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汪洋


朱乃正,1935年II月生于浙江海鹽。1972年青海時期始,研習米芾《書史》,書范成大《宴坐庵四首》。用引首印“食紙”(朱),尾押“七二年作”(朱)、“乃正之作”(白)。1974年,研習王羲之《十七帖》。1977年,意臨高鳳翰(左手)句。1978年,研習《王獻之·法帖第九》《相過帖》等。1979年,臨董其昌《容臺集》詩集卷一《秣陵旅舍送會稽章生》。探索“五色”水墨,書寫王維(《王摩詰文集》卷第五《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意與古會,體味楚狂接輿(春秋末隱士)醉、五柳先生陶淵明、王維、董其昌法書、心境。1980年,淡墨書寫辛棄疾《稼軒長短句》卷十《夜行黃沙道中》。尾押“錢塘生”(朱)、‘乃正(白)。思念家鄉是年調回北京,青海時期結束。青海時期閑印有“食紙”、“錢塘生”最見心志,寓刻苦砥礪與無限鄉思。
1982年,水墨書寫“野齋”(寓君子在野).窮款“正題”,尾押“朱乃正書”(白)。回京兩年后,繼續探索水墨書寫。1983年,書文天祥《文山集》文山先生全集卷之十四別集《正氣歌》(并序)。欽敬文天祥忠義氣節以自況,后多次書文天祥《驛中言別友人》(1999; ZO01),君子行正氣,小人行邪氣。內便于性,外合于義,循理而動,不系于物者,正氣也。1984年,書陳摶(深受莊周影響)句,見道隱神秘修真之心。借書李義山《楚宮》詩寓內修忠信青云之志。端午懷屈子魂,見其于靈均用情之深,玉成自身浪漫而自況外發于書畫(行書《帶長鋏之陸離》拓片'年代未詳:油畫《國魂——屈原頌》,1984,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屈平得天地正氣而生,自傷不遭圣主而遇亂世也。1986年,書明方孝孺《遜志齋集>卷之二十四《吊李白》詩碑。方孝孺浩然正氣而被誅十族,孤忠志節而不曲學阿世,其子孫、門生、學問迄今猶傳。詩仙李青蓮豪縱浪漫,神筆傳世。1987年,書唐詩人董思恭《詠星詩》。原句“龍文”改用“龍影”。五十知天命,人生如夢幻泡影。“云際龍影出”寓或躍在淵,“池中鳥色翻”似人間萬象。龍屬乾,池屬坤。“九四日:‘或躍在淵,無咎,何謂也?子日: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故無咎。”又:“或躍在淵,自試也。”又:“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鈐“昆侖牛”,懷念西海勤苦砥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不息。潛龍勿用,下也,陽氣潛藏,龍德而隱者也。習袁宏道<與丘長孺書(1593)》句“有酒可醉,茶可飲,太湖一夕水可游,洞庭一塊石可登”,無爭洞達也。可謂返璞歸真。1988年,枯墨行書《古詩十九首》第二《驅車上東門行》(漢樂府歌詞),感人生忽如寄。后遺有“不如飲美酒”,乃正誠嗜酒。然句未寫完,或為紙所拘。自然態也。
1990年,大量研習米芾、蘇軾、黃庭堅書。1972 2000年學米,臨米文14種,書作7件,有“南富門徒”(白)印;1990-2012年學蘇,書作25件;1990 2002年學黃,書作6件。可知其學宋書以蘇最勤。1991年,書“茫泱無垠”(又嘗治印“茫泱無垠”,見朱乃正2012年冬月《行楷錄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第二之<論畫體工用搨寫>》書作上鈐印)等。喜愛陜西省博物館漢瓦當文,“足為其泱泱氣象折服”,實寓朱緣青海高原高曠放遠之境所化之個性氣質也。后印“長樂瓦當”等于其用箋之上為底紋,箋署“月白風清樓主用箋”,尾押“朱乃正”(白)。“月白風清”蓋取蘇軾《(前)赤壁賦》人生通透意境也。亦常鈐印“野齋”多枚,實有西北放遠、在野、自由、逍遙之寓,故于“茫泱無垠”感觸甚深。亦常鈐印“食紙”以寄砥礪也。在2000、2012年,朱書鈐印“茫泱無垠”者見3件作品。在1998-2000年,月白風清樓主用箋作品有8件o I994年,書陸游《劍南詩稿》卷五十《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卷后》其二,荷月朱乃正撰并書《八宜軒記》,行書蔣翊武絕命詩碑等。多次書陸游詩并評其意境,曾手抄《劍南詩鈔》,書作10件(今鈔本封面l件),詩23首(甸)。1995年,草書陶潛《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句,尾押“悟未悟齋”(白)、“朱乃正”(朱)。