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平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教育容納量也在加大。許多來城市務工的家長為了讓孩子順利的渡過“叛逆期”,把孩子帶到身邊讀書。但這類學生往往由于種種原因,寫作興趣匱乏,寫作水平堪憂。因此探究如何使進入初中的這些外來務工子弟提升寫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更多人關注這一寫作弱勢群體,并能有更多的探討。
關鍵詞:外來務工子弟;初中語文寫作;現狀分析;對策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縣市級經濟開發區規模也在崛起。為了解決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問題,許多縣市在開發區內設置學校,接納來自四面八方的務工人員的子女們。筆者所任教的學?;径际莵碜赞r村務工人員的子女,甚至還有來自外省的,長期的不穩定生活或缺乏父母的督促,導致他們的學習科目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情況。
1.現狀分析
由于寫作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占據著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在初中語文考試中,“寫作”作為與“基礎知識” “閱讀”相并列的一塊內容,占有40%左右的分值。因此,筆者對剛入學的七年級145名學生進行了一次作文學情問卷調查,結果有寫作興趣的不到5%;能課外練筆的寥寥無幾;幾乎都沒有修改習慣;對教師的批語僅僅瀏覽一下,然后就置之不理。
2.應對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因此,提高寫作水平是提升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面對問題重重的學生,我們必須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才能取得成效。
(1)降低要求,培養興趣。陶行
知在《新教育》中提到 :“學生有了趣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所以設法引起學生的興味,是很要緊的。”魏書生老師在講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八種方法中,第一條方法就是讓學生堅持寫日記。不會寫?沒關系!先寫一句話,再逐漸提出更多的要求,此種方法對付“作文差生”很有效果。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消除學生對寫作的畏懼心理,覺得寫作并不是一件“難于上青天”的事。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若是“樂之者”,還怕不愿意主動動筆寫?
(2)強化閱讀,讀寫互動。南宋詩人朱熹在《觀書有感》中寫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明確地告訴我們閱讀是人類獲取各種知識、了解各種信息的一個主要渠道。教師應指導學生大量閱讀美文,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開闊視野,還能讓學生積累優美的詞句,豐富自己的文采。以及學習各類文章的寫作規律,解除寫作難的顧慮。學生寫作基礎之所以薄弱,就是因為讀的書太少——“無米之炊”。當然,有了積累之后,還要勤寫多練,讀寫結合,才是提升的最佳途徑。魯迅在總結寫作經驗時曾說:“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笨梢?,閱讀,真是寫作的“活水”。
在讀寫結合訓練中,初級階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模仿,或改寫、擴寫、續寫等等,以此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例如,學了《往事依依》《幼時記趣》文章,我就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的童年趣事;學了《皇帝的新裝》,我讓學生展開想象,續寫皇帝回去后的情景等。學生熱情有了,水平也上去了,一舉多得。
(3)師生共賞,精心打造。文章不厭百回改。但批改學生文章,卻是語文教師最為“痛心疾首”的事,尤其當學生寫作水平不高時。教師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不少,而學生所得卻甚少。那么,我們為何不變換一種方式?變孤筆批閱為群筆修改,變一人點評為師生共賞。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互批作文,體驗批改的樂趣;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批改,讓一同學讀,其他同學聽,最后師生各抒己見,一起剖析典型病例、指導修改。共賞評析是學生“顯山露水”的好機會,學生的鑒別、欣賞及表達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提升。要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互批作文時,一定要確定一個批改的標準,并且有配套的管理措施,讓學生互批的活動在積極向上互幫互學的氛圍中進行。指出了問題,總結了教訓,“熱鬧”之余,教師還要督促學生二次寫作,針對修改意見,再斟酌,再思考。
(4)親近生活,拓寬視野。寫作源于生活。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大多來自農村,閱讀面窄,活動面也不廣闊。要想真正促進他們的寫作興趣,提升寫作水平,我們還要積極組織開展各種課外活動,豐富他們的生活,為他們創作提供源泉。
進入初中的那些外來孩子們寫作雖然很薄弱,問題多多,困難重重,但只要我們方法得當,持之以恒,一定會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筆者的這些教學實踐,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更多人關注這一寫作弱勢群體,并能有更多的探討。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盱眙開發區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