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小鋒

在今年北京頂豪入市的大背景下,眾大佬也是夠拼的,除了保利的“p”字懸念外,為了打響龍湖西宸原著的第一炮,龍湖北京公司總經理宋海林親自上陣,主持了一場具備高科技和藝術范的高端豪宅發布會。
4月的一個晚上,釣魚臺芳華苑、360度環屏巨幕、奧斯卡紅毯秀似的嘉賓手印待遇……臺上的宋海林身著黑色單西、高顏值、儒雅沉靜、談吐得體,依靠強大的現場把控力,宋海林幾乎演繹出了現場版的“宋布斯”演說。
于是,朋友圈里紛紛刷屏:“以后顏值不高,口才不好,不會主持,還能當地產大佬嗎?”隨后,在國賓館芳華苑的一間會客室內,宋海林坐在了一眾記者面前,侃侃而談,關于戰略,關于產品力。
西宸原著不會是絕版
宋海林是一個極有親和力的職業經理人,與原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毛大慶相似的是,二者都頗有學者氣質,宋海林更是高學歷的工科出身,故也被稱為“宋教授”。
從臺上演講,到臺下對話,儒雅而彬彬有禮的宋海林,都對答如流,很少出現說錯字或停頓之處,而且條理清晰,頗有一種成竹在胸的氣質。當記者問及臺上演講是不是準備了很久時,宋海林淡淡一笑,“沒有,其實反復說的就是項目那些東西。”
對于西宸原著,北京龍湖幾乎碼足了勁兒,因為這確實是近年來少數幾個具備好地塊的別墅項目之一。早在2012年北京就停止了三環內住宅用地的供應,中原地產數據顯示,從2013年4月到2015年4月兩年間,三環和四環之間僅成交4宗住宅用地,累計可供應的新房不足2000套,算上新房庫存以及可供應地塊面積,四環內新房不足一萬套。
北京四環內有新房的時代即將終結,處在西三環區域的西宸原著卻以別墅的姿態出現,成為北京三環內唯一一個別墅項目,這或許是北京龍湖如此不遺余力渴望打響第一炮的原因。
如果說在北京的別墅市場,頤和原著、雙瓏原著奠定了龍湖地產“原著系”產品在別墅市場的地位,那么,龍湖顯然希望西宸原著可以將龍湖“原著系”產品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首期開盤是別墅產品,疊拼、雙拼。戶型現在都已經出來了,樣板間都在做,5月份開放,銷售大概是6月份入市,我們還是希望在這個市場上能夠搶占一批先機。”宋海林表示,至于價格,預售證出來后自然就知道了。
當記者問及原著系會不會越來越少,西宸原著會不會是最后一個原著產品?
宋海林坦言,“絕唱談不上,肯定會持續地做”,因為所有容積率比較低,低密度的地塊龍湖都會參與。
做別墅考驗“綜合實力”
“從房地產整個行業來講,別墅算是最吃力不討好的業態,會有無窮無盡的各種的煩惱。”宋海林坦言,別墅很考驗綜合實力,因此很少有企業傾向于做別墅類產品。
之所以很難,他認為,打造別墅類產品經驗很重要。因為客戶和市場對別墅類產品要求非常高,需要團隊精益求精。
此外,別墅產品非常復雜,研發、建設、營銷等過程一定是專業協同的結果。
被譽為“中國別墅專家的龍湖”,經過22年潛心營造,別墅類產品項目總量逾百個,總數接近一萬五千棟。在北京,從2007年首個別墅項目龍湖·滟瀾山問世,北京龍湖已于2014年完成了十大別墅全品全系的產品布局。去年,龍湖·長城源著和龍湖·好望山、龍湖·雙瓏原著都牢牢占據北京別墅市場的各大榜單前列。
實際上,最早進到北京這個市場時,龍湖帶著很深的重慶開發經驗和渝派園林景觀烙印,并最終在北京掙得一席之地,比如龍湖·滟瀾山和香醍系產品,都有很多重慶的影子。
在此基礎之上,2008年龍湖拿到頤和原著地塊之后,北京龍湖團隊開始第一次去突破熟悉的固有模式,成就了北京別墅市場的一個經典,龍湖也在北京真正找到了方向。
很多龍湖人至今還津津樂道頤和原著的一些細節。比如為了尋找石材資源,2006年在龍湖買斷了2座法國礦山貨源;頤和原著做出的車庫門為實木雕花門,門板重量均超300公斤,并首創“三重安全體系”。結果是,頤和原著當年全年業績達到35億元,成為當年全集團銷冠項目的位置。
到了2011年,樓市宏觀調控收緊之后,北京龍湖在思路上又有了新的轉變,在開發滟瀾新宸和雙瓏原著“中央墅”新品時,龍湖已經開始更關注業主的需求、承受力和購買力,也更關注北京現在豪宅市場的發展走向。
