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革命理想高于天。堅定共產主義理想與信念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崇高宗旨,也是人民教師“立德樹人”的理想追求。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實干興邦。沒有遠大理想和高尚的師德,不是合格的人民教師;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人民教師。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經過幾千年的滄桑歲月,把我國56個民族、13億多人緊緊凝聚在一起的,是我們共同經歷的非凡奮斗,是我們共同創造的美好家園,是我們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貫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們共同堅守的理想信念。”廣大教師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與奉獻精神,這是“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
在立德樹人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僅使我們國家快速發展起來,使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事實雄辯地證明,要發展中國、穩定中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教育教學要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己任,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2014年2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第十三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積極引導人們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斷夯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基礎。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為“立德樹人”教育工作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是立德樹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務。“立德”為我國古代所謂“三不朽”之一,《左傳》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意思是說,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實現道德理想,其次是事業追求、建功立業,再次是有知識有思想、著書立說。把“立德”擺在第一位,是因為萬事從成人為人開始,強調了道德修養的重要性。清代史學批評家章學誠在其名著《文史通義》一書中將唐代劉知幾在《史通》一書中提出的史家“三長”:史才、史學、史識,發展為史家“四長”,增加了“史德”一項。說明史學研究或歷史教育也要講究道德規范和秉筆直書,不能信口雌黃,臆測戲說。在培育人才方面,《管子》云:“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古代先賢認為培養人才是長遠之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此后,“立德樹人”成為我國歷代教育共同遵循的理念,至今仍然有啟示意義,應該進一步傳承弘揚和實踐。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用優秀傳統文化教書育人。他說:“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勞、勇敢、智慧,開創了民族和睦共處的美好家園,培育了歷久彌新的優秀文化。”“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連綿不斷的文明歷史,創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我國傳統文化,對國外的東西,要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青年學生培養高尚道德的寶貴歷史文化資源,需要進一步開發利用和傳承弘揚,在“立德樹人”教育實踐中發揮精神熏陶和文化養成作用。
用鮮活的歷史教育青年學生成人成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歷史的教訓更應引以為戒……研究我國反腐倡廉歷史,了解我國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國歷史上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于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歷史上“孟母三遷”“岳母刺字”、東晉名將陶侃的母親湛氏“截發筵賓”“封壇退酢”,歐陽修母親畫荻教子;文天祥的母親曾德慈女士將自己的嫁妝賣掉,給文天祥兄弟請家庭老師;明代狀元羅倫“千里還鐲”等清廉故事和良好家風,是當今學校知識教育、道德教育的寶貴財富。
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必修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要繼續加強對黨史、國史的學習,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不斷交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答卷。”習近平同志認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他說:“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西柏坡我來過多次,每次都懷著崇敬之心來,帶著許多思考走。對我們來講,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每來一次,都能受到一次黨的性質和宗旨的生動教育,就更加堅定了我們的公仆意識和為民情懷。”用先進模范歷史人物的感人事跡教育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值得提倡和應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經濟、政治、歷史、文化、社會、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識,要結合工作需要來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化、專業化水平。要堅持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有針對性地學習掌握做好領導工作、履行崗位職責所必備的各種知識,努力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里手、內行領導。”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西柏坡革命紀念館時指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應該總結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他說:“當年黨中央離開西柏坡時,毛澤東同志說是‘進京趕考。60多年過去了,我們取得了巨大進步,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富起來了,但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依然嚴峻復雜,應該說,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立德樹人”要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愿,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一定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把我們的黨建設好,團結全體中華兒女把我們國家建設好,把我們民族發展好,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
2013年5月2日,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志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回信,肯定他們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理想和追求,勉勵當代青年珍惜韶華、奮發有為,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習近平同志在信中指出,“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包括廣大青年在內的每個中國人的夢。‘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希望你們珍惜韶華、奮發有為,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努力使自己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材,為實現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 5月4日,習近平同志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參加“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團日活動,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是我們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2014年1月16日,馬年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給全體在德留學人員回信,他在信中寫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愿,是13億中國人民的共同夢想。希望廣大海外學子秉持崇高理想,在中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奮斗中實現自身價值,努力書寫無愧于時代的華彩篇章。你們在來信中表示要堅持愛國、堅持理想、堅持學習、堅持創新,希望大家把這些信念付諸行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青年學生在國家建設和發展中的作用寄予了殷切期望,高度闡明了教育和教師在人才興國、人才強國戰略中的重要作用,需要在“立德樹人”教育實踐中貫徹執行,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立德樹人還要求教師誨人不倦,樂于奉獻,勤育人才。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教師的辛勤勞動應該受到全社會的普遍尊重。習近平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崇尚勞動,造福勞動者,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通過勞動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全社會都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維護和發展勞動者的利益,保障勞動者的權利。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
立德是基本,樹人是目的。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立德樹人”講話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提高人才培育質量,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大批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撐。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個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2]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