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永霞
摘 要:當今社會,人們都追求著低碳生活,而在低碳生活中,低碳建筑是尤為重要的,建筑設計師把低碳理念設計其中,從而提高了建筑環境空間的實用性,節能性和舒適性。文章通過介紹低碳建筑的設計理念來探討應對的策略。
關鍵詞:低碳;建筑設計;應對策略
1 低碳建筑的設計理念
1.1 節約能源
在近代的建筑設計中,設計師將把一些新型的技術,流量以及節約能源的設備運用到其中去,非常有效地控制了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問題,而且建筑設計師為了有效的保障建筑能源的利用率,使更加增強建筑物的節約能源這一特性,將低碳技術和自然環境結合在一起,在設計發展中,應該樹立遵循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應該采用適合當地氣候變化的形式和布局,建筑圍護結構應該采用節能環保的,設置空調應該根據自然通風的原理,最好減少空調的使用,盡量采用自然風,經過多重方法在不失美觀的情況下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還應該考慮的就是能源的優化組合,比如:應用天然氣改造燃煤的鍋爐,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其他可再生資源來減輕大氣污染等等。
1.2 節約資源
在低碳建筑物中,設計師主要通過優化其建筑空間和建筑結構材料,充分利用像巖棉保溫板,聚氨酯板,生土材料,氬氣中空玻璃等環保節能的材料,增強它的利用率。還要考慮資源的科學處理和利用,水資源的利用率要得到提高以減少資源的浪費行為,加強可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要選用對人體無害的綠色建筑材料,必須嚴格檢查建筑中所用的石灰,木材,油漆,等等,以確保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1.3 美化環境
對民眾而言,傳統的建筑項目一般和自然環境不會合理融合,也不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低碳建筑的風格,一般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對氣候進行調節,通常都是內和外的雙向聯通,長時間下來,人們居住的環境好了,身體也越來越健康了。
2 我國低碳建筑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然而對建筑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建筑業的設計師們對建筑物的設計理念也發生了改變,不斷的追求可持續性發展的理念,建設低碳建筑物,低碳建筑物最重要的就是材料和能源的應用,注重環保材料的使用,以降低建筑物對生態環境和人體的傷害。可是,我國的建筑業中對此的認識是錯誤的,我國的建筑師比較注重的是建筑物的外表和功能,而建筑物的節能功能卻被忽略,他們認為建筑物采用低碳技術后成本較高,后期的直接效益會受到影響,還怕房價的穩定受到影響。然而,近些年,國內有很多低碳建筑物都取得了成功,建筑設計師們也從中看到了低碳建筑物的優勢和發展趨勢。
3 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
3.1 規劃設計理念
作為新世紀的一員,我們都要有超前的意識,為了滿足建筑智能化的要求,要選用新技術,新材料。還要有創新的意識,創造新的建筑風格,是我國的建筑物成為帶著時代氣息的標志。要有文化意識,使建筑物富有文化氣息,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色,成為文化的延續。要有環境意識,要注重建筑物生態環境的統一,為了有利于形成開放空間,要具有通透的開放形象和開放意識。
3.2 低碳節能設計中把握建筑環境
低碳建筑設計中,應該充分的了解工程項目周圍的環境現狀,從而實施研究分析。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建筑以及周圍環境有效的統一,為了令相應的環保技術發展比較迅速,確保低碳建筑物目標的實現,應該利用建筑物環保且節約能源的作用和影響演變成推動周圍的環境改變的主要動力。在設計階段的實踐中,建筑工程的綠化面積應該擴充到最大化,建筑環境中種植的植被總體密度要有效地增加,尤其在城市建設規劃中,應該科學合理的布局調節,做好環境的處理,科學的規劃交通線路,還要促進自然環境和人工綠化環境的合二為一,推進低碳建筑的有效發展。
3.3 建筑的材料選擇
在建筑施工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也是建筑物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根源,如果建筑材料使用不恰當,便會對人體的健康有巨大的傷害,比如人造模板中含有甲醛,而甲醛對環境和人體都會產生很大的傷害。所以建筑材料的選擇關系很大,應當選擇可再生循環材料和工業化成品,為了有效減少在建筑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在使用新材料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它的地域性和生態性,不使用或盡量少使用能源高的材料。
3.4 建筑物的形體設計
建筑物的形體和形式要科學合理的設計,這樣可以促進空間內的空氣流通,隨之供暖或者制冷所消耗的能源也就減少,低碳建筑理念才能夠落實,不同的地方,建筑物的體層系數也不同,在建筑形體的設計當中,體形系數對環保的影響要充分的考慮,提倡一體化的設計理念,建筑體系要選擇高性能、低材耗的,這樣比較利于建筑施工時所消耗的資源,施工時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也可以降低。
3.5 建筑物的選址
建筑選址要利用城鄉的自然生態風光,構建山水建筑,目前在對低碳建筑的設計理念中,設計師要遵循將自然風光和建筑物和諧共處的設計理念,通過對植被的分析研究,根據建筑物的實際情況將自然環境融入到人的生活中去,這樣可以使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得到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也可以得到改善。從個人的角度認為,在區域建筑環境的整體發展中,碳的排放和城市的形態結構是有關系的,應該提倡城市緊湊空間的發展趨勢,目前人類研究出了碳的排放量和土地利用的關系,得出的結論是對土地利用管制的越嚴,碳的排放量就越低,而在拆除舊的建筑物時會產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現在的建筑材料的可回收利用性非常差,導致碳的大量排放,因此為建筑物選址時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盡量使建筑物的自然壽命更長一些。
3.6 建筑物的保溫設計
(1)承載材料和保溫材料相結合的設計,在這種設計中,耐久性強,導熱系統小的保溫材料是最佳的選擇。可以在墻體內側用珍珠巖砂漿做保溫層,然后再做裝飾層,這個方案比較適用于外墻為承重墻的保溫設計。(2)建筑單一材料的保溫設計,這種保溫設計所采用的保溫材料的保溫性能比較高,然而保溫材料不用承重,所以適用范圍也比較大。
4 可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
在建筑的設計當中,整個建筑的使用周期問題是需要考慮的,所以資源的再生利用是這個問題首先需要考慮的,可再生資源包括風能,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和地熱能,這些可再生資源和建筑設計都有非常緊密的關系,在低碳建筑中經常使用這些能源,在目前整個低碳建筑的發展趨勢就是科學合理的利用可再生資源,當今社會資源非常緊缺,所以要科學合理的去利用這些可再生資源。加強資源的合理運用是低碳建筑的核心問題,所以在節能的設計中,能源的使用是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設計中要根據不同能源的特征進行合理設計,將可再生資源技術和建筑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在我國的建筑中,大多都在使用垃圾資源來進行筑造,新能源的注入比較少,目前出現了很多新型的材料和能源,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大對可再生資源的利用。
5 結束語
綜合以上所述,在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中,低碳建筑已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越來越注重低碳生活,低碳建筑能夠減少環境污染,人們也逐漸的把更多的科學設計和先進理念融入到低碳建筑中去,大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最后希望我國的建筑業能夠有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趙石青.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A].第二屆“科協文化——中關村論壇”論文集[C].2013.
[2]張希晨.低碳建筑下的建筑設計應對策略[J].城市發展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