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毅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文化的發展,民族音樂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這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如何在教育中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教育調整提出建議,力求在教育中實現民族音樂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民族音樂 傳承 發展 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142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際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音樂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在當代中國發揮著巨大的作用。近年來,以民族特點為基礎所產生的民族音樂作為中華民族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越來越被大眾所認可,這對增強我國文化軟實力,提高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民族音樂在我國的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大多數人在對民族音樂的品評上都是僅僅從欣賞的角度出發,很少考慮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從教育這一角度出發,加強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提高其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應該針對民族特點及時代特色對其進行深刻的剖析,使我國的民族音樂在傳承和發展的同時獲得較大進步。
一、我國民族音樂的特點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每個民族的音樂也具有各自的特點。總體而言,我國民族音樂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民族音樂相對而言比較樸實,沒有太多的修飾,人們之間易于傳唱。例如,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民歌的產生并不是都有音樂專業人士的參與,大部分都是當地人們自己組織,通過唱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以及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因此,大部分民族音樂所表現出來的形式比較簡單、通俗,人們容易接受。
其次,民族音樂所蘊含的情感往往比較豐富。每一個民族的音樂都包含著他們自己民族的情感,我們都能透過民族音樂找到。在每個民族的人民生活中,他們的歌唱活動涉及生活的各個領域,或是表達男女之間相互愛慕的感情,或是表達了在生產中對勞動的熱愛之情,抑或是表達了對婚配的祝福,對家人的祝愿以及對死者的沉痛哀悼等。如《有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首民歌,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民歌的這種情感表達非常豐富且貼近生活因此易于被大眾所接受。
第三,民族音樂具有一定的時代性。任何事物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民族音樂也不例外。時代背景不同,民族音樂所表現出的內容也是不盡相同的。如中國古代的民歌所表達的內容大多是一種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情景,所包含的感情也較為質樸。現代的民族音樂中,大多表達的是生活的進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我國民族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當前,雖然我國民族音樂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存在著民族音樂文化的缺失,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在教育思想中重技巧輕理論。音樂是一種文化,喪失了音樂,文化也就沒有了未來。當前,許多國家把音樂教育的目標轉向文化及人的發展。但是,我國在當前的音樂教育中,大多比較看重音樂技能的學習而對音樂文化的傳承缺乏重視,這就造成了許多學生對我國傳統的音樂及其文化缺乏必要的認識與了解,這對我國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音樂文化源遠流長,但由于歷史及其他原因,多年來我國音樂教育一直是沿著技術道路發展的。雖然在音樂教育上,必要的技術訓練是合理的,但如果缺少傳統文化背景作為其存在的依據,這種形式的教育便喪失了根基。因此,對音樂教育下的文化傳承進行探討對我國民族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及當代音樂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次,受到流行音樂的沖擊,我國當代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礙。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接受外來文化的豁達和交流融合的習慣以及融會貫通的強大精神。由于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定的政治,在過去無數次的文化交流中,中原的音樂文化都處于較強的地位。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意識形態在處在不斷的發展與變化中,政治、經濟等對音樂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中西文化的融合,乃至文化的侵襲也是一種必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樂壇上涌現出了一批批西方杰出的音樂家,同時,流行音樂也迅猛發展,人們對流行音樂的追捧與瘋狂,必然造成對民族音樂的冷落,這都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再次,我國農業文化環境的轉變使民族音樂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除了流行音樂與外來文化的沖擊與影響,社會需求的變化也造成了民族音樂這一“生態環境”的惡化。我國的民族音樂的產生與發展與農業文化息息相關,民族音樂也是其在音樂領域的代表。但當前,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我國現代城市文化已經逐漸取代了農業文化,這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三、對我國教育中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建議
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對一個國家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針對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現狀,有必要對其發展與傳承提出建議。
首先,在民族音樂教育中應以興趣為指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和認可民族音樂,就要尊重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理解,滿足其需求,帶動他們參與到其中,從而帶動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這要求教師要對學生的興趣有明確的定位,尤其在對不同的民族音樂的選擇與甄別上,要讓學生有自己明確的認識和想法,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以興趣引導他們深入的學習和研究,促使其對民族音樂的再創造。另外,學生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民族音樂的創作與發展中來,發揮他們的積極主動性,以此來帶動他們興趣的增長。
其次,善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成果,將現代教學媒體與民族音樂發展結合起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化給教育領域帶來了許多便利。在民族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平臺,使學生充分感受民族音樂的魅力與內涵,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與研究,對我國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豐富與發展民族音樂的內涵。民族音樂是以民族的發展為基礎的,不同的民族所呈現出來的音樂也具有不同的特點,其內涵也是不同的。要在現代教育中對民族音樂進行發展,就要善于運用其特點,對其內涵進行拓展。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與文化的進步,各民族的生活模式及習慣也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民族音樂的內涵相應的也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國在民族音樂教育中應該在其內涵中添加新的元素對其內涵進行拓展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方光耀.民族民間音樂傳承的當代意義[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5).
[2]歐陽青梅.民族民間音樂的當代意義[J].民族音樂,2009.
[3]楊宏偉.淺議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傳承[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