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好為
摘 要:大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以90后為主體的大學生在日益大眾化的教育過程中面臨著現實和心理多方面的轉變,不得不承受來自學業、人際交往、就業等方面的壓力。本文旨在分析對大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類型,探索如何督促并開展挫折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挫折教育;對策
隨著我國高等大學不斷擴招,社會、家庭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與期望值逐漸提高,再加上繁重的學習壓力、復雜的人際交往壓力以及競爭激烈的就業壓力,大學生承受著越來越重的心理負擔。90后大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親友的寵愛中長大,他們的各種需求都能從父母那里得到較好的滿足,缺乏抗挫折的體驗和教育。因此一旦遭遇挫折事件,往往容易產生煩躁、焦慮、抑郁等各種負面情緒,嚴重者甚至做出傷人、自戕等行為。近年來大學生自殺事件頻發,各媒體所報道的案例令人扼腕嘆息的同時也值得我們反思。加強對大學生抗挫折能力的培養亟待引起學校、家庭甚至全社會的重視。
1.大學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挫折,從心理學上指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活動過程中,遇到了無法克服或自以為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干擾,致使其目標不能實現、需要不能滿足時所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消極的情緒體驗。大學生作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不僅應當具備高尚的道德修養、寬廣的知識面、敏銳的思維與判斷力、較強的創新能力和扎實的專業技能,而且還應當具備優良的心理素質,尤其是較強的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因此高校在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競爭、樂觀應對不幸和失敗的能力,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大學生也是社會的一分子,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必然會遇到諸如學業不順、人際關系緊張、就業難等問題,產生痛苦、焦慮等負面情緒。大學生要獨立面對和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只有具備一定的抗挫能力才能在社會中生存,在社會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2.大學生挫折的主要類型
(1)學習挫折。學習挫折是大學生最易遇到的挫折,關系著大學生是否能順利完成學業。部分大學生進入校園后對學業躊躇滿志,但大學課程多、內容多、難度大,教師上課僅講重難點,要求學生以自學為主。部分學生不能盡快適應學習環境和學習要求變化,在學習方法上沿襲中學模式,被動學習,學習效果不甚理想,出現掛科和重修等情況。另外部分同學學習缺乏方向性,尤其是調劑專業的同學對所學專業缺少學習興趣以及起碼的專業認同感,學習態度消極,厭學情緒嚴重,對學業充滿失望和挫折感。當前較多高校將英語等級考試成績要求納入畢業證學位證授予條件之中,給較多英語基礎較差的同學造成了巨大學習壓力,在經過不斷的努力后仍舊無法通過考試。目標和現實之間的差距容易形成對自身和現狀的消極情緒,經常會有大學生因考試不及格、學業不順等原因自殺的事件出現在網絡、報紙等媒體報道中。在當前多元化的社會中,部分大學生受到社會上各種思想的影響,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產生懷疑,認為學習沒有前途,缺乏必要的動力。
(2)人際交往挫折。90后大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愛好廣泛,對人際關系的需要較為強烈。然而部分同學非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擅長情緒管理,對他人也缺乏包容心。在進入集體生活后,因生活習慣、興趣愛好、交往方式不一樣容易出現矛盾,如缺乏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則會與同學、朋友、老師造成人際關系不協調。一些大學生對人際交往并不了解,每當發生問題后不知道如何向他人求助,更多選擇埋藏在心里,一個人承受。一旦問題得不到解決,便會感到孤獨無助,覺得自己時時刻刻處于壓力之中,產生心理疾病。另外大學生在異性交往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經濟基礎和心理不成熟,加上畢業及就業的考驗,戀愛關系往往不牢固,遇到單戀、失戀、愛情波折等種種挫折是在所難免。當戀人感情破裂,部分學生缺乏承受能力就會造成不良后果,輕則影響大學生的心理、生活和正常學習活動,重則荒廢學業,走上犯罪的道路。
(3)就業挫折。就業是大學生人生的重大轉折,每個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挫折。就業挫折有兩類:一類為缺乏經驗、個人知識與能力不足而產生的挫折,另一類為就業過程中遇到諸如觀念的、社會的、物質的阻礙而產生的挫折。近年來,高校的連續擴招使得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每年呈現遞減趨勢。面對目前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對就業的強烈渴望和對未來就業競爭的擔憂,給90后大學生帶來很大的思想、心理壓力,也使部分大學生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心理障礙。另外,我國高校在發展中,存在不注重市場需求、辦學定位不清晰、辦學沒有特色、辦學質量不高等一系列問題,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畢業生質量不高,就業受挫。
3.高校開展抗挫折教育的對策分析
(1)為應對大學生學習挫折,高校首先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建立學習型班級、學習型社團、學習型學院和校園來營造好的班風和學風。其次建立班導師制度,高校可聘請道德高尚且具有較高科研能力和專業能力的老師擔任班導師,指導學生專業學習,提升綜合素質,并針對學生個性進行個別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根據專業計劃,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熱情,樹立專業思想,指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安排好學習計劃和進程。再次,高校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改變教學方法,增強課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避免課堂死氣沉沉。最后,要提高學生自信心,部分同學存在偏科的情況,英語或者計算機基礎薄弱,而這兩門乃公共基礎課程,較多同學心中存在畏難情緒,不擅長的同時對課程有抵觸情緒,另外部分調劑專業的學生,對所學專業缺乏信心和興趣,要注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分析學業失敗的原因,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努力程度!
(2)大學生要保持和諧的人際交往關系,第一,要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學習和提高人際交往技巧,并注意養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品質,比如人際包容能力、情緒控制能力、共情能力等。第二,形成人際交往的良好習慣。行為習慣沖突是造成人際交往挫折的重要因素之一,某些習慣如高談闊論、出口成“臟”都是不文明的行為,要多學習一些人際交往的禮儀。第三,引導大學生運用積極的心理防御機制化解人際交往挫折中的心理危機,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不良情緒。
(3)要想戰勝大學生就業挫折,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共同解決。從客觀方面來說,社會要努力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完善就業市場和就業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競爭機制。其次,學校要加強就業指導,通過就業指導課和就業培訓引導學生學習就業的知識和技能,高校創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為學生提供創業演練的機會。從主觀方面來說,大學生首先要正確認識就業挫折,就業是大學生檢驗學習成果以及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一個手段,其過程中遇到挫折是必然的,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及時調整好情緒,找出受挫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避免以后就業過程中犯類似錯誤。其次大學生要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從實際情況出發建立就業目標。很多大學生的社會經驗缺乏,對現實的就業環境不甚了解,但同時又對個人能力評價過高,往往自命不凡,因此就業過程中往往期望值大大高于現實,這種落差導致深深的失落感和挫折感。大學生要全面、客觀地評價自己,總結過往就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認真分析就業形勢,不斷調整自己的就業期望值,從而實現順利就業。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