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直清
【摘要】本文主要探討了在新課程背景下怎樣注重語文課堂實效,如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問題。通過筆者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感受,結合當前各地語文教學改革的經驗,就這一問題,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明確語文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更新閱讀教學觀念,改變課堂模式; 加強閱讀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營造良好課堂氣氛,培養合作精神;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充分體驗閱讀收獲,感受學習樂趣。期望對同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所幫助。
【關鍵詞】語文課 閱讀教學 實效 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065-01
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在整個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語文閱讀課教學費時多、收效低、“吃力不討好”的尷尬現象卻是眾所周知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過去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活動,學生的主動參與。事實上,閱讀課堂教學效率高不高,并不在于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那么,如何注重語文課堂實效,提高閱讀教學效率呢?
一、明確語文教學目標,做到有的放矢
課堂教學前,教師先要指導學生確定明確的學習目標。目標包括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可以是一個月或一周甚至一篇文章為一個層次。并與具體學習內容結合起來,配合課堂文本的解讀,補充必要的課外知識,拓寬知識面,起到真正讀有所用的效果。而遠期目標一般以每學年作為一個層次,遠期目標應與《新課標》的要求相一致,讓學生明白這一學年主要在哪些方面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積累哪些方面的知識,閱讀哪些文體的文章。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用好教材,研究學生,寫好教案,做到腦中有綱,腹中有書,目中有人,胸中有案。這樣才會在課堂上“教不亂譜”、“學不亂套”、“練不亂陣”,避免了“天馬行空,架空分析”的現象,課堂實效才有可能落實,課堂教學效率自然能夠得到提高。
二、更新閱讀教學觀念,改變課堂模式
由于受高考、中考等指揮棒的影響,在閱讀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解讀文本面面俱到,死扣知識點,或者大搞題海戰術。把本來生動有趣的語文課上成了枯燥無味的應試訓練課,導致學生學得累,學得苦,以致討厭語文課。因此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向提高學生素質轉變,必須體現教為客、學為主,師為導、生為主的原則。我的教學思路是:以教法滲透學法為指導思想,以改進學習方法為突破口,以打好基礎,培養能力,減輕負擔,提高素質為最終目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促教,以教導學。
改革閱讀課教學模式首先必須拋棄舊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靈活高效的教學模式,要因生施教,因文定法。比如,我在教學講讀課時往往采用以下五個步驟進行教學:
第一步“檢查預習 出示目標”。預習時要求學生三看(看導語、看注釋、看課后練習),一讀(讀課文),一積累(積累詞語),一提問(提問疑難點),從而使學生明確重點、難點,熟悉課文,找出疑難點,明確學習方向。
第二步“自主學習 整體感知”。要求自學課文,從整體上了解文章內容,結構層次,表達的主要感情。
第三步“小組合作 研討賞析”。要求學生就自學中的疑問展開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共同解決,賞析文中精彩語段,學習作者表達技巧。
第四步“拓展延伸 質疑探究”。結合文本內容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第五步“科學訓練、落實基礎”。訓練,首先要求有層次性。其次,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其三,訓練方式要多樣化,將能力訓練與基礎知識訓練有機結合,讓學生練的省時、省力,收效大。
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并非固定不變,但不管采用何種模式,關鍵是擺正教師和學生的位置,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是實現有效教學或高效教學應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三、加強閱讀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
課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著語文學習的效果,教師應在教學中教給學生閱讀課文的思路,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指導學生閱讀文章的各種方法。比如,理清文章結構,可以用“抓過渡句法”;閱讀不同文體的文章可采用“析因閱讀法”、“快速閱讀法”、“重點語段突破法”;理解或賞析句子可以用“修辭+效果+內容+感情”的模式??傊茖W的方法使學生在輕松自學的同時,課堂教學效率亦得到顯著提高。
四、營造良好課堂氣氛,培養合作精神
課堂教學是師生進行“教”與“學”活動的主渠道,通過教師精湛的教學藝術營造良好課堂氣氛,使師生達到寓教于樂的境界。因此,教師注重營造互學氛圍,讓學生敢于參與,勇于表達。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實則是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和提供相互誘發、相互沖擊、相互補充的智慧碰撞機會,為實施合作探究教學提供環境,更有利于課堂中師生合作,實現目標?;钴S的課堂氣氛,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學生積極性就會明顯提高,學生們才能樂于接受,此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谡Z文閱讀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能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美景,不僅為學生提供認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學習中的疑難之處,再現情境,啟發學生對表象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使其思維向深層發展,給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能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為提高課堂效率提供了基礎。例如《春》是一篇主題明朗、語言優美、意象單純的散文。要讓才十三四歲的孩子一下子就走進作者的內心,理解作者對春的贊美、欣喜之情是比較困難的。教學中,教師在音樂中,出示春草、春雨、春風、春花等圖片或視頻,學生如同置身于江南春天的原野之上,一幅幅詩情畫意、情景交融的和諧自然美的畫卷就呈現在學生的腦海中。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感性的接觸,有了抒情的欲望,有了閱讀這篇文章的興趣。以這種聲音、畫面創設課堂情境,代替枯燥乏味的口授,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很有幫助。
六、充分體驗閱讀收獲,感受學習樂趣
對學生而言,當其在學習上取得成績,得到老師的肯定、贊許時,他們興高采烈,心里像喝了蜜一樣,反之,他們興致索然。成功,像一支興奮劑,讓學生保持強烈的求知欲望,激勵他們積極進取。教學中,我不會吝嗇自己對學生的表揚與激勵,而是多方面為學生創造條件,提供盡可能多的嘗試成功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比如,在閱讀課堂教學中,我會根據不同的學生適時設計一些問題,讓層次不同的學生通過努力都能獲得成功;當學生學有所獲,取得進步時,我會給予表揚、鼓勵,也會讓全班同學為他鼓掌。我向同學們展示學生的優良習作,優秀作品(如讀書筆記、閱讀卡片等),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看到光明的前景。這樣做,學生從中得到心理上滿足,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反過來也會使閱讀課堂效率更高。
總之,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素質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效率,而且還能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作為語文教師只有目標明確,教法科學,學法正確,手法先進,注重語文課堂實效,才能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更好地完成語文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