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扶老人反被訛”的諸多事件紛紛見諸報端,讓“扶老人”還是“撞老人”屢屢成為真相撲朔迷離的羅生門。針對這種現象,支付寶推出了一個“扶老人險”。
據悉,“扶老人險”售價3元一份,由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保,在北京、上海、廣東、廣西、福建等多省區市設有分公司。被保險人年齡為滿30天-75周歲。
據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工作人員介紹,扶老人險每名被保險人最多可投保一份,多投無效,保險期限為一年。在用途上,“扶老人險”主要用于保障因老人等摔傷撞傷等意外,被保險人提供幫助后導致被誤認為是肇事者,而需要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的法律訴訟費用,賠償限額2萬元,保期一年,并贈送全年的法律咨詢服務。
當“撞了”還是“沒撞”這個基本事實產生爭議的時候,“扶老人險”保的并不是案件敗訴后賠給對方的賠償金,只是賠付“攤上”這類案件本身的訴訟費用。
而之所以提供訴訟費用賠償和法律咨詢服務,是因為往往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很多人法律知識匱乏,不知道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此外,一些人也擔心打官司可能產生的訴訟費用。
據工作人員介紹,如果遇到“被訛”或“碰瓷”狀況,當事人可以先向律所咨詢專業建議,然后保留到法院訴訟期間產生各種費用的票據,最后根據票據和法院的判決書進行訴訟費用的理賠,無論訴訟輸贏,只要產生訴訟費就可以獲得相應理賠。
“扶老人險”到底能不能解除人們對扶老人這件事的后顧之憂?北京京潤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認為,在這類事件中人們擔心的往往并不是訴訟費用,而是擔心可能要向老人支付的大額賠償。
調查發現,在之前多起因“扶老人”產生的爭議事件中,當事人多有遭到大額索賠的情況。近日,鄭州16歲的高中生小李稱,今年1月底,他騎車上路時發現一老太摔倒,就上前查看并打120。后來老太家屬一口咬定小李撞人,并把小李告了,要求他賠償25萬。
韓驍稱,在訴訟期間,律師費、辦案期間的交通和飲食費用、法院收取的訴訟費等費用加起來也不是一筆小數目,即使最后法院判定對方訛人,要求訛人者承擔律師費的請求法院一般不會支持,即使勝訴了,律師費還得自己掏,“這個保險對于那些真正‘被訛的人還是有一定作用,購買保險后一方面可以獲得免費的法律咨詢,另一方面也能挽回一定的損失?!?/p>
韓驍認為,“扶老人險”的思路是用商業的問題來解決道德的問題,“用保險來為道德投保”,但是這也可能對老人這個群體造成不好的聲譽影響,讓人們對目前的社會風氣問題更加擔憂,“但我個人還是支持這個保險項目的,因為對那些真正做好事的人還是有幫助的。”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鄭路也曾指出,中國老年人的醫療保險可報銷的比例非常低,是“扶老人”背后的一個重要問題。“老人如果摔傷,可能對于他本人和家人都是很重的經濟負擔,甚至可能擔心子女埋怨自己。如果醫療保障能夠減輕老人這一負擔,他們也就沒有必要找人轉移責任,這是一個制度的問題。”
(《北京青年報》、中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