楷書蘇轍《黃州快哉亭記》。I996年,習駱賓王、清王澍(乾隆間與書家張照、劉墉、王文治、梁同書齊名)、魯迅、周作人等,于狂狷中體悟中正之道。“狂者進取于善道,知進而不知退:狷者守節無為,應進而退也。”1997年,墨韻草隸書《恥于彈鋏》。此論狂狷者,中庸義理可互證。草書姜夔《白石道人歌曲》卷二《點絳唇》(丁未冬過吳松作)。姜夔《楊(揚)卅慢》(2001),愴然悲吟也。行草書陸游《劍南詩稿》。行書明許相卿《云村集》卷二《大雪攜鶴觀瀑》。行書明陸深《儼山集》卷十三《清涼石》。行書《自作句》:“我曾經在西海祁連山遨游嘯傲,縱歌于雪巔下。解衣盤礴,幸孤寂—人。故無人喚我癡也。”此得莊周解衣盤礴、陶潛自然之道家情懷也。此歲多學陸游并嫌其詩句子與意境常見重復雷同。真隱何其難,陸游遠陶潛。乃正儒道釋,捏沙安成團?老莊典型后,何人不汗顏!君子固自強,蒼天恒行健。年逾花甲,心緒復雜。凄苦悵惘,剛毅自強。1998年,行書王安石五律詩《適意》。“公此詩頗有捐書絕學之意。”行書林散之《秋日懷黃賓虹夫子三首》其三。此秋茶憔悴,薪傳思游,夢臥荒山唏噓也。行書岑參五言詩《題鐵門關樓》。行書杜牧詩三首:《九日齊山登高》、《潤州二首》(之—)、《題揚州禪智寺》。托古興懷,憶塞外愁,詠古蟬噪、斜陽之悲秋也。是年春末手腕罹疾,威海衛養病。詩書習岑參、杜牧、王安石、屈大均、林散之,文涉黃賓虹、徐悲鴻,兼懷西北,時見悲秋。行書《林散之詩四首》:《題徐悲鴻先生逝世十周年紀念八首》(其六、七、八)、《又<七律一首>》。1999年系其法書研習盛期。習唐李白、顏真卿、岑參、劉禹錫,北宋王安石、蘇軾、米芾、黃庭堅,南宋陸游、辛棄疾、文天祥,元吳師道、明鎮澄、王了望(明肅王后裔,隴西學者、書法家),近人吳大羽、啟功。水墨嘗試多種書體淡、枯諸韻致。晉人法書以韻勝,貴在用墨。墨出于筆,韻成于墨。筆得墨適方潤成風流。1999年,行書岑參《過酒泉憶杜陵別業》。2000年,行書唐詩八首: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等,皆寓邊塞愁苦也。20世紀90年代末,行草書紀昀《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詩一首)。
2000年習《后魏石門銘》、唐盧照鄰、王維、高適、杜甫、岑參,北宋王安國、蘇軾、米芾,南宋陸游、范成大,書昌耀詩選,撰并書《紫苑記敘》。2001年,習南朝梁吳均,學唐盧照鄰、郭元振、柳宗元、李商隱而禪化西北,浪漫人生,宋詞學李煜、潘閬、柳永、范仲淹、歐陽修、蘇軾、黃庭堅、王庭珪、朱敦儒、辛棄疾、陳亮、姜夔、文天祥,學明唐寅,學近人齊白石。2002年,習唐釋惠能《壇經》、北宋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米芾、張耒,明劉應賓,清張照,晚清何紹基等,行書自作《蘭州碑林記》。2003年,用“悟未悟齋”白文印及用箋,習東晉王羲之,宋蘇軾、白玉蟾,元黃公望,明沈周、徐渭,清惲壽平等。2007年,習南北朝迦葉摩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白居易、陸游等。2008年,楷書杜甫《望岳》。Z012年乃正時居“與可軒”,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行楷錄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第二之?論畫?體工用搨寫》,鈐印:“野齋”(白)、“一葦所如”(白)、“藝”(朱)、“茫泱無垠”(朱)、“食紙”(朱)、“朱”(白)、“乃正”(朱)、“朱乃正印信”(白)。案“一葦所如”意境出東坡<赤壁賦》中“縱一葦之所如”:“茫泱無垠”言瓦當、西北氣象以自況:“食紙”寓勤苦砥礪。是年習唐玄奘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唐王昌齡、劉禹錫、張彥遠,北宋蘇軾,南宋樓鑰等。署九龍山下、京畿無計堂等。2013年7月2s日,逝于北京。
另據尚未斷年書作,識其習東晉王羲之,南朝梁劉勰,唐李白、顏真卿,北宋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米芾、劉和叔(字咸臨,生卒未詳,劉恕子,卒年僅25歲),南宋胡仔、陸游、范成大、楊萬里、張孝祥、辛棄疾,明文徵明,晚清何紹基,近人嚴復等。
贊日:書淵于字,歸乎六藝。藝賴德仁,乘物游心。明心見性,技進乎道。睿哲名世,氣韻衍傳。朱氏格物,別開生面。中正曠遠,圓通神髓。化古思來,重鑄國魂。續幟春秋,俯仰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