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慧娟
一邊是傳統百貨店“門前冷落車馬稀”,一邊是新購物中心的“香餑餑”效應,讓眾多投資者蜂擁而至。
來自RET睿意德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購物中心將迎來新一輪供給高峰,13個新增項目預計今年入市,其中94%的項目被定位為購物中心,共為市場帶來130萬平方米商業面積。
購物中心扎堆開業,也使得購物中心的生存競爭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業內人士認為,購物中心要注重差異化布局、根據需求定制商業、增加體驗型業態等,否則同樣會面臨經營上的困難。
供應井噴
“新商場的郊區化趨勢越來越明顯。” 高力國際華北區零售房地產服務部董事王曉兵說,2014年北京共有14個購物中心開業,12月開業的5個新項目中有4個在郊區。2015年將有13個新項目入市,新商場郊區化成為最大趨勢。
2014年,近郊共成交用地171.68萬平方米,占城市總成交量的91.67%;從價格上看,近郊、遠郊商服用地價格快速上行,同比增幅達到20%以上。“地塊的集中供應,也意味著郊區的社區購物中心成為近兩年新增商業市場的主體。”王曉兵告訴記者,2015年還將再新增13個商業中心,新增供應量將達130萬平方米,總體開業體量相當于7個西單大悅城。“這13個商業中心包括中糧萬科長陽半島、華遠好天地、金隅嘉品Mall等,位置多位于近郊。”
從供應區域看,主要集中在豐臺、朝陽和通州。最大體量是位于朝陽區北四環外的北京金泉廣場,23萬平米,其次是位于舊宮,16萬平米的寶苑國際購物中心。
另外,北京市發改委已在去年8月發文,今后北京四環以內將不再批建商業地產,而商業樓宇的出讓土地建筑面積也不得超過1萬平方米。
業內人士表示,新商場郊區化一方面填補了郊區商業發展的空白,另一方面也面臨招商困難的局面。一些品牌擔心缺少客群而不愿意進駐新商場,而商場則以優惠的租金和補貼來吸引租戶,這使得商場的開業情況較好,但也為后期運營帶來更大的壓力。
同業競爭嚴重
你或許有在逛了某商場之后,就沒有走向另一個商場逛的欲望,因為周邊的幾個商場都差不多。而逛了通州,或許望京就再無吸引力了,因為那邊有的,這里都一樣,基本是百貨、超市、電影院作主力店,再加上服裝、珠寶店、體育用品店、餐飲、兒童業態等,每個購物中心都爭相引進同類品牌,商場的特色更少了。
這折射出一個問題,由于規劃缺乏專業合理的布局統籌,使得不少購物中心在輻射商圈和服務客群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重合,品牌組合的同質化使購物中心失去了顧客必須光顧的理由。
同質化競爭中,大興區薈聚購物中心與步行距離約15分鐘的鴻坤廣場,兩者之間存在很大的競爭性。據了解,鴻坤廣場購物中心總建筑面積14萬平米,共有八層,擁有三個中空廣場。地下一層主營生鮮超市,樓層往上依次包括休閑、時尚、兒童、美食、娛樂等。業態具體分布為32%的餐飲、20%的超市、18%的兒童業態,其余30%為娛樂和購物,以周邊社區型的消費為主。
除了同質化,同一區域中的同業競爭也非常激烈。供應大區中,大興今年將開業22萬平方米的高端商業龍湖時代天街,位于地鐵4號線生物醫藥基地站,包含超市、幼兒教育、健身等項目。另外,位于4號線最后一站天宮院站的保利商業約20萬平方米,以品牌購物中心為主。2015年大興區還將啟動建設興創企業總部、首開萬科廣場等一批商業綜合體,其中,興創企業總部位于宜家南部,是一家包括寫字樓、商業的城市綜合體;首開萬科廣場也以商業為主。
通州的商業面積也正呈現急速升溫現象。通州萬達廣場、京通羅斯福廣場、星悅百貨、華業花千里、華遠好天地……從地鐵北苑站到土橋站,幾乎兩公里內就有一個購物中心。這些購物中心要么新開業不久,要么在通往開業的路上。算上早已割據一方的通州貴友、藍島、國泰等傳統百貨商場,該區域內的商業競爭毋庸置疑。