在宋海林看來,未來豪宅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僅從客戶層面來講,客戶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比如一些高端的業主受經濟和環境形勢影響,從市場上消失了,很多高端的業主選擇去海外置業。
2015年,北京頂級豪宅紛紛入市,他強調,北京龍湖有多年的別墅打造經驗和改善積累,加之全產品線布局,對未來的發展有勇氣和信心。“去年交付的龍湖·好望山和龍湖·雙瓏原著,兩個項目業主的客戶滿意度都超過90%,這不僅在集團內部是領先的,甚至以前在北京公司是不可想象的。”
在銷售和持有上做平衡
龍湖向來強調穩健,自2010年以后,北京龍湖一直銷售額穩定在80億元上下。宋海林表示,北京龍湖一直以來堅持有自身特色的差異化穩健發展,并沒有一味追求總體規模的快速擴張,“在北京這個市場單純追求規模上的擴張并不科學,會伴隨高點拿地、存貨量提升等風險。”
“你賣1000億元,需要2000億元的存貨,遇到市場冰冷的時候,剩下的1000億元就很快變成庫存,而這些存貨未來壓力會比較大。”宋海林說,龍湖追求穩健,希望對資金成本和存貨進行高效控制,所以必須做平衡。
商業地產是近年龍湖寄予厚望的板塊。按照龍湖的規劃,要努力從開發商向綜合性運營商轉變,把每年銷售回款的10%以內投入到商業地產。至2017年,龍湖持有開業商場總數將超過20個,開業總面積將超過300萬平方米。
龍湖旗下三大商業產品系列——天街、星悅薈、家悅薈也多處布局,去年,北京長楹天街的開業是龍湖商業地產進駐一線城市的標志,而北京龍湖對于持有物業的興趣越來越濃厚。
“我們還是會在北京持續做一些做持有的物業,希望租金收入可以穩步提升。”宋海林說,因為持有性物業才是未來持續的利潤貢獻,尤其是北京這樣的超級城市。現在回頭看像紐約,真正有實力的開發企業,可怕之處在于它有大量的持有性物業。
但這并不意味著在戰略轉型之際,北京龍湖放棄對規模的追求,“如果有合適的機會,我們不排斥”,在未來,龍湖在住宅領域擴張的一個利器是合作,而這也恰恰符合集團“擴合作”的思路。
在宋海林看來,在項目合作上北京龍湖走在了前面,如在2014年龍湖與中青旅合作開發的龍湖·長城源著,今年年初拿到的東壩地塊則是和首開合作。而西宸原著,是和葛洲壩聯手。
“葛洲壩是有追求的企業,他們對于品質是非常看重的。”宋海林說,選擇合作伙伴最重要的考量,是會和核心價值邏輯相近的企業合作,如果偏差比較大,很難在一起合作。
希望有新嘗試
作為北京地產行業的明星職業經理人,宋海林有讓人頗為驚艷的簡歷。在2011年加入龍湖前,宋海林在清華獲得過建筑設計的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所長,還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SPURS)訪問、交流,并曾掛職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副區長。
在沉靜的外表之下,宋海林是一個敢于打開思維的人,“對于互聯網等很多新鮮的機會,或者一些更有創意和未來的可能性,我們會積極去嘗試。”宋海林說,自己也在思考,怎么能夠通過大數據方式,在未來做出一些新的可能性。
據其介紹,龍湖跟一些互聯網企業巨頭都有很深度的交流,但由于還沒有具體的成果落地,所以現在并沒有去推這樣的產品。不過,隨著持有型商業的不斷增加,龍湖已經開始在此基礎上做一些嘗試性動作。
但宋海林也坦言,所有這些新嘗試的前提是,北京龍湖要專心的把自己的地產核心業務做好。思路是,在秉承集團“擴縱深、近城區、控規模、持商業”戰略的基礎上,一方面持續做精品開發,另一方面把部分資金沉淀到持有型物業的發展,做到有質量的增長。
對于今年北京房地產市場,他用了一個耳熟能詳的字眼“謹慎樂觀”,在其看來,從今年一季度情況來看,市場反應也不算很好,但下半年的市場可能會有所好轉。
記者另從龍湖北京公司了解到,龍湖在北京地區共有5個老項目和4個待入市的新項目。除了龍湖·西宸原著可能年中入市,其余3個地塊的項目預計將在下半年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