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平
摘 要:為了有效遏制干旱、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改善生態環境,利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性機遇,結合該縣干旱、缺水、生態環境脆弱及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條件,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海原縣長期堅持以新建攔蓄洪水水源工程,掀起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建設的高潮,加大現有病險水庫和灌區節水改造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有限的引黃水,最大限度地攔蓄利用洪水資源和合理開發地下水資源,結合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走節水型農業的路子。
關鍵詞:發展 改革 管理 目標
中圖分類號:TV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c)-0114-02
海原縣深居西北內陸,屬典型的黃土丘陵溝壑區第五副區,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耕地質量明顯下降,土地生產能力衰減,生態環境急劇惡化。該縣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和群眾生活最貧困地區之一,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嚴重的水土流失和水資源匱乏,是造成當地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繁,區域經濟落后、人民群眾生活貧困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約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 水利發展目標
海原縣水利發展“十三五”目標是繼續實施農田灌溉、城鎮及農村農田防洪保護、水土流失治理、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大力發展節水改造項目,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壯大該縣水利基礎設施,為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打好“水”基礎,總體目標如下。
(1)增強農業供水能力,實現年供水總量22 370萬m3(現狀本地供水3 143萬m3,現狀外調水6 094萬m3,“十三五”引調7 812萬m3、“十三五”規劃新增攔蓄水量5 321萬m3)。
(3)全縣灌溉面積累計達到77.4萬畝(現狀灌溉面積35.94萬畝,引調水灌溉面積36.9萬畝,新灌區灌溉面積0.96萬畝),其中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75.3萬畝(現狀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3萬畝,引調水灌溉面積36.9萬畝,新灌區灌溉面積0.96萬畝,牧區水利灌溉面積1.55萬畝,高效小型農田水利灌溉面積22.89萬畝),高效節水灌溉率達97%。
(4)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60提高到0.625,灌區節水改造年節水量740萬m3。
(5)新增飲水安全人口0.62萬人,全縣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
(6)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1.9 km2,全縣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46%。
(7)基本完成全縣中小河河道與山洪溝道及地質災害區治理,提高抗御山洪、地質災害能力。
1.1 防洪減淤
基本完成全縣中小河河道與山洪溝道及地質災害治理、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建立健全防洪體系,提升溝道泄洪能力、水庫調洪能力和抗御地質災害能力,為沿河村莊和農田防洪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中小河流治理:對西河石峽口水庫下游段河道、西河楊坊段河道、海星開發區莧麻河段3條中小河流進行治理,累計治理長度66 km。
(2)山洪災害防治:山洪溝防治56條514.9 km;地質災害防治8處8.5 km2、防汛抗旱項目建抗旱應急水源28處。
(3)除澇工程:鹽漬化治理面積5 000畝。
(4)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9座,年可攔泥36.6萬m3。
1.2 水土保持
基本控制水土流失趨勢,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預防監督體系和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網絡,為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71.9 km2,年攔泥量66.6萬m3,全縣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46%。
(1)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新增綜合治理面積532.3 km2,其中水蝕區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398.4 km2,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面積133.9 km2。
(2)黃土高原淤地壩工程:年攔泥量66.6萬m3。其中小流域壩系年攔泥量35.4萬m3,淤地壩除險加固年攔泥量31.2萬m3。
(3)坡耕地治理工程:綜合治理面積132 km2。
(4)農村河道綜合整治工程:流域綜合治理面積7.6 km2。
1.3 水資源開發利用
通過新建水庫新增攔蓄洪水能力5 321萬m3,年引水量為7 812萬m3,灌區節水改造24.66萬畝,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62.3萬畝;灌區渠道襯砌率達到95%以上,井灌區管道輸水率達100%,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60提高到0.625;水分生產率提高到6元/m3以上;對全縣55處農村集中供水工程提質增效改造、48處泉水改造,配合水窖建設,新增飲水安全人口0.62萬人,改善飲水安全人口10.14萬人,全縣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
(1)重點水源工程:建中小型水庫28座,年新增供水能力5 321萬m3。
(2)調水、引提水工程:引調水工程6處,年引水量為7 812萬m3,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6.9萬畝。
(3)新灌區建設:新建灌區5處,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96萬畝。
(4)農村人飲安全工程:農村人飲安全工程5項,新增飲水安全人口0.62萬人、改善10.14萬人飲水狀況,全縣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
(5)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揚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12項,改善灌溉面積24.66萬畝,年節水739.8萬m3。
(6)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改造固海擴灌揚水泵站6座,改善揚黃灌區用水狀況。
(7)抗旱應急水源工程:建抗旱應急水源工程10項,解決3.85萬人、1.4萬畝農田灌溉抗旱應急水源問題。
(8)牧區水利工程:建牧區水利工程6項,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55萬畝。
(9)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庫井灌區改善灌溉面積10.09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2.89萬畝。
2 水利改革與管理
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完善,全社會投入水利的活力得到激發;水權制度初步建立,符合市場導向的水價形成機制基本建立,水權水價水市場在水資源配置節約保護中的杠桿作用充分發揮,啟用水利設施和水域岸線補償制度。落實河湖管護主體、責任和經費,完善河湖管護標準體系和監督考核機制。深化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因地制宜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模式。加強水利工程質置與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和能力建設,嚴格落實各級質量與安全責任制。加強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監管,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繼續深化國有水管單位體制改革,積極推進水利工程管養分離,實現維修養護的市場化、集約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健全水利工程運行維護經費保障機制,加大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公益性工程維修養護經費投入力度。大力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建立穩定的管護經費保障機制。
3 結語
海原縣生態環境脆弱,可利用的水資源數量十分有限,因此,緊緊圍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和生態與環境保護對水利建設提出的總體要求,該縣水利發展和改革“十三五”規劃按照“北部灌區節水、中南部引水、蓄水”的總體思路,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參考文獻
[1] 李郁乾.水利改革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以甘肅省為例[J].北京農業,2014(10):262.
[2] 張瑜洪.全球水伙伴建言中國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 中國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高級圓桌會議綜述[J].中國水利,2012(9):18-20.
[3] 徐林.論新農村水利建設的保障措施[J].科學之友,2010(11):24-25.
[4] 徐妍.農村水利建設發展問題研究[D].泰安:山東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