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少偉
對于中國動畫的階段劃分,依據不同的劃分標準,有多種不同的劃分方式,例如,有的按照時間順序劃分、有的按照階段性成就劃分、也有按照動畫技術的發展為標準劃分的。但在本文以中國動畫在不同階段的創作受眾和創作目的為論述對象,以動畫的創作者和受眾的視角出發,得出我國動畫發展的大致四個階段,從而為動畫企業的發展方向提供借鑒。
藝術表現階段
中國動畫似乎從一開始就決定了它不僅僅是一種娛樂產品,更具備了鮮明的時代特點。如萬籟鳴先生在回憶錄中所說:“我國的動畫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供人玩賞和娛樂的消費品,它從一產生就跟當時的斗爭現實緊密配合”這一主張也為中國后來的動畫藝術家們奠定了思想基礎。從錢家駿先生于1956年創作的我國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么是黑的》獲得第八屆威尼斯國際兒童電影節獎開始,中國動畫人受到不同國家作品的各種風格啟發,開始了對民族動畫風格的新嘗試。在1960年,錢家駿先生與特偉先生終于一同研發出了水墨動畫的制片工藝,于是1961年的《小蝌蚪找媽媽》為中國動畫確立了傳統造型藝術形象的新形式——美術動畫片。從作品上看,這一階段的中國動畫人近乎于一種“藝術家”尋求“新的藝術形式”的心態而努力創作著。60年代的《大鬧天宮》成為中國動畫里程碑式的作品,以為剪紙、水墨動畫為代表的《驕傲的將軍》、《牧笛》等優秀作品也不斷涌現,無疑為當時的中國動畫奠定了藝術上的巔峰時刻,“中國動畫學派”也由此誕生。
這一階段,動畫創作者們是為了將中國動畫躋身于世界動畫之林而努力、為創作出中國民族特色的動畫藝術風格而奮斗的階段,其藝術高度也得到了全世界的一致認可。所以將這一階段劃分為中國動畫的“藝術表現階段”,直到中國第一部系列動畫的片出現。
兒童受眾下的寓教于樂階段
第二階段,我國動畫的創作多是以教育目的為創作理念而進行的。這時的動畫創作者和動畫觀眾普遍都將動畫定義成了“兒童片”概念,所以導致中國動畫的受眾群體長期均集中在了兒童受眾的層面。自我國第一部系列動畫片《邋遢大王歷險記》出現、以及同時期的《黑貓警長》、《舒克和貝塔》甚至到動畫產業市場化后的《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自古英雄出少年》《海爾兄弟》、《中華傳統美德故事》,直到2000年的《藍貓淘氣三千問》等等一系列代表作品均是以兒童為目標受眾的。
這些優秀的動畫作品也正體現出當時階段中,我國動畫作品的受眾特征為兒童受眾。所以將這一階劃分為兒童受眾下的寓教于樂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階段的中國動畫雖然融入了市場化發展的大潮中,但卻未能抓住商業化的絕好機會,中國仍然需在擴寬受眾市場,完善動畫產業的方向上努力。
“市場探索”下的產業形成階段
中國動畫所處的第三個階段,在國家對動漫產業的大力扶持和新媒體平臺的大面積普下向前發展。
此階段前期為了符合市場發展方向,此時的國內動畫市場中一瞬間涌現出了大量的動畫作品。從作品內容上看,雖然大部分作品依然是針對幼年兒童創作的兒童片。但也逐漸出現了一些針對青少年受眾進行策劃創作的作品,例如《我為歌狂》,《夢里人》等,無論這些作品在當時的社會反響及成效如何,但這是中國動畫為市場邁出的從兒童走向成人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動畫產業成長的重要一步。
后期由于扶持政策的變化和新媒體平臺的普及,仿佛為中國動畫注入了新的生命。政策上,以作品數量為標準的扶持轉變為以質量為準,使得國內動畫作品初步完成了一輪質量提升;播放平臺上,除了電視平臺之外,普及了輻射面更廣、互動性更高的新媒體平臺,為動漫品牌的推廣和商業化運作提供了新的市場機遇,“新媒體動漫”也因此而生,如《秦時明月》、《魔角偵探》、《泡芙小姐》、直到2012年的《十萬個冷笑話》大電影的完美收官,無不體現新媒體動漫產業極強的生命力。這一階段,中國動畫的產業化發展也在逐步的形成,譬如由《喜羊羊與灰太狼》品牌發展出“電視+電影”的“喜洋洋模式”;由《熊出沒》品牌發展出“電視+電影+玩具”的“熊模式”;由集大成的民營動漫集團“奧飛動漫”發展處的集玩具+動畫+游戲+授權為一體的“奧飛模式”等等,都說明這動畫產業正業逐步形成和完善,并且與動漫產業有關的投融資政策也在逐步建立健全。
這一階段的中國動畫在作品上,在這一階段,中國原創動畫在青少年市場中正努力探索并已經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果,但大多數作品依然以兒童受眾為主,內容上也存在著某些問題。這些問題恰恰使得這一階段是兒童動畫創作上的創新階段。我們應該結合兒童受眾,把握好幼兒心理認知,將兒童動畫表現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最終將“動漫低齡化”的瓶頸轉化為突破口,順利進入到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下一階段。
受眾主導下的市場細分階段
隨著第三階段國產動畫在市場中的探索以及產業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勢必會造成動漫產業中資本運作與品牌效應的差距越來越小,類似于《喜洋洋與灰太狼》或《熊出沒》獨占市場鰲頭的品牌現象會越來越少。這一階段隨著越來越多的優質動畫品牌出現,勢必會將整個動畫產業的市場總額越來越大,但由于數量原因,不同的品牌間各自所占的市場份額也會越來越小,所以,為了應對未來越來越激烈的動漫品牌市場競爭,動漫企業應該:精準定位受眾市場,成為相應市場領域的第一名。
針對不同受眾市場的動畫品牌,應該對目標受眾之外的“潛在受眾”進行發掘和拓展,從而為“未來市場”進行長線競爭。
在動畫市場和動畫產業逐步完善后,對于相同受眾市場的動畫品牌,應該以受眾為導向,通過對受眾市場和受眾心理的精準化的分析,進行相應的品牌的策劃,最終以實現受眾對動畫作品和品牌的高度認同為目標,成為該受眾領域中領導品牌。
所以,中國動漫的將來必然會是以作品受眾為第一主導因素的市場細分階段,各個動漫品牌會根據不同的市場受眾進行品牌策劃和內容創作,使得作品與受眾見的聯系更加緊密,最終促使中國動畫產業的健康快速的發展。
(作者單位:浙江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