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豪
摘 要:慢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模式,對旅游目的地的建設有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青島市旅游目的地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以及基于慢旅游的視角提出旅游目的地建設的途徑和保障措施。
關鍵詞:慢旅游 旅游目的地建設 歷史街區 城市記憶
中圖分類號:F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c)-0235-03
Abstract:As a new model of traveling, slow tourism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of the tourism destination in Qingdao and it proposes concrete paths and safeguard measure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the view of slow tourism.
Key Words:Slow Travel;Tourist Destination;Historic District;Memories of City
21世紀的經濟全球化帶動了物質與信息的快速流動,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以后,“快餐”式的生活模式已經完全滲入到每一個都市人的心中,為了追求速度與效率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以及生態環境的破壞。但是這種快餐式的生活模式給社會的健康發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于是慢城以及慢旅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慢旅游就是人們走馬觀花式旅游的一種重新審視,人們開始思考旅游的意義與價值,改變那種比較傳統的旅游模式。
1 青島市旅游目的地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既有老城區別具韻味的歐陸風情,又有新城區大氣磅礴的都市風貌;青島是“山、海、城”完美結合的城市,山在海邊,海在城邊,城依山勢,海映山色,一派“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的醉人風光。每年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游覽觀光。但是在旅游目的地的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以下主要是從旅游者、旅游經營者、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幾個方面論述其問題。
1.1 城市旅游一日游占主導,游客未能深入體驗
現如今背包游、休閑度假游等自由行成為旅游者旅游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許多外在條件的限制這種旅游方式還不是大部分人的選擇,更多的人為了減少風險,還是會選擇報旅行社出來旅游。無論是自由行還是團體游普遍都存在一種問題,就是旅游的步伐很快,不能進行深入體驗。慢城提倡的是這樣一種行為方式:放慢腳步,敬畏自然,遵循傳統,傾向與精神追求。而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最具特色的地方,也就是這個城市的品牌。青島市歷史文化街區較多,街區歷史文化較豐富,但是開發時往往定位單一,缺乏對歷史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街區文化元素梳理不清,導致特色不明顯,定位不清晰。如,旅游者在參觀瀏覽整個街區后并不能留下深刻印象,不能區別于在別的城市瀏覽過的其他相似街區。文化內涵挖掘不夠還導致街區歷史越來越模糊,只有真正研究街區歷史的文化學者或學生才能了解,教育普及面窄,對城市文脈的傳承與保護有著負面的影響。
1.2 旅游信息平臺建設的不完善
“智慧旅游城市”建設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進而提高游客滿意度,提高青島市旅游品牌形象,提高青島旅游產品的口碑,擴大對青島市旅游產品的消費需求,促進青島市旅游經濟的發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設是以提升游客體驗、提高滿意度為核心目標,該目標的實現可以有力促進青島市旅游經濟的發展。一個城市型旅游目的地的建設中,游客尤其是散客獲取信息的便利程度是衡量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務系統的重要指標。目前青島市旅游信息化建設還處于初期階段,游客與平臺交互式溝通尚未建好,一些游客的需求不能有效的滿足。
1.3 旅游目的地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合理
旅游目的地建設是涉及到區域經濟發展、旅游城鎮建設、道路、通訊、環保等多方面的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青島目前還沒有健全的旅游集散中心,很多旅游發達城市和地區紛紛建立了旅游集散中心,游客可以方便在集散中心乘車到達區域內任何旅游景區;游客可以了解區域內各旅游景區的游覽線路、門票價格、食宿條件、文化特色等相關信息。旅游目的地旅游環境治理是旅游目的地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之一,青島的旅游環境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旅游目的地建設需要大量的各類旅游專業人才,但這也是目前青島市旅游景區和旅游主管部門普遍困擾的問題,各類高素質人才的匱乏嚴重影響了青島市旅游的發展。
2 青島市旅游目的地建設的新思路
2.1 挖掘文化內涵,梳理文化脈絡
對慢游者而言,旅游不再是購買一些紀念品,拍幾張照片,而是要帶回來一些故事[1]。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是旅游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說到底,旅游就是一種文化現象,在旅游的過程中就要不斷地感受與自身文化不一樣的文化。青島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深厚的宗教文化與工業文化。將其整合起來建設青島的文化品牌標識。如,濱海休閑游,體驗大海的廣闊,沙灘的細膩;嶗山道教文化游,體驗本土宗教的博大精深;歐陸建筑風情游,體驗近代青島的歷史滄桑;青島啤酒博物館游覽,體驗青島啤酒揚名海內外的輝煌……這些不僅需要企業的積極開發與創新,也需要政府的支持與引導。
