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晶 王雋志等
摘 要: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對相關部門獲取準確的氣象數據,對天氣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可提供有效依據,但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和擴大,或多或少對氣象探測環境造成影響,從而影響氣象探測的可靠性。下面文章就對氣象探測環境的現狀問題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討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措施。
關鍵詞:氣象探測環境;現狀;措施
氣象探測環境指的是為確保獲得準確、可靠的探測數據,形成的一個無干擾環境。利用氣象探測數據對天氣的晴、陰、雨、雪、刮風、風向、溫度、濕度或氣壓等氣象進行準確判斷,如果氣象探測環境受影響,探測數據會發生偏差,不能正確判斷天氣的變化,影響氣象部門天氣報道的效率,降低人們對天氣信息的實際掌握,減低人們對不良天氣的防御能力。而我國各地城市在不斷發展和建設,影響了氣象探測環境的穩定性。由于不能獲得準確的氣象探測數據辨別天氣情況,會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應加強對氣象探測環境的保護。
1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現狀
1.1 氣象探測環境遭到破壞
有相關法律規定氣象觀測站周邊環境不可以有影響設備探測的樹木、建筑物或其他物體,如果有必須與觀測站圍欄之間保持規定的距離。以前氣象觀測站都是建立在城郊或偏遠的地方,雖然條件較差,但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比較有效。隨著國家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的建設也在日益快速增建,造成城市規劃向郊區擴建的情況,導致觀測站周邊出現了工業公司、建筑高樓等,這些建筑項目日益劇增,嚴重影響氣象探測數據的準確性。它們不僅影響了氣象觀測數據,而且搶占氣象觀測站的占地位置,將氣象觀測站包圍在群樓之內,嚴重影響探測器對天氣溫濕度、降雨、風向等的探測,所以說氣象探測環境嚴重遭到破壞。
1.2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被動性
政府隨城市經濟發展,不斷進行城市規劃和擴建,同時也符合人民心意。而氣象臺占據位置比較寬闊,在規定范圍內不可以有工業、高樓或其他能夠影響探測器探測數據的物體,要想確保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那么政府在規劃時需要給氣象臺留有較大位置和空間,這樣不僅影響政府與城建部門、工業單位和人民群眾的利益,而且會影響城市的發展,因此在這種狀態下,政府一定會讓氣象臺移走,在城市發展與氣象探測環境保護中,政府會考慮發展的重要性,忽視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從而將其置于被動和尷尬的局面。
1.3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難點
雖然有相關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法規,但執行工作人員由于缺乏較高素質,對法律法規程序不了解,沒有專業執法人員,導致工作團隊水平不一,對待政府等有權威部門較抵觸,從而嚴重影響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力度。
2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現狀的原因分析
2.1 對氣象探測環境重要性的忽視
造成氣象探測環境破壞的一大因素是由于政府部門、社會人們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重要性的忽視,政府部門為加進城市發展,支持建筑方用地建造,不考慮建筑選址問題,從而影響氣象探測環境;或者有一些背景強大的公司或集團肆意施工,不顧氣象探測環境的存在而進行破壞,他們不考慮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對天氣準確測定的作用,造成嚴重事件的發生。
2.2 氣象法律法規宣傳不到位
我國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已經出臺了相關法律政策,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辦法》等,但由于氣象部門未及時進行相關法規的宣傳,人們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與設施保護等認識比較淺薄甚至不了解,所以在進行氣象環境迫害時也不會知曉,所以應加強氣象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促進人們的了解。
2.3 氣象行政執法社會認同度不夠、執法人員水平素質低
對氣象探測環境進行迫害的單位大多為政府部門或建筑商或大公司或集團,在氣象環境遭受損害時,執法行政工作者面對事件的發生和處理,由于自身對氣象法規等知識的掌握比較少,對依法行事的流程不熟悉,個別法規理解不透徹,在與強大的破壞者進行工作交涉時,表現出較低的素質水平和溝通能力,大大影響工作效率。同時在與影響居民利益狀態下與其進行溝通時,由于不能正確應用法律法規,加深兩者間的誤解,導致增加事件的嚴重性。因此,執法工作者的水平素質直接影響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工作效率。
2.4 與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缺乏交流與合作
由于政府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不重視,因此在批復建筑單位施工時未考慮對氣象探測環境的影響而進行施工,影響氣象探測環境。因此,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部門應加強與政府部門或其他相關部門的溝通、交流和合作。例如與城市規劃部進行合作,可以及時了解政府規劃的位置、區域,氣象部門則可及時對氣象探測環境區域進行評估,及時作出決策,避免與相關部門發生矛盾;這樣可及時獲取消息,避免信息滯后的現象,減少對氣象探測環境造成影響。
3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措施
3.1 加強政府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主導地位
與政府部門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協作,對政府部門進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作用的講解,提高政府對氣象探測環境的重視,為獲取真實、準確的探測數據提高保障。由政府部門出面協調建筑項目選址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影響的事宜,促進市、縣各部門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一致性,從而提高氣象探測數據獲取的有效性,提高天氣報道的準確度,加強人們對天氣災害的防御能力,減少經濟損失。
3.2 完善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機制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對天氣正確報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監督機制的完善,設立專門的監督、檢查政策及違規處理原則,提高工作人員的執法能動性,并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和教育,促進工作人員的保護意識和素質,加強執行工作人員對氣象探測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和掌握,提高自身內涵和素質,創建有責任心、有執法態度的工作環境,加強在規范制度下,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巡查和監督工作,促使政策的實際操作效率和真正落實,保證氣象探測保護工作的有序進行。
3.3 加快建立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立法工作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要想長久穩定發展,除了得到政府關注、加強監督機制完善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國家立法規定,有了健全的法律法規,可以有效抵制影響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人或事,對不良行為可進行阻止,保證有法可依,有據可循,提高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效率。同時還要加強社會對氣象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學習和認知,從整體上提高人們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意識,減少破壞率。我國已經于2012年8月22日擬定了《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于當年12月1日開始實施,為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提供了有效的保護作用。
4 結束語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可為天氣報道提供正確、有效的氣象數據,確保人們生產、生活的順利進行,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氣象探測環境保護的重視,提高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以此來保障氣象探測環境保護長久穩定發展,提高人們對災害的防御能力,確保國家和人們資產的安全。
參考文獻
[1]皮艷萍,王繼鳳,蔡敬東,等.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0(7).
[2]張紅云,孫新樂.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思考[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0(24).
[3]王時引.加強氣象探測環境保護工作的幾點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8(17).
[4]張國華,關彥華,郭艷嶺.氣象探測環境現狀及保護措施的探討[J].氣象與環境學報,2012(3).
[5]高筱英,陳興,彭 芬.談氣象探測環境的現狀和保護[J].農業與技術,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