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亮
摘 要:目前,商業銀行正處在信貸緊縮、不良貸款“名降實增”的環境下。商業銀行怎樣提升對信用風險方面的管理能力和提高貸款風險方面的收益率加大其核心競爭力,已是關乎銀行能否有效穩定經營和發展的重要問題。文章通過對目前我國相關政策下商業銀行在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方面的重要性進行分析,針對其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對策
商業銀行能否經營成功關鍵在于風險管理,這也是商業銀行的命脈所在,而在我國關于商業銀行方面的風險主要體現為信用風險。因此,不斷提升在信用風險方面的管理能力是銀行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在目前實體經濟相對穩定、通脹預期比較強烈的經濟背景下,商業銀行即將處在信用貸款緊縮的環境以及不良貸款名義上下降實際上增長的趨勢,怎樣提高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的管理是其實現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一、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1.商業銀行在信用評級方面缺乏完善的體系
商業銀行中有關信用風險方面的評級體系主要包括外部信用和和內部信用兩個評級體系。外部評級體系就是指商業銀行將對指定人的信用等級的評估委托給外部機構。在我國商業銀行的外部信用評級體系和國外相比,起步比較晚、發展比較慢、規模比較小,其進行評級所得的結果也不太被認可。總之,在我國商業銀行委托外部機構進行評級的成本比較高,準確性也比較低。
內部信用評級體系主要是指商業銀行自己對授信等級進行評估認定,但要求各項評估指標必須符合金融方面監管機構制定的監管標準。銀行在進行內部評級時,銀行內部在信息披露方面必須具有比較完善、比較規范的制度。然而我國的商業銀行在內部評級系統方面的發展時間不長,對信用風險進行評級方面也不具備完善的標準,人為主觀因素較多。
2.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方面的管理文化內涵不足
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所形成的文化內涵指的是商業銀行在每日的業務活動中慢慢積累的關于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方面所逐漸形成的理念、行為方式和管理方面的哲學等。它屬于企業文化的一部分,銀行通過辦公模式以及全體員工的意識樹立自身的形象。然而在我國當前的商業銀行并不具備較完善的關于信用風險方面的管理文化,而且也不是企業文化中的主要部分。這在銀行不顧資產質量而一味追求對業績進行考核上有所體現,導致出現了部分不符合銀行業務要求的高風險業務。銀行工作人員對風險管控的意識還不強,而且他們中大多數人員普遍認為風險管理是風險控制部門的職責,與己無關。因此銀行的全體員工都應該加強風險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學習,并將理論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而不是將對信用風險方面的管理停留在表面。
3.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采取的方式存在局限性
目前,我國在信用風險方面所采取的主要管理方式都具有局限性。首先采用專家分析方法主要是根據專家進行分析以及專家進行經驗總結,這就使得在識別信用風險、檢測信用風險等環節缺乏準確和科學的特性。其次采用將貸款進行五級分類的方法在劃分標準上不夠精細,因此貸款質量得不到有效體現。最后采取將財務按比率進行分析的方法中靜態的財務報表無法將動態的企業資產情況反映出來。總之,目前我國的信用風險衡量主要根據主觀進行分析和對經驗進行總結,這樣其自身就不夠嚴謹、不夠科學。各個商業銀行之間在制定風險系數規則上也各不相同,使得不同的銀行之間無法進行橫向比對。
4.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的數據得不到更新
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主要以信用風險方面的管理數據為前提條件,信用風險方面大量具有高質量的數據可以保證衡量信用風險工作順利開展。其一在我國商業銀行對于信用風險數據方面的管理開展的比較晚,數據冗余現象和缺失現象都比較嚴重,使得參考數據缺乏。其二數據質量也得不到保證,在部分中小企業尤為嚴重,這些企業無法像大公司那樣,公司缺乏完善的治理結構、透明的財務制度以及快速的信息公布制度,這就嚴重阻礙了銀行對數據進行采集。在我國的商業銀行中落后的信息技術嚴重阻礙了對信用風險進行管理。
二、關于強化我國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方面的若干建議
1.建立全面掌控風險管理的相關理念
進行信用風險方面的管理過程中要樹立全面風險管理的觀念,在加強全面的過程掌控管理同時要強化全體員工包括各個管理階層人員在監督問責方面的參與意識,致使內部評級體系得以有效發展。可以將全面掌控風險管理的觀念吸入到商業銀行的企業文化中去,營造出全體員工相互交流、學習、監督的環境氛圍。
2.培養優秀的風險管理團隊
在專業領域內廣納優秀人才,建立在銀行內部進行風險評估的優秀專業團隊,對于這個團隊要做到優化結構、合理用人、定期培訓。通過采取定期培訓的方式更新其知識體系和技術體系,同時也要加強對其在風險意識方面和專業道德方面的培訓,從而保證內部評級體系具備先進和實用的特性。
3.制定科學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1)單獨開設“貸款復核部”, 我國商業銀行的“稽核部”雖然在責任上和美國的“貸款復核部”一樣,但在實質上卻不相同。可將其改成“貸款復核部,作為對貸款后的監督控制部門,可隨機重新評定原有的信用等級,抽查貸款文件,有權調整貸款信用等級。此外,必須確保對信貸風險進行管理和復核的部門的獨立性。
(2)加強信息管理,引進先進的風險度量模型和先進的內部評級方法。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根據自身實際狀況結合國際普遍采用的慣例,首先,要強化銀行核算體系,減少核算所需層次,將統計口徑進行合并,以及加強會計在賬務上進行電子化管理的能力,加強審查以及監督力度,進而從根本上預防造假;其次,成立對信息進行維護、進行整合的部門,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相關體系,確保管理更加全面、更加適時、更加安全、更加可靠。最后,必須準確的傳遞信息,促使決策得以有效實施。在不斷加強信息系統建設的同時應加速可以量化風險的度量模型,對風險實現全面的計量和全方位的控制。引進先進的內部評級方法,需將其與銀行的業務流程進行有機結合使得決策支持作用、預警提示作用、動態監控作用等得以發揮。要根據我國商業銀行的實際條件有選擇的引入對風險管理進行評級的模型,以防造成成本浪費。
(3)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體系。首先,要設立行之有效的預警指標系統,現有的有關預警指標需要改進,科學合理的設計信用相關的風險預警表,建設內容詳細、真實、完整的有關預警方面的資料庫,通過分析信用風險、衡量信用風險和監測信用風險,對風險進行實時掌控,有助于及時防范風險、化解風險。其次,合理利用預警模型并對風險進行科學的分析。例如采用模糊綜合評價的方法來分析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方面的指標,并且對指標采用聚類的方法進行分析,所得的結果再用關聯矩陣的方法進行相關權重的分析,最后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并將其分析結果作為風險預警的指標。在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預警方面的系統應該以內部評級動態、系統、精確的體系為基礎,并將預警分析系統與銀行在信貸方面的工作流程進行有機結合,有利于發揮防火墻的作用。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要提高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方面的管理能力,在對外部評級體系進行注重的同時也要對內部評級體系的相關建設進行強化,以完善信用評級體系為前提,完善其管理方式,進一步加強信用風險方面管理文化的相關建設,并與市場環境相結合,逐步完善衡量信用風險的相關技術,行之有效地提高我國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方面的整體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天鳳,金夢迪,于志慧.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6,(02):39-40.
[2]鄭重.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的關系和發展趨勢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02):65-66.
[3]李志楠,沈沛龍.商業銀行凈流動性缺口及其對盈利能力的影響研究[J].經濟問題,2016,(01):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