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雜交式腐敗會讓一些國企領導者在制定政策時就會有利益輸送的潛在目標,而民營資本通過合作則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實現了收益最大化,國有資產流失相當嚴重。
無論是天津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金建平貪腐案還是中鋼集團中鋼貨運公司總經理蔣寒松和中鋼貨運天津分公司的總經理劉和平貪腐窩案,綜觀兩者的案情,都或多或少地可以發現民營企業甚至港資、外資企業的身影。
這種不同所有制企業圍繞國有企業的優質資源和政府對國有企業傾斜性政策而產生的利益輸送,以及由此所帶的腐敗現象,被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羅猛稱為“雜交式腐敗”。相較于傳統的虛假報銷、吃回扣,這種以利益輸送和交換為核心的腐敗模式要“新潮”和“高大上”得多。
“利益輸送”、“雜交式腐敗”嚴重
在對中建總公司、寶鋼、武鋼、中國移動、中國五礦、大唐集團、國電集團等16 家央企的巡視中,巡視組均發現一些領導親屬利益關聯交易,向親屬利益輸送現象顯著,存在“靠啥吃啥”等共性問題。
“利益輸送”,成為巡視反饋意見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匯。比如,中建總公司被指“有企業領導人員利用國企資質、資金、資源謀取私利,配偶、子女等圍繞中建系統承攬業務”;中國五礦被指“領導人員幫助配偶、親屬經商謀利”;大唐集團則“對7 家基層企業違規集資成立8 家職工持股企業進行了責任追究,相關負責人給予開除黨籍、行政撤職等相應黨政紀處分”。
在巡視整改中,中國移動對領導人員親屬經商辦企業情況進行了全面清查,其中,159 人報告了親屬存在經商辦企業且與中國移動及關聯企業有業務往來的情況,并按集團公司的要求,其親屬限期退出關聯企業的股份,或終止與中國移動及關聯企業的業務往來。中國電信也對企業領導人員配偶、子女及其他親屬經商辦企業進行關聯交易問題開展專項治理,全集團共95450 人進行了自查申報,共發現親屬關聯交易問題事項86 項,涉及人員83 人,其中副處級及以上領導人員12 人,副處級以下和關鍵崗位人員71 人。
“利益輸送”的另一個方向,流向了民企老板。例如,巡視組發現中國五礦在與民企的多項合作中,存在違規決策、違規投資、違規融資、違規招投標、未按股比投入建設資金或在民企屢次違約情況下仍繼續投入建設資金等為民企讓利的問題,目前已經將公司相關負責人員撤離崗位或進行調查。與此同時,中紀委還對中國五礦在投資并購方面存在巨大損失或預期盈利低、合作不規范的項目進行及時制止,并對問題突出的10 個項目,組織力量進行集中查處,目前已辦結4 個,對涉及的6 名違紀違規人員正在處理中。
北京市海淀區檢察院反貪局副局長羅猛舉例說,國有企業的經營范圍主要在國計民生領域,一般擁有傳統品牌、特種經營資質、土地政策優惠等稀缺資源,而一些民營資本正是看上了國有企業的優質資源和政府對國有企業傾斜性政策所帶來的利益,名義上是為國有資產保值升值,而實際上打著“國企合作”的旗號來獵取政策扶持和經濟資金。
例如在檢察機關查辦的某公交集團腐敗窩案中,某公交集團將其土地資源拿出來與民營資本合資,民營資本通過合作的方式以低于市場競拍價的成本輕易拿到了土地,所開發的項目都是以公交集團的名義申報,從立項、規劃到稅收等各個環節都享受了政策上極大的優惠。
項目建成后除了給公交集團一小部分辦公用房以外,大部分被民營資本持有者用于商品房出售,謀取暴利。
“這種‘雜交式腐敗會讓一些國企領導者在制定政策時就會有‘利益輸送的潛在目標,而民營資本通過合作則達到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實現了收益最大化,國有資產流失相當嚴重。反過來,民營資本的持有者,為了能得到這種‘雜交式的‘利益輸送機會,必然對國有資產管理進行‘利益反哺,從而引發行賄、受賄等犯罪。”羅猛稱,國企領導者與民營資本的持有者這種“雜交式”腐敗動向值得警惕。
國企資源交易要公開透明
“國企反腐的關鍵,重點在于建立和完善與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相匹配的國有企業監管體制和治理結構,企業內部要強化紀檢監督,明確紀檢監察的權限范圍、工作程序,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把事后檢查變為事前、事中監督;企業外部要加強與審計機關、檢察機關等部門的協調與配合,預防職務犯罪的發生,只有內外形成合力,才能實現監督效果最大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廉政研究院院長喬新生認為。
“國企腐敗集中體現在國企資源交易活動中,現行的國企資源交易存在著非集中、非批量、非公開透明、非規范交易等缺陷,這些非規范交易的方式導致了國企腐敗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國企反腐的治本之策之一就是建立統一集中、透明競爭、規模批量的國有企業資源交易監管平臺。”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建議。
“這個監管平臺可以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模式是把國有企業的資源交易委托給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第二種模式就是在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內,建立統一的國企資源交易監管平臺,把二級企業、三級企業的資源交易都集中起來;第三種模式是由國資委牽頭,構建一個以國資委領導的國企資源集中交易監管平臺。
實踐中,可以結合各家企業的實際,多元化選擇監管模式。
這樣,以國企資源集中交易監管平臺為核心,從對人的監督轉換為對物對事的監督、從內控監督轉向外控監督、從分散監管轉向集中監管、從單一監督向多元監督,可有效杜絕國企腐敗現象。”毛昭暉說。
(江山美如畫薦自《方圓》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