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教材建設的理論課程而言,它是整個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的建立,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專業技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自主的發展,從而達到創新性教學的目的,保證計算機學科的穩定發展。筆者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建立的基本性原則、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挑戰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三個方面探討了計算機教材建設的重要性。
【關鍵詞】大學課程;計算機基礎;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
【作者單位】曾志,湖北省咸寧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的制定與實施,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成為我國高校新一輪教學改革的突破口。近年,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改革引起廣泛的關注,教育部2006年正式頒布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也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在現階段的教育發展中,計算機作為基礎性的學科,眾多高校都廣泛開設有該學科專業。由于學科建設落后,很多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要。因此,筆者認為在大學計算機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應該合理地優化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現狀進行分級教材編寫工作,從學生專業技能的發展需求出發來進行教材的編寫工作,從而實現大學計算機教材的系統性建設工作。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建立的基本性原則
1.課程教學內容的建立具有分層性的原則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涉及多個方面的內容,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按照同一種標準進行內容的教授,也就不能達到因材施教的教學目的。由于計算機普及程度不一,有的學生計算機基礎很好,有的學生卻從來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建立分層次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專業建立差異化的教學理念,從而為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空間。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內容建立課堂練習,實現綜合性的技術運用,為學生創新性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這種差異化的教學內容建立,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規劃性教材內容的建立提供保證。
2.實現課程內容與專業課程相結合的原則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基本的課程內容不僅包括計算機的核心性基礎知識,同時也包括專業性的課程內容,通過與知識內容的結合,可以為計算機教學營造系統性的教學理念,通過對專業教學方案的分析,可以制定出相關的技術性內容,從而為整個方案的建立提供充分的保證。在現階段計算機課程教學中,教師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案。一是將計算機課程按高低年級進行劃分,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計算機的基礎課程,而高年級學生以辦公軟件操作作為學習內容。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方案的統一實施,將計算機基礎內容與專業課程進行充分的融合,從而為專業性課程內容的建立提供充分的保證。
3.計算機課程內容具有與時俱進的原則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建立的過程中,相關的內容與課程內容建立的目的、課程內容以及資源的開發有著緊密的聯系,編寫教材時不應只考慮課程內容的系統性,還要對技術內容進行合理的分析,通過教材內容的選擇,關注基礎的內容教學,從而為整個教學內容的建立提供充分的保證。在課程內容選擇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計算機基礎的技術應用,在教學中改進教材內容陳舊等各方面因素,保證學生的學習能跟上時代的發展。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挑戰
1.缺乏專業的教學設計與指導
在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師不能提供專業的教學指導,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學什么”“怎么學”等問題,無法掌握教師的教學重點,從而影響了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正常學習。因此,在現階段課程教學內容建立的過程中,怎樣建立科學化的教學指導內容,強化學生的學習目的,就成為教學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在課程內容學習時對基礎知識存在著定位偏差的現象,從而影響了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2.教材內容建立缺乏一定的協同性
隨著計算機教育內容的建立,很多專業課程內容的建立與實際內容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教材與教材之間會出現協同性不足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存在著差異。很多大學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是以教師的教學為主導,以理論課程作為核心,由于很多教材內容更新過慢,相關教學理念的運用過于滯后,很多新型的教學資源沒有得到運用,從而阻礙了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發展。而且,在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之間合作意識的培養,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想在根本意義上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就應該逐漸優化基本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為學生專業性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
1.打造計算機立體化教材
在現階段教學內容建立的過程中,要逐漸優化傳統教學過程中基本的教學目標,呈現立體化的教學設計,改變傳統教材的教學理念,改變過分依賴教材內容的局面,為學生營造動態化的教學形式,從而在根本意義上實現教學理念。在合理性教學內容建立的過程中,要想實現立體化的教學理念,就應該注重科學性指導內容的建立,通過對學習指導內容的強化,提高核心的教育內容,將枯燥的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形成自主的學習理念,為學生們的互動發展營造良好的空間。因此,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編寫者應該劃分好教學的重點內容,方便教師在教學中使用,并完善教材的輔導資料和網絡學習網站,幫助學生利用現代化教材學習。
2.編寫完整教材范本
規范教材內容的編寫,有助于教師進行正常的計算機教學工作,也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互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第一,應該由課程組長對相關的內容進行全面的負責,骨干教師應該負責教材內容的編寫,在編寫的過程中要與實際內容進行充分的融合。第二,對相關的教育專家而言,在內容分析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教材的基本方案,建立多樣化的課程教學模式,通過對視頻內容以及課件內容的分析,優化輔助資料的編寫。此外,在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樹立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理念,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充分掌握計算機教學的核心內容,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整個課程內容的設計提供充分的保證。
3.規范編寫實驗性教材
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實驗課程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學生提升計算機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讓實驗性教材更具可讀性,在教材編寫過程中,編寫者應該對教學任務以及實驗報告的基本格式進行規定,重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拓展。在教材的課程作業設置中,編寫者除了重視相關案例的分析,還要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難點,為他們提供向老師提問的機會。例如,在word文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在內容講解的過程中只需要給出排版的需求就可以,不需要對基本的操作內容進行細致性的分類,通過這種教學內容的建立,可以激發學生對相關的問題進行合理性的思考,從而提高基本技術的操作內容。
總而言之,大學計算機教學教材的編寫,應該以強化專業性教學內容為主,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在根本意義上保證計算機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持續性。編寫者們應該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優質的教材,從而為我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提供廣闊的空間。
[1]唐鑄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國家級規劃教材建設的研究[J]. 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9(S1).
[2]劉佰龍,李向群.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建設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4).
[3]曹成志,宋長龍,浦文華.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探討[J]. 課程教育研究,2013(6).
[4]王瑛淑雅. 高職高專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建設的實踐[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3).
[5]孫淑霞. 地方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 中國大學教學,2014(4).
[6]谷紅梅. 傳媒類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分層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D]. 河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