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天的到來,中國股市再次進入瘋狂模式,就連一向穩健的航空公司股都在多個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大幅走高。不過,在民航投資領域流傳著這樣一句冷笑話: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傷害,遠遠趕不上萊特兄弟。原因是有人統計了從飛機誕生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航空公司投資歷史,創立、虧損、破產、重組讓投資者們沒從航空公司身上賺到一分錢。
當然,上述統計只能反映航空業發展的一個側面,但它同時探討了一個永恒的話題:飛行的意義。一百多年前,萊特兄弟駕駛“飛行者一號”完成了那次史無前例的12秒動力飛行時,他們不會意識到自己開創的事業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生活。80多年前,林德伯格駕駛飛機飛越大西洋時,在巴黎膜拜英雄的人們不會想到洲際飛行現在已經變得如此輕松愜意。今年3月,當“陽光動力2號”降落在重慶機場時,前來迎接的孩子們想必不會真正明白太陽能飛機到底能給世界帶來哪些改變。
飛行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理解。“陽光動力2號”的兩位飛行員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戰開啟了太陽能飛機的環球之旅,有人會把他當成一次環保宣傳,有人會把他當成一次商業炒作,但與大量先驅者一樣,這次更重要的意義在于證明了一種可能性,證明了人類進入全新領域的可能性。
對于王洪太來說,帶領奧凱航空的“新舟”機隊完成每一次安全飛行是他飛行的意義,利用多年飛行數據的積累協助西飛對“新舟”60進行持續改進同樣是他飛行的意義。在王洪太身上,我們能看到一位中國機長對飛行的熱愛,更能看到他對國產飛機的鐘情和責任。
對于北京航空安全國際論壇上的全球航空領導者來說,他們關心的核心問題在于民航飛行的安全和高效,正如李家祥局長在書面致辭中說的那樣,“牢牢把住專業人員資質關”是將安全端口的重要舉措,也是保證我國民航持續安全的堅實基礎。
出版人:肖治垣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