辦公區域已經無法滿足零號線的團隊需求,眼下,零號線在全國已經有了近千名員工,而此時距其成立也不過三年時間。
當身著黃色毛衣、紅色外套的零號線創始人吳皓出現在尚未完全裝修好的公司中時,你并不能直接從這個人身上感受到總裁的決斷或者霸道,只能憑借他平和沉穩且不失溫暖的氣場,覺出這是一位踐行者。
這個人學習能力蠻強的
從大學畢業之后,吳皓工作了兩年多,然后便選擇去了澳大利亞留學想要開拓一下自己的眼界。如今早已泛濫的O2O概念彼時尚未有人提出,而電子商務的概念那個時候正值火爆。有一次,吳皓與他的澳洲導師討論到了電子商務,他的導師認為那個時候大家對于電子商務的理解失之偏頗。作為電子商務概念最早的提出者,IBM最初提出這個概念是想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幫助實體經濟提升效率獲得發展,而在中國,電子商務卻演變成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相行對抗,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當時想要收購LV的凡客誠品。
導師的這個想法對吳皓有了相當大的啟示,回到國內之后,吳皓在另一個項目做了兩年左右的時間,在理念上與團隊產生了分歧,于是決定自己出來做零號線,零號線COO瞿奕也在那個時候加入了進來。此時,O2O概念開始被人提及,吳皓覺得其本質并沒有發生改變,仍然是對利用互聯網的手段幫助已經存在的線下生意做得更好。“直到今天,我們都是會向別人介紹我們是一個電子商務型的企業。”吳皓說。
得益于此前經驗和背景的積累,在零號線建立之初,吳皓就對外賣O2O的兩種模式有了自己的想法。外賣O2O分為兩種模式:輕模式和重模式。前者是標準的流量思維模式,而他想的是在行業中用互聯網的方式深耕細作,這就要求對行業滲透得要深入,在模式上要變得很重。這種“重”體現在對商家的很多服務方面,包括自建物流配送體系、扶植商家品牌、建立中央廚房等諸多內容。
然后,吳皓就拿著商業計劃書找到了戈壁創投合伙人蔣濤。據蔣濤后來回憶,他當時對吳皓的第一印象是:這個人學習能力蠻強的。整個零號線團隊也給蔣濤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有想法、有經驗、執行力不錯、團隊格局大。在一次非正式的會面、一次正式的會面之后,蔣濤就迅速做出了給予零號線天使投資的決定。
一方面是對吳皓及其團隊的認可,另一方面,蔣濤也認同,相對于單量增長非常迅速的輕模式來講,重模式走得更加穩健,但他當時也沒有意料到的是,資本熱度上升的速度會如此之快。不過他覺得“還沒有達到絕對值,還有巨大的投資空間”。現在他很慶幸,當初沒有選擇輕模式是正確的,根據蔣濤的判斷,2015年重模式將成為外賣O2O的核心戰場。“輕模式還是相對看低,因為門檻不夠高,巨頭想要進入非常容易。由于現在市場還處于一種非常分散的狀態,未來合并、合作都完全有可能,合作的機會存在于輕模式和重模式之間、重模式和重模式之間。”蔣濤對《東方企業家》雜志說道。
現在,蔣濤與吳皓每隔半年就見一次面,每次見面,蔣濤都會發現,吳皓認知問題的水平又會有所提高,這讓他感到滿意:“他的格局還是比較大的,執行力也很強,單量和增速都基本能夠達到我們之前的預測,做到這一點還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后續資金更加充足的話,希望還能以更快的速度往下鋪。”
重重踩下了油門
對于零號線的發展速度,吳皓的心里從一開始就相當有譜。從最初印證自己的想法是否能被市場所接受的初始階段,到第一次小范圍邊擴張邊試錯的嘗試階段,再到全國性擴張的第三階段,吳皓一直在給零號線“搭臺”,希望能夠做成一個生態平臺。
資本市場也都給予了零號線持續的肯定,從建立伊始,零號線保持著一年完成一輪融資的速度。2014年下半年,零號線宣布完成了由騰訊領投、紅杉資本及戈壁創投跟投的B輪融資,這筆資金成了零號線提振速度的催化劑。
籌備了一年多之后,吳皓覺得零號線的人才已經“攢”得差不多了,同時又得到了新一股資本力量的驅動,于是吳皓重重踩下了油門,在短短的幾個月內,將這群人一股腦兒地撒了出去,鋪向全國。在此前的兩年多時間,零號線一直只深耕于三個城市:南京、蘇州、上海。2015年年初,零號線擴張至武漢、深圳,接下來便是廣州、長沙和成都,“也就是最近這幾個月我們要開7個城市。”吳皓對《東方企業家》雜志表示,“2015年我們會采取相對比較激進的擴張模式。當然和輕模式的激進程度不能比,人家一年開200個城市。”
此間零號線的團隊規模迅速擴大,現在整個團隊已有將近上千人,“今年過完年我們可能會有將近2000號人。”說到此處,吳皓的眼睛里多了一些光芒。擴張的同時,吳皓也感受到了挑戰難度的不斷上升。“其實最困難的就是現在。我們互聯網人總有個毛病,就是永遠騙自己,永遠跟自己說下一輪日子就好過多了,但其實最苦的日子往往都才剛剛開始。”
現在吳皓越來越忙,忙到沒有時間撿起過去的種種愛好,唯一剩下的愛好就是看書。他的閱讀速度極快,且不放過一切可以看書的碎片時間。他拿長篇科幻小說《三體》中的“降維攻擊”理論來打個比方:他認為,新型餐飲從業者與傳統餐飲從業者的競爭正是非常標準的降維攻擊。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新型餐飲從業者可以從容避讓傳統餐飲從業者所擅長的方方面面,如線下門店、服務員招募、員工培訓等等,而是改用另一種更加“短平快”的降維方式,與傳統餐飲從業者進行競爭。
“未來,這會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領域。”吳皓心中的格局確實比想象中更大,他更愿意去預見未來餐飲行業而不只是零號線的面貌。他覺得,三年之后,會涌現出大量的“零品牌”,即在互聯網的模型下的餐飲從業者,大量傳統的餐飲品牌將被這些“攪局者”所撬動,部分也會嘗試改變。此外,如今以虧錢為主的實體餐飲行業現狀將得到改變,餐飲企業將在外賣方面開始賺錢。
這是一幅有些理想主義的畫面,但吳皓顯得很有信心。“他是水瓶座,比較有理想主義情結。”與吳皓一起奮斗至今的瞿奕給出了這樣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