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張迪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趨勢已勢不可擋。為培養一大批知華、友華的高素質來華留學生,教育部明確提出“擴大規模,優化結構,規范管理,保證質量”的工作方針,并強調完善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員培訓制度,加強培訓機制建設,建設一支相對穩定、愛崗敬業、熟悉外事、精于管理的留學人員教育管理工作隊伍。本文從留管干部隊伍現狀出發,分別從界定留管干部職業身份、留管干部應具備的素質、完善考評機制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對如何加強新時期醫學院校留管干部隊伍建設做出了分析。
【關鍵詞】留管干部 素質建設 培訓 考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188-01
一、我國來華留學生管理干部隊伍建設的現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來華留學。2013年共計有來自200個國家和地區的356,499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分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756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育教學機構中學習。2013年接受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為147,890人,同比增長10.77%,保持了2008年以來高于來華生總人數增長速度的持續增長態勢(2013年全國來華留學生簡明統計)。為了推進來華留學生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造中國教育的國家品牌,教育部提出“擴大規模,優化結構,規范管理,保證質量”的工作方針,繼續強調完善來華留學生管理干部人員培訓制度,建設一支相對穩定、愛崗敬業、熟悉外事、精于管理的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隊伍。我國高等院校也逐漸培養起了一支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留學生管理干部隊伍。但實際工作中留學生管理干部隊伍建設也存在一定問題
(一)留學生管理干部角色定位不夠明確,工作職責不夠清晰。
教育部印發的《留學中國計劃》明確提出留學生管理干部隊伍應“積極推動來華留學生人員與我國學生的管理和服務趨同化,加強中國法律法規、優秀傳統文化和國情教育,幫助來華留學人員客觀了解中國社會發展情況”。但由于留學生教育管理體制不明晰,高校對留學生管理干部的崗位設置也各有差異,有的屬于行政序列,也有屬于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序列,還有一部分既屬于行政序列又可以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承擔一部分對外漢語教學。崗位設置的不同,具體職責也不同,難免讓留學生管理干部無所適從。另外,一些高校給留學生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導致大多數留學生管理干部花費大量的時間處理留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扮演著“事務型”、“保姆型”的角色,不能很好的關注留學生的思想動態,真正做到對留學生進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國情教育的也很少。
(二)留學生管理干部自身的素質有待提高。
留學生管理干部每天面對的是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學生,他們在政治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民族習俗等方面均有很大差異,如何為留學生提供人性化的服務,進行趨同化的教育管理,同時對他們進行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國情教育是所有留學生管理干部面臨的問題。
(三)留學生管理干部隊伍考評機制有待完善。
由于不同高校在發展過程中的定位差異,對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同,缺乏針對留管干部工作效果的考核體系,不能及時對留管干部的工作業績給予合理的評價。
二、加強留學生管理干部隊伍建設的對策
(一)界定留學生管理干部的職業身份和明確工作職責。
從1950年我國開始接受第一批來自東歐國家的33名留學生起,來華留學生事業已經歷了64年的發展,教育主管部門逐步完善來華留學工作體系,但對留學生管理干部的職業身份問題沒有明確的界定。為解決留學生管理干部身份尷尬的局面,鼓勵更多對留學生教育管理事業富有熱情的人加入這支隊伍,需要從源頭抓起,教育主管部門應從政策層面上界定留學生管理干部的職業身份,高校依據已界定的職業身份做好留學生管理干部的崗位設計,規范工作要求和工作職責。
具體實施中,有幾個需要厘清的問題:一是留學生管理干部在留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擔任何種角色;二是留學生管理干部與普通思政輔導員、對外漢語教師的工作差異;三是如何疏通留學生管理干部的職業發展通道。
(二)留管干部需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首先,留管干部應具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無私的奉獻精神[1]。
留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極強的工作。作為留學生工作的第一線管理干部,留管干部的言論和行為代表著國家和學校的形象,所以留管干部要了解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及外交立場,并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做到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一致,自覺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此外,外事無小事,留管工作的時效性、處理問題的緊迫性和日常工作的瑣碎性決定了留管干部幾乎處于全天候的工作狀態,留管干部應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做到想留學生所想,主動關心留學生,處理和協調好各項留學生管理工作。
其次,留管干部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外語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留管干部應至少應掌握一門外語技能,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英語,可成為留管干部主要的工作語言[2]。只有做到和留學生交流、溝通無障礙,才能保證留學生的來華留學生活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才能逐漸取得他們的信任,使之有認同感、歸屬感,促進留管工作順利開展。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習慣、社會制度和宗教信仰,不少留學生在來華初期會遭受“文化休克”。留管干部應積極樹立“跨文化”意識,主動學習和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知識,提高管理技巧。
再次,留管干部需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留管干部應儲備全面的基礎知識,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同時也要知曉留學生生源國的風俗習慣。同時,留管干部需熟練掌握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能靈活運用網絡通訊軟件加強與留學生的交流和溝通,如根據留學生的特點選擇QQ、微信、MSN、Facebook和Skype等方式加強與留學生的溝通。
(三)完善留管干部的工作考評機制。
完善留管干部隊伍的工作考評機制不僅是為了滿足廣大從事留管工作人員的發展需要,更是為了確立留管工作在高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完善高校留管人才管理機制。針對留管干部的考評,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客觀量化考評機制。對留管干部隊伍的考核可分為集體考核、個人自評、留學生評價構成,其中集體考核主要由留管干部所歸屬的部門及學校相關業務職能部門完成。考核內容可包括對留學生文化認同教育、日常管理、生活園區管理、學風建設、就業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建設等方面。
來華留學生教育管理是一項系統而艱巨的長期工作。為更好的培養留學生,發展我國留學生教育事業,每一名留管干部都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同時,也需要高校、各級高等教育主管部門對留管干部隊伍給予合理、有力的政策支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留管干部隊伍評價體系和工作考核機制。
參考文獻:
[1]馬倩美.新時期我國留管干部隊伍素質研究 [J].《文教資料》,2009(4).
[2]王家凌.論來華留學生管理人員的能力構成[J].《科教文匯》,2010(1).
作者簡介:
周婷(1985-),女,漢族,湖北隨州人,武漢大學公共事業管理碩士畢業,講師,研究方向:留學生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