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菁菁


【摘要】給學生充分嘗試、探究、展示、質疑的機會,課堂資源無處不在,善加捕捉和利用有時候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質疑是獲得新知的開端”。
【關鍵詞】合作交流 主動探究 積極參與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146-01
在課改的濃濃春意中,我沐浴創新教育的縷縷陽光,經歷和見證了一個個花季少年的成長和園丁的燦爛微笑。在一個師生交流、互動的和諧課堂中,除了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外,老師還必須加強自身的課堂駕馭能力培養,善于捕捉并掌控好課堂中隨機產生的“意外”資源,并對其進行價值判斷并加以智慧的利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生物知識的興趣、學會學習,才能喚起學生蓬勃的生命力,也讓教師在教學中體會到教學的無窮樂趣和職業的幸福感。
在人教版初中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章第一節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一節課中,在707班的課堂上就有這樣的“意外”發生,讓我有無限的驚喜和感慨。
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是初中生物學課程中第一個涉及多個變量的探究實驗。集體備課中我校生物組專門進行了專題討論,在隨后的個人備課中,我經過認真的分析和思考,預設了學生可能會設計的各種變量:適量的水、合適的溫度、充足的空氣,甚至一定的光照、一定的營養、合適的土壤等。每個小組只針對某一個影響種子萌發的因素進行探究,并設計出其中一個變量的對照實驗。
課堂上我安排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然后分組合作探究,最后小組展示設計方案。
“春天花朵”小組代表上臺展示:我們小組探究的問題是這樣的:空氣是否是種子萌發的環境因素。設置如下:
在這個實驗中,實驗組(A)和對照組(B)的種子都裝在玻璃瓶子里,其它條件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條件是A組密封沒有空氣存在,B組不密封有充足的空氣,因此探究的變量是空氣。
展示的同學話音剛落,另外幾個學習小組的同學就迫不及待地舉手質疑。
“燦爛陽光”小組代表質疑:我不贊同你們小組的設置,雖然A組的玻璃瓶子是密封的,但是瓶子里本來已經有空氣存在,既然A、B兩組中都有空氣的存在,所以這個對照實驗不成立。
我肯定了“燦爛陽光”小組同學的觀點,并因勢利導:你認為怎么設計更合理呢?
這個同學想了想,在小組內又討論了一會兒,走上臺說:我們增加一個“真空”組。然后向全班同學展示他們的設計:
此言一出,全班立即引起了轟動,七嘴八舌的象炸開了鍋,對問題的好奇心使得學生求知的欲望大增。
這個內容我教了好幾次了,我在以往的教學中,從來未有學生質疑過這個問題,我也未思考過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個設計有創意,于是,我及時抓住這個“意外”,肯定了這個小組設計的同時提出:怎么樣才能把甲瓶變成真空呢?
“茁壯幼苗”小組一同學“刷”地一下站了起來說道:可以用鑷子夾住一團蘸了酒精的棉花在瓶子內壁上搽一圈,再點燃以后伸進瓶子里,然后迅速把瓶蓋蓋上,瓶子里就相當于真空了。
“嗯,真了不起!你怎么知道的?”我很驚訝。
“我爺爺是中醫,我看他在給病人拔火罐子時,覺得很好玩,我問我爺爺這是為什么時,他給我講過。”
多么聰明好學的孩子啊!
我及時進行了肯定,并要求學生在家中可以按“燦爛陽光”小組的設計和“茁壯幼苗”小組剛才的同學說的方法大膽進行試驗,一個星期以后將試驗的結果告訴全班同學。
課堂資源無處不在,我們應該正視課堂教學中突發的每一件事,善加捕捉和利用,“歪理”下也許有大智慧,“意外”有時候能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質疑是獲得新知的開端”。
充分地信任學生,給他們充分地嘗試、探究、展示、質疑的機會,理智地對待和駕馭學生每一個動態生成,必定會在這寶貴的45分鐘里真正體會到學習的無窮樂趣,使課堂出現一種無法預約的精彩!
參考文獻:
[1]郭豐洲. 課堂中生成性問題解決策略[J]《科技信息》 2011年26期
[2]魏軍.姜秀琴.課堂,預設還是生成[J]《中國教育報》2005年2月2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