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結合陜西師范大學開設的“地學專業程序設計”課程的教育實踐經驗,建立了本科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課程評價體系。
【關鍵詞】地理信息科學 課程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4-0251-02
一、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的特點
(1)地理信息科學在分析處理問題中使用了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并通過數據庫管理系統將兩者聯系在一起共同管理、分析和應用,從而提供了認識地理現象的一種新的思維方法;而管理信息系統則只有屬性數據庫的管理,即使存儲了圖形往往以文件形式等機械形式存儲,不能進行有關空間數據的操作,如空間查詢、檢索、相鄰分析等,更無法進行復雜的空間分析。
(2)地理信息科學強調空間分析,通過利用空間解析式模型來分析空間數據,地理信息系統的成功應用依賴于空間分析模型的研究與設計。
(3)地理信息科學以分析模型驅動,具有極強的空間綜合分析和動態預測能力,并能產生高層次的地理信息。
二、評價目的
考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考核評價明確自身的學習特點、調節目前的學習方法、改變以后的學習態度。以便讓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變為自覺的學習者和教學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讓其由主要追求學習成績到注重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三、地學專業程序設計課程評價體系構建
(一)參與評價的對象
1.自我評價
自我評價由教學主體學生自主完成。通過學生自我評價,首先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準確定位,其次學生自我評價是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可以幫助其發揚長處繼續保持,發現不足及時彌補。
2.組內成員評價
組內成員評價,不僅僅是獲取學生成績的途徑,還是一個讓學生透徹認識自我和學習他人的手段。此外,同學間的相互評價,在激發學生思考的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客觀準確評價事物的人格立場,提升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3.答辯專家組評價
答辯時課程負責教師邀請本學院和其他學院不同研究方向的老師、專家構成答辯專家組。專家組依據學生準備的個人選題檔案、成果展示和答辯效果,給出成績評定。
4.任課教師評價
任課教師不再直接決定學生的成績,只是在最終決定學生成績的時候占有一定的權重,這在一定程度下可以杜絕教師因偏愛甚至偏見而導致的學生成績過高或者過低現象的出現。
(二)課程評價方法
1.平時考核
學生平時考核,包括學習態度、文獻資料的閱讀、與教師或者組內成員的溝通交流、課堂出勤率和作業完成狀況等。評定時以教師處的統計數據為依據,將所有的文件包括閱讀過的文獻心得、開發的程序代碼整理存檔。
2.成果評閱
成果評閱是結合學生的選題性質以及難度,建立有針對性的評價指標,根據課程成果分別將模型、程序代碼、三維全景和數據處理等不同類別建立優秀、良好、及格和不合格的標準。例如做程序開發的同學,其優秀的標準就是完成具備查詢、瀏覽和縮放等基本功能的系統,并且操作界面美觀。對學生的考核重視其成果科學性、正確性的同時,更要將學生在課程完成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列入其中,肯定和激勵那些一直踏實勤奮,表現出超常毅力但成果不一定明顯的同學,這將幫助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樹立積極樂觀的態度。
3.答辯展示
對于在校的大學生而言,他們幾乎沒有接觸過這樣的考評方式,不少人會膽怯、緊張、缺少信心,而這無疑是對他們勇氣、表達能力和才能的挑戰。由此,成績考核通過答辯完成,不僅能幫助他們展示和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素質,也為他們畢業答辯、升學以及工作面試等方面提供經驗基礎。
四、效果評價
地學專業程序設計課程評價體系,是關注學生知識、技能、態度和情感認知綜合發展的教學評價體系。評價考核學生不是目的,而是檢測學生學習情況和效果的手段。教師不應該只關注學生目前的狀況,而應該重視他們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并進行積極科學的引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價后應該更加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變化,對其優良之處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其找出不足,給出意見,解決問題。使他們得到能力和態度上的提升,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能發揚個性、善于與他人合作、獨立思考、積極創新、科學嚴謹治學。
通過對該專業51名學生的調研,發現其中有71.43%的同學在學習中認為專業技能得到了提高,57.69%的同學的學習人情有了極大的提高,但也有10%的同學認為在完成選題時存著困難,這主要是由于對選題的興趣不足,缺乏理論知識,也有一部分學生認為,是由于獲得的指導太少和自身能力不夠。
參考文獻:
[1]牛汝辰,鄧國臣.展望智慧地球時代的測繪地理信息學——李德仁院士專訪[J].測繪科學,2014,01.
[2]陸長平,姜銳,鄧慶山.構建探究式教學課程評價指標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13,06.
[3]張德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問題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1,18.
作者簡介:
梁偉(1981.5-),男,陜西周至人,博士,講師,研究方向:地理信息系統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