新入市的購物中心也面臨著老牌百貨轉型的競爭。2014年,多家百貨都有意轉型為購物中心 ,如百盛計劃把北京太陽宮店轉型為購物中心,預計這一趨勢在2015年仍將持續。該店若轉型,將使緊鄰的紅星愛琴海面臨更大壓力。
“要在激烈競爭中突圍,差異化是商家不得不下功夫的地方。”王曉兵認為,購物中心可以通過引進品牌的差異化打造自身特色,或者因地制宜,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做定制化主題商業。因此,商業需要規劃,什么樣的定位、功能和業態應匹配什么樣的品牌,這很重要。
繞不過的“電商坎”
從去年底開業的幾個新商場的招租情況看,簽約率都算不錯,比如通州的萬達廣場、大興西紅門的薈聚都以近乎滿租的簽約率開業,朝陽常營的長楹天街在開業時也取得了85%的簽約率。
但這只是開業,電商的沖擊是任何一個商業都無法繞過的坎。打折促銷策劃“價格戰”、招攬更多主力店入駐,已不再被購物中心所熱衷,而以藝術、人文、自然為理念,以增強體驗性消費為核心的變革在購物中心興起。
“因為所有人在生活中都需要體驗感,需要與人溝通,需要交流,購物中心的餐飲、娛樂是電商沒辦法賦予消費者的”。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趙瑞華表示,旗艦店、概念店也是眾多購物中心的招商王牌,“這就好比,也許這個品牌其他地方也有,但在我這里,地方最大、貨品最全、消費體驗最好。”
餐飲和兒童業態對一個商場乃至一個商圈來說在集聚人氣、帶動人群消費、豐富商圈業態等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這兩種體驗式業態成為招商香餑餑。通州萬達廣場共有80余家美食品牌,龍湖長楹天街有130多家餐飲店,而新光天地去年底也迎來調整升級,B1層、六層引進大量餐飲店,加碼餐飲比例。
趙瑞華表示購物中心最大的魅力還在于能夠不斷變化,帶來的全新體驗。
2010年開業的朝陽大悅城,一直在不斷升級改造。最近的變化是,其位于項目北側5、6層的高位停車場重新改造,開辟出了一個將商業與自然、藝術與消費相互交融的主題街區——這一主題空間名為“悅界 JOY YARD”,既意為愉悅的場域,亦引申為逾越與跨界。不只是購物需求釋放的地方,而是一個兼具主題、話題和人文關懷的生活空間。
線上線下互動,推微信公眾號,也是目前很多購物中心“觸電”的方式,比如顧客可以通過微信購買店內的所有商品,并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賬號,實現對店內商品的現場掃購、貨品隨時分享、離店支付、集中取貨等功能,還可以通過微信安排店面提供郵寄配送,并進行實時訂單查詢。
差異化之外的競爭力
消費市場每天都在發生變化,時至今日,對于商業項目來講,沒有哪個品牌可以長久地“一家獨大”。
要想在眾多的購物中心中脫穎而出,除了在定位、主題上形成差異化,多位被采訪的業內人士均認為,依靠后期良好的運營管理,才能形成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
決定人們是否去一個商場,還包括便利性因素、場所的吸引力等,有時擁有同樣品牌的商場也會因便利程度不同,或場所、服務的舒適度不同,受顧客的歡迎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如何給顧客不同的購買體驗,培養顧客的忠誠度是運營的關鍵。因為單純的依靠產品是很難實現差異化,你有的別人或許都能有。但服務差異化,卻是不可復制的。
韓國商業的服務水準世界知名。樂天百貨的服務就是從細節入手。商場一進門右手最好的位置,一定是客服中心,而不是店鋪。并且每層都備有設施完備的服務中心,嬰兒休息室里配有各種類型的床,此外微波爐、各種飲用水,免費提供。非常細致到位。
中國未來的購物中心不是品牌的競爭,而是服務、運營理念的競爭。購物中心未來的運營管理方式也將會更加多元化,讓顧客每一次的光顧都充滿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