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花
【摘要】將道德的滲透和情感的培養同語文教學緊密結合,這不僅有助于教學語文效果的提高,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成長發展。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驗,首先簡要介紹了怎樣挖掘文中之“道”,然后重點對“文道結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實踐進行了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 作文 文道結合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038-01
1.前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人們對“文道結合”也越來越關注。所謂“文”,指的就是文章的寫作手法、語言文字,也就是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道”指的是文章人文思想內涵和語文教育中思想品質、道德情操的教育,屬德育的范疇。“文道結合”強調的就是在語文文教學過程中,要把語文教育和思想教育統一起來,要把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結合起來。
2.如何挖掘文中之道
(1)從教材的編排體系去挖掘。小學語文教科書的選文具有很強的時代性,這里的時代性,不但指選文中有像“最后的姿勢”這樣的新題材,也不僅只有“夢圓飛天”這樣的新科技和現代化建設成果的展示,更重要的是指現代社會人們應有的意識和價值觀的滲透。諸如“關注自然、關愛生命”、“珍惜資源與保護環境”、“合作與競爭”等與現代生活息息相通的主題就占有相當的比重,因而教師應懂得教材編排的用心,并對各種主題中的所蘊含的道德情感教育素材進行挖掘和整理。
(2)從課文的題目中去挖掘。課題是文章內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課文思想內容的聚焦。因此,抓住題眼,揭示課題的內涵,既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達到學文悟道的目的,還能激發學生學習文章的興趣。比如教師在教授《學會合作》時,先引導學生讀題目,從題目中設疑:什么叫合作?為什么要合作?怎樣合作?帶著問題讀文,學生既明白“成功的合作不僅要有統一的目標,要盡力做好分內的事情,而且還要心中想著別人,心中想著集體,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又懂得“作為一個現代人,只有學會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的道理。
(3)人物的身上去挖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在教授課文時,應當借助人物形象的具體分析,使學生受到人物崇高思想、優秀品質的感染熏陶。例如:《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文中的肖邦在彌留之際請求姐姐把他的心臟帶回祖國,他要長眠于祖國的地下。肖邦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愛國情感會給學生帶來心靈的震撼,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強烈的愛國情懷。
3.“文道結合”的具體實踐
(1)識字教學中的文道結合。由于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顯得簡單枯燥,而且周而復始地識字、寫字,所以很多小學教師都不太愿意教低年級。但是識字教學并非就只是簡單的識字和寫字。識字教學要求“按照認識事物的特點,加強識字與認識客觀事物的聯系”,這就必須讓學生理解生字的意思。低年級學生理解生字的主要方法是組詞練習,然后根據詞語表示的意思結合具體事物和動作來理解。組詞的過程就是一個很好的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有這樣一個例子,有教師在教學“打”字時,先和學生一起學習了這個字的讀音,分析了這個字的字形,然后問:“你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嗎?能組詞嗎?”學生便積極地舉手發言,組了“打架、打人、打罵”等詞語。教師聽了,先是肯定了幾個學生的發言,然后問:“同學們,我們能打人、打架、打罵別人嗎?”學生一齊回答:“不能?!崩蠋熣f:“對了,我們在生活中不能隨便打人、打架、打罵別人。那你們還能組其它表示打這個動作的詞語嗎?”在教師引導下學生很快組成了“打球”、“打水”、“打魚”等詞語。低年級學生處于人生受教育的啟蒙階段,必須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像上述教師的教學,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路,而且對學生進行了品德教育,完美地實現了“文道結合”。
(2)小組合作中的文道結合。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采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教學方式。但就語文教師而言,對于每一次的小組合作的活動不應只停留在小組成員是否討論出問題的答案,更應注重每一位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是否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將自己融入到小組中,作為小組長是否合理安排每個小組成員的分工。例如,五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有一項實踐教學,倡導學生們以小組單位策劃與西北的小朋友進行手拉手活動,并給遠方的小朋友寫一封信。在這次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不能深入到每一個小組進行交流,這就需要在交流中教師要不斷發現問題,并及時給出相應的提,便于學生改正。在交流中教師發現有一個小組的學生,四個人只有一個人在暢所欲言,而其他同學只是聆聽;還有一個小組的學生四個人分工明確,很快進入寫信的環節。針對兩組的比較,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加強彼此之間的分工合作,將分工明確的小組好的做法拿出來與其他小組分享,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意識到團隊合作的力量,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合作意識。這也是“文道結合”很好的體現。
(3)閱讀教學中的文道結合。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注意加強講讀課文的同類聯系,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小學語言具有很強的學科特點,它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內容增多,思想內容也逐步加深。小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有一個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發展過程,短時間是不會見效的。滲透了思想品德教育后,要加強鞏固,否則學生的思想認識就永遠處于朦朧狀態,良好的道德觀念就難以根深蒂固。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同類課文的聯系,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比如在學習《林?!愤@篇課文時,教師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引導學生回憶《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美麗的小興安嶺》等課文,這些課文都是激發學生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學生在回憶的過程中能夠迅速加深對本課的理解,認識到“人和山的關系日益密切”的原因,也鞏固了以往的所學知識,認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詩歌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中滲透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愛人民、愛勞動教育和階級教育,現代革命烈士詩還滲透了共產主義教育。如:教學《望廬山瀑布》時可憑借作者描寫的壯麗景色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教學《示兒》時可憑借詩人陸游的心聲,教育學生樹立實現祖國統一的遠大理想;教學《鋤禾》時可憑借詩歌描寫的場面教育學生熱愛勞動人民,愛惜糧食。在這些詩歌的教學中,如果只簡單地分析字詞句的意思,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則根本沒完成詩歌教學的目的。如果既理解了字詞句的意思,又認真分析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作文教學中的文道結合。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十分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材教法中專門講了“在作文訓練中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教師可以教育學生從課文和詩歌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和道德情操。同樣,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作文中看出學生的思想狀態。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修改時,不僅要改掉學生組詞、造句、語法上的錯誤,還必須要重視學生語言文字中所反映出來的不良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并采取適當的措施幫助學生進行改正,恰當地在作文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實現作文教學中的文道結合。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文道結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材中具有十分豐富的道德情感培養的素材,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懂得如何去挖掘這些素材,找準“文道結合”的點,并將這些素材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合理的使用,從而使語文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其培養學生道德情感的作用,促進學生素養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潘小梅.充分發揮小學語文課堂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5).
[2]俞錦佳.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達成[D].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