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敏
一、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指導
預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通過對新課文的預習,學生對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并對問題進行了探究。在預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使他們通過預習,知道課文的主要內容,了解課文的重點內容、要解決的問題等。通過預習,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養成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把不理解的問題進行標記,在課堂教學時重點解決。例如,在讓學生進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預習時,教師可以提出一下問題:
1.文章講述的故事是什么?2.用從……到……的方式命題,反映了作者怎樣的寫作意圖?3.從文中找到作者在百草園和中有哪些趣事?4.快速閱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
利用問題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使他們有明確的預習目的,能夠通過解決這些問題把握文章的主旨,體會作者的情感。
二、根據課文內容創設情境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初中語文課堂要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不僅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還要深入領會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做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他們在課堂學習中充分展現自我。在探究學習中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獲得提高,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獲得智力和思維的發展,使語文課堂高效完成教學任務。一堂優秀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教師向學生進行知識信息的傳遞,還要通過師生互動讓他們體會到課文中的情感,實現情感雙向交流。在進行《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情境創設,為學生創作出一個真實的情境,使他們走入課文中,體會作者的情感,使他們的內心世界受到觸發,結合自己的童年經歷和感受來體會課文內容。在情境中,給學生布置學習探究任務,通過解決學習任務,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
1.認真閱讀課文,把作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描寫聯系起來進行比較,思考,并在小組范圍內進行討論:作者這樣描寫反映了怎樣的思想感情。2.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3. 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么態度? 4.揣摩下面的文字,回答括號中的問題。(1)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中哪個內容是強調的]重點?請你仿寫一段話。) (2)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墻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 (“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在情境教學中,使學生通過視覺來感受作者童年時期生活的場景,讓他們跟隨作者的描寫走進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鳴,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在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采用強制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下,學生的語文思維停滯不前,他們只是被動的接受和記憶知識。隨著素質教育的進行,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主體地位上,培養他們的學習責任感和主動意識,使課堂教學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取得較高的效率。在進行教學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語文基礎出發,挖掘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通過對《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教學,讓學生在了解到作者的童年趣事后,教師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童年故事。通過寫作,讓學生找到了與作者成長的相似之處,使他們和作者產生了共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體會。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童年有深刻的感受,能夠激發他們的主動性,提高學習動力,使語文課堂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中高效進行。
四、 靈活運用教學評價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積極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使語文教學高效、順利進行。
1.引導評價: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評價,讓學生掌握學習方向,深入探究學習內容。利用引導評價,提高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注意力,使他們通過和教師、通過的交流,激發語文思維,獲得語文素質的提高。
2.隨機評價: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和學生的語文思維處于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機智靈活的運用評價,隨時對學生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智慧進行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為他們創設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3.完善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除了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通過評價,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優點,使他們樹立起學好語文的信心;同時,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以后的學習中進行改正,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