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國土資源部公布2015年一季度國土資源主要統計數據。據此,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9.48萬公頃,同比下降20.4%,其中房地產用地2.47萬公頃,同比下降38.7%。
據4月18日消息,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聯合下發《關于優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應結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對此,國土部有關負責人指出,調控“新政”強調分類調控、因地施策,首次將住房供應結構、土地供應結構聯動調整;控制住宅用地供應規模、布局和節奏,優化供應結構,避免“饑餓供應”。
此前2月2日,據國土部近日發布的《2014年國土資源主要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批準面積為近3年同期最低水平,供地結構出現變化。其中房地產用地15.1萬公頃,同比下降25.5%。
點評:2015年第一季度繼續保持2014年的供地節奏,而且有甚之無不及,由2014年的同比下降25.5%擴展到同比下降38.7%。預計接下來的供地情況仍不會好轉。
“3·30新政”滿月 一二線城市回暖明顯
在經歷連續數月下跌后,隨著中央和地方不斷出臺政策,樓市開始釋放出積極信號。
中原地產研究總監張大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4月以來一、二線城市的成交提升幅度明顯,而三、四線城市則較為低迷。可見,“3·30新政”對不同城市的影響差別顯著,市場供求基本面堪憂的三、四線城市對于政策的強力刺激反應冷淡。
在百城房價指數中,若從漲跌城市個數看,39個城市環比上漲,60個城市環比下跌,1個城市環比持平。根據百城價格指數對北京、上海等十大城市新建住宅的全樣本調查數據顯示,十大城市中深圳、武漢、南京、北京、成都、上海和天津7個城市環比上漲,上漲城市個數較上月增加4個。
點評:各類政策組合效果初步顯現,市場信心逐步增強,樓市整體成交量平穩釋放。不過,也有機構認為,房價并不會迅速進入上升通道。由于當前大部分城市住宅庫存量仍處高位,短期內全國整體價格將保持平穩。不同城市來看,各城市對政策敏感度存在差異,未來價格走勢將持續分化。
年內或推營改增 房企憂稅負上升
按照規劃要求,“十二五”期間要完成“營改增”任務,目前,還有包括房地產業、建筑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幾個行業未納入試點。市場普遍預期,2015年將是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收官之年。
房地產項目成本費用構成比較復雜。記者近日在多地調研發現,不少房企擔憂房地產業納入營改增范圍后會增加企業運營成本。據普華永道對全國近20家大中型房地產企業進行的調查發現,超過90%的受訪企業均表示了對稅負上升的擔憂,其中近40%的企業認為稅負會明顯上升。
普華永道中國中區流轉稅業務主管合伙人李軍認為,因為很多房地產開發商的資金來自金融機構的貸款,如果沒有同時開始營改增,會對上下游業務鏈條的抵扣造成一定壓力。一些企業認為,需要變更業務模式,以適應營改增的稅收政策。營改增后,供應商是否能夠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客戶能否接受稅負轉嫁,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企業的收入、利潤、稅負、現金流。
點評: 房地產業的顯著特征是項目周期長,且成本與收入周期背離。這些可能導致營改增之后,房地產項目的銷項稅額與其進項稅額產生時間上的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