2.2 積極建設智慧旅游平臺,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
張凌云[2]等認為智慧旅游的本質是包括信息通信技術在內的智能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以提升旅游服務,改善旅游體驗,創新旅游管理,優化旅游資源利用為目標,增強旅游企業競爭力,提高旅游行業管理水平,擴大旅游行業規模的現代化工程。智慧旅游基于“跳島理論”將所有的信息放在一個更強大的信息平臺上,形成有效的運營反饋機制,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2.3 快交通與慢交通有機的結合,滿足游客自身需求
距離與時間一直是游客出游的兩大基本要素,交通的方便程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選擇,除非這個地區的旅游資源吸引力大于游客心中的時間機會成本,否則在相同的時間下,游客還是會選擇交通比較方便的地區作為自己放松身心的場所。慢旅游就是要求游客能夠慢下來體會生活,摒棄自己的日常生活節奏,嘗試讓自己慢下來[3]。其實是選擇“快旅慢游”還是選擇“慢旅慢游”,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到達旅游目的地的方式,完全可以根據游客自身的需求。如果游客希望整個旅程都能欣賞美麗的風光并且時間比較充足,那么就可以選擇“慢旅慢游”,交通工具火車、汽車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游客更傾向于在旅游目的地的享受,那么就可以選擇飛機、高鐵等比較快捷的交通手段。高鐵時代的來臨為“快旅慢游”提供了條件,成為沿途城市的旅游發展規劃、旅游產品組合、旅游新引力新創造的關鍵。
2.4 結合慢旅游特征,根據市場需求設計旅游產品
體驗性與參與性是慢旅游本質的特征,旅游目的地的活動設計的參與性比較重要[4]。建議有關主管部門整合文化資源與自然資源,協調老城區旅游開發與遺產的關系,規劃老城旅游網絡,構建以老城為依托的大青島旅游框架。開辟老城街道游線,巷漫步,體驗純樸民風與古城滄桑,通過視覺、觸覺、味覺、聽覺,領略建筑構筑之歷史美,增長建筑知識,領略海域山丘的自然美,開闊胸懷。由于老城區范圍大,遺產多,需要有效的旅游規劃組織,設置串聯遺產的旅游路線,給予適當標示。無論是歷史街區、名人故居還是里院都值得游客流連徜徉,這背后許多的歷史故事值得去挖掘。青島歷史街區適宜的空間尺度、濃厚的休閑氛圍、非常適合慢旅游,需要游客步行或駐足來切身體會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3 青島市旅游目的地建設保障措施
慢旅游的發展不僅包括游客可感知的外部體驗,并且需要強大的后臺作為支撐,整個系統正常運轉要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公共基礎設施設備的完善以及專業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
3.1 加強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在慢旅游的發展過程中應積極引導經營者、居民和游客參與慢旅游活動,制定相應的政策支持慢旅游的發展,在重視慢旅游經濟效益的同時,加強慢旅游生態城市的建設,以生態休閑城市建設標準為游客提供慢旅游活動得以開展提供保障。政府支持環境保護建設,鼓勵環保科技,政府對于慢城理念的宣傳,以及相關意識的普及教育,對政策的執行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008年奧帆賽、201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2015年世界休閑體育大會等一系列的世界性節慶賽事的舉辦為青島建成綠色城市,生態城市以及休閑城市奠定了基礎。
3.2 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體系
旅游目的地的建設就是發揮旅游的目的地的綜合優勢,將旅游吸引物作為主要競爭力的現狀轉變為增強旅游目的地的綜合競爭力。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包括旅游公共交通服務、旅游公共信息服務、旅游公共安全服務、旅游公共環境服務、旅游公共救助服務5個方面。 旅游公共交通服務主要包括專線大巴、公交車以及自行車等公共交通系統;旅游公共信息服務主要包括旅游交通指示系統、旅游信息知識系統、旅游信息咨詢系統、旅游信息類公共讀物以及旅游網站等旅游信息的發布與查詢系統;旅游公共安全服務主要包括旅游衛生防疫、旅游食品安全、旅游公共秩序維護和旅游消防安全以及特種旅游項目安全等。旅游公共環境服務主要包括旅游區環境衛生管理、旅游區環境質量監測服務以及旅游公共衛生間建設管理等。旅游公共救助服務主要包括旅游安全救助、旅游服務質量救助以及旅游行程救助等。旅游公共服務體系雖然不是吸引游客來此的關鍵因素,但是其在游客的旅游過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作保障,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游客的體驗值。
3.3 優化旅游人力資源培養體系
現代社會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而旅游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的從業人員,尤其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建立旅游職業培訓時效化、制度化的長效機制,增強實務操作能力。鼓勵旅游企業通過委托高等院校培訓、赴國(境)外參加短期培訓等方式,提高旅游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員的能力與水平;積極支持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院校與市勞動就業保障部門、旅游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健全旅游專業的學歷教育、在職培訓、職業技能考證培訓體系。支持從國內外公開招聘有管理經驗、有較強旅游策劃能力的經理人才。完善旅游人才資格認證管理辦法,逐步形成旅游專業技術人才的科學管理、評估認證機制和專業人員聘用體系。通過專題培訓、研修、考察、掛職等方式,大力培養熟悉旅游專業發展規律的黨政人才。
參考文獻
[1] Ralf Buckley. Tourism Under Climate Change:Will Slow Travel Supersede Short Breaks[J].A journal of the Human N,2011(2):328-331.
[2] 張凌云,黎巎,劉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與理論體系[J].旅游學刊,2012(5):66-72.
[3] 李君軼,唐佳,張高軍.慢游:概念、特征及動因[J].思想戰線,2012(6):118-122.
[4] 李慶雷.慢旅游的基本理念[N].中國旅游報,2013-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