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芹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潛藏著巨大的教育價值,有益于小學生的身心全面地發展。與此同時,由于內外部多種原因的影響,致使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不夠得當,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面對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困境,有必要結合小學教育實際,采取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以逐步改變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呈現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的教育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育? 教學? 價值? 應用? 策略
1 概述
在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特殊性的基礎上,有專家提出了六個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即“解析辨義——在運用中掌握字詞基本知識”、“倡導人文——在交融中引發文本情感共鳴”、“循序漸進——在發散中指導看圖說話技巧”、“合作探究——在交流中訓練口語交際能力”、“回歸生活——在體驗中抒發習作真情實感”、“開放課堂——在實踐中領悟中華文化精髓”,論文圍繞上述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展開論述,力爭能夠對小學語文教學獲得新的感悟。為了逐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開展,論文首先提出利用漢字的結構特點進行識字教學,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通過換偏旁或者加減偏旁的形式,分析每個構件的意義來幫助學生識記。其次,為了更好地突顯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論文主張通過先入為主、情境感染、環環相扣、突出重點、逐步推進,以尋找情感共鳴,展現語文課堂魅力。再次,為了培養小學生的看圖說話能力,應當注重引導小學生養成有序觀察、分清主次、善于遷移的習慣,以提升其內在的人文素養。第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在遵循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應當注重引導其學會傾聽、學會表達、學會溝通,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交往。第五,小學語文教學應當回歸生活,應當成為小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基于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當引領其感受生活的意義,體驗生活的艱辛,感受自然的絢麗,進而豐富小學生的文學素養。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只有融入具體的教育實踐,才能真正體現其內在的教育精神,才能轉變小學語文教學觀念,才能展現小學語文教學的魅力,最終,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促進小學生的人格健全地成長。
2 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實踐意義
教學策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一定教學目標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對系統的行為。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也來自教學實踐,它依舊要落實在教學實踐中。
一種教學策略的提出,實際上是對現實教學理想的重塑。這種重塑既表現在它所引領的教學行為在一個時期具有先進性,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它所引領的教學行為的結果表達著小學語文教學的理想訴求,順應著社會發展的潮流。
教學策略是具體可操作的,而教學實踐是現實的,教學策略應當融入教學實踐,實現彼此的有機統一。通過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研究,有益于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有益于指導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有益于培養社會和時代所需要的后繼人才,最終,體現小學語文教學的主旨,展現小學語文教育的精神。
3 小學語文教學課題的研究內容與策略
3.1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意義及價值
小學語文教學研究的意義及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②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③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進教師自身的發展。
3.2 課堂實踐活動策略
①質疑。要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關鍵在于使語文教學充滿生命力和創造激情。這就必然要引導學生能帶著疑問去讀書,在語文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是尋找探究切入點的好方法。從小培養學生質疑問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訓練思維、品味語言的好途徑。②朗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培養語感的捷徑,不僅能促進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通過文學這道橋梁與作者會面,并使心靈契合,進而領會課文的主旨。③揣摩。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學生積極主動的討論、探究,抓住文中一些值得探究的內容,組織學生討論、研究,以點帶面,促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④想象。學生學習語文不僅是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中心思想,而且要以各種形式繼續著作者的創作,實現著作品的價值。這里想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人類的進步,并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⑤表演。表演可以使學生的個性、才華,以表演的方式得到發揮,既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并且能實現知情的同步發展。
3.3 課后實踐活動策略
①語文課外活動。小學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中要根據教材恰當地、有目的地、有計劃地開展各種語文課外實踐活動。②語文課外作業。作業是學生課堂之外的一種發展方式,是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途徑。為了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我們在布置作業時要做到靈活多樣,切忌布置機械重復性訓練。③語文課外延伸。崔允淳教授說:“我們教書只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語文教學在課外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去閱讀更多的書籍,從而豐富知識、積累語言,培養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每一節課不應該是課堂的結束,而應該是下一節課的開始。
參考文獻:
[1]路書紅.論教學理論的文化意蘊[J].當代教育科學,2006(17).
[2]杜潔瓊.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基礎教育研究,2000(03).
[3]楊冀紅.小學語文教學與素質教育[J].青海教育,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