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調動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是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的問題。筆者在湖南省農村地區一所鄉鎮中學從教30余年,十分重視從培育和維持學習興趣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學習引導。本文試圖從趣味教學、科技教學、情感教學等角度,淺談英語教學工作中的經驗體會。
【關鍵詞】趣味教學 科技教學 情感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100-01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和世界聯系日益緊密,英語的應用日漸廣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由于信息閉塞、思想守舊,許多中學生并沒有深刻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對英語學習提不起興趣。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興趣己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熱點。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研究也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他、認識他。興趣是一個人力求知識并趨向某種事物特有的意向,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那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一、進行趣味教學,培養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熱情
布魯納說過,“對學生最好的剌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如果教師能夠根據教材特點,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把知識性和趣味性溶為一體,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會經久不衰。在廣大農村地區,英語學科多為初中學生新設學科,教師可利用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進行趣味性、娛樂性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一)課堂內容豐富化。教師通過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用靈活多樣并富有啟發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觸并掌握新知識。
1.精心鉆研教材,多創設情景教學。初中英語材料還不是那么復雜,但也有一點難度。這要求我們備課時盡可能地把這些語言教材放入實際情景中去,使學生覺得一節課上學到的不僅有少量單詞或一小段對話,還有在許多場合用得上的語言材料。如:在教學認讀鐘表時,先讓學生回憶自己一天的主要活動時間(包括起床、吃飯、上學、放學、做作業、睡覺等),然后,教師一邊用英語表達出時間一邊模仿各種活動的表情和動作,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中輕松學到知識。
2.適當增加課外知識,擴大知識面。針對學生的好奇心,我們在完成教學的基礎上,可以適當擴大課外知識。例如:可以多給學生介紹西方國家的歷史和風俗習慣,對比介紹東西方文化,使學生渴望一覽西方魅力風采,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望。
(二)課外活動娛樂化。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用游戲來展現語言知識的能動作用,從而增強語言的真實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1.課間穿插游戲,使教學內容輕松易懂。教授新課時,可以組織學生在課間穿插一些游戲,如角色表演、單詞接龍、拼單詞比賽等,使學生能在愉快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和復習。如:教對話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時,讓學生扮演新同學,這樣既活躍了學習氣氛,又使學生鞏固了知識。
2.學歌曲記單詞,使教學效果顯而易見。操練時結合游戲能得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學習動物時,請音樂老師協助設計歌曲把單詞利用歌曲唱出來,學生覺得好聽又好學,既學得輕松,又記憶深刻。
二、利用科技教學,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
隨著科技飛速發展,媒體化、電子化教學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日益普遍,在網絡普及速度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學生對于電教課的興趣尤為濃厚。因此,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現代化教學儀器和教具,多角度、生動地講授新知識,也成為我們農村英語教師一門必修的功課。
(一)詞匯教學中的圖像導入法。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圖像導入法,使新知識更加直觀地顯現在學生的面前,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在詞匯教學中,首先向同學們展示幻燈片投影或電子屏幕上的各種食物和飲料的圖像和英文拼寫,生動、逼真的圖像有助于消除他們對生詞的陌生感,然后教師可依次以某種食物為例,引導學生看圖說話,這樣,學生對食物和飲料的背景知識就被激活了。尤其對于那些他們平常很少見到的如 coffee, hamburger, potato chips等西方國家的食物和飲料,通過畫面呈現,增強課堂刺激的新穎性,就能使他們感到更加易于理解接受。
(二)聽說教學中的交互找錯法。可以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音頻材料,對單詞、范文等反復播放跟讀后,指定學生試讀,由其他同學進行點評糾正,教師再加以分析引導,并再次播放相關音頻,使學生加深對正確發音的印象。
三、投入情感教學,建立和諧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
(一)尊重學生,轉換角色。徐特立說過:“教師和學生,一切都是相互的平等的關系,這就叫做‘教學相長,在教和學的當中,教師和學生都得到利益,都獲得進步。”新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意向,鼓勵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應該調整角色定位,由傳統型的“師道尊嚴”轉變為現代型的“良師益友”。 我在教學過程中,常以考察學生的名義來鼓勵學生發揚求真精神,讓他們認識到,老師不是圣人也可能犯錯誤。如,在教“一天日常行為”內容時,我故意把“go to bed at 9:00pm”讀成“go to bad at 9:00pm”讓學生感受/e/和/?覸/發音的不同,當學生發現并指出后予以肯定。久而久之,課堂上學生們敢于提問、自由討論的氛圍就自然形成了。
(二)平等對待,重視情感交流。初中學生年齡小、心理幼稚,對教師的印象直接影響著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我始終認為,一個好教師最基本的評判標準,就是要平等對待、熱愛學生,我也相信,教師良好的品質和個性能促進教學過程中師生默契配合。一方面,要盡可能給學生創造平等的表現機會,如可以利用“值日生匯報”教學程序鼓勵學生做到敢開口,每節英語課以值日匯報開始,教師同值日生就當天天氣、校內重大事件、班內同學的愛好等,根據學生英語基礎安排不同的問答內容,并及時給出積極評價。另一方面,要對每一個陷入學習困境的學生本著不拋棄、不放棄的態度,加強課外接觸和輔導,通過主動與他們談心、交朋友,以一些往屆學生迎頭趕上的實例幫助他們建立學習信心。必要時,通過課前摸底和課堂巧設機會故意給他們創造表現機會,使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找回自信。
總之,興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催化劑”,對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有深遠意義。只要我們英語教學的內容和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就為他們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的大門,使他們不僅站在門外好奇的窺探,而且急于進去看個究竟,用興趣這把鑰匙去開啟知識的大門。
參考文獻:
[1]劉建德著.關于課堂的思考[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劉蕓.初一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培訓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3]蔣明敏.課堂趣味教學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文學教育(中),2011年08期
[4]盧家楣.論情感教學模式 [J],教育研究,2006年12期
[5]高恩廣.關于構建綜合科技教學環境的思考[J],新課程(教研),2011年01期
作者簡介:
謝紹林(1957-),男,湖南沅陵人,張家灘鄉九年一貫制學校英語學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