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繼紅 馮幫軍
摘 要:在機械裝備行業的發展過程中,精度的控制是機械加工技術中關鍵的技術之一。影響加工精度的因素較多,例如,加工原理以及主回旋軸出現的誤差等。因此,在現階段工藝技術的發展中,怎樣有效控制機械裝備加工的精度,就成為裝備企業發展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機械裝備;加工控制;精度分析;經驗總結
1 機械裝備控制加工精度概述
對于加工精度而言,主要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幾何參數,與理想零件幾何參數相同,兩者之間所形成偏離誤差的現象,加工誤差精度的出現反應了加工精度的高低。在加工精度分析的過程中,其具體的內容可以分為三種:首先,是尺寸精度:主要是限制加工表面與其基準尺寸之間形成的誤差范圍;其次,幾何形狀精度:主要是在系統運行的過程中,限制加工表面的宏觀幾何差異,例如、工件加工的圓度、圓柱度以及平面度等;最后,是相互位置的精度,主要是限制加工表面與其基準見的誤差,例如,工件之間的平行度、垂直度以及位置等。
在機械加工的過程中,誤差現象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將誤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并不會對系統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機械加工的過程中,應該對誤差進行合理分析,掌握其出現的規律,從而通過相應措施的分析減少誤差現象的出現。對于不同的工藝形式而言,在其操作的過程中,只要細心調整,選擇合適的切削參數,就可以使精度加工得到有效性的提高。
2 機械加工精度影響因素的探究
2.1 加工原理誤差
加工原理的誤差采用了近似的成形運動,或是近似的切削刀輪廓進行加工,從而出現誤差現象。例如,滾齒加工的齒輪刀存在兩種誤差,首先,切削刃齒輪廓近似的造形誤差,由于在技術制造中存在一定難度,在精加工的同時會采用阿基米德杠桿原理。其次,滾刀刀齒數是有限的,與理論的光滑線有一點的差異。在近似值成形運動過程去,雖然會出現加工誤差原理,但是,在通常情況下,能夠簡化機床的加工結構,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優化精度加工的技術理念。如果在機械精度加工的過程中,誤差不超過規定的精度值,是可以得到廣泛應用的。
2.2 主軸回旋誤差分析
機床主軸主要是裝夾工件或者是工具的基準,將運動和動力傳給工件,主軸的回旋誤差會直接影響到加工工件的精度。主回旋軸的誤差主要是指,主軸不同瞬間的實際回旋軸線所對應的其平均回旋軸線的變動量,可以將其分為三種主要形式,徑向圓跳動、軸向竄動以及角度擺動。出現軸線轉動的主要原因是主軸軸尖端面以及軸承承載端面對主軸形成的垂直度誤差。對于不同的加工形式而言,在技術應用的過程中,主軸回轉軸線存在著加工誤差。由于主軸徑向回轉誤差的出現,對加工外圓以及內孔的影響并不大,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對于軸向回旋誤差所造成的影響是較大的。當出現車螺紋時,主軸向回轉誤差的出現會形成周期性的誤差。因此,在技術優化的過程中,為了不斷提高主軸以及箱體的制造精度,可以在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選擇精度較高的軸承,實現精度裝配,合理優化主回旋誤差現象的出現。
2.3 刀具以及夾具制造誤差分析
刀具誤差現象的出現對于精加工的影響,定尺寸刀具誤差的出現,會直接影響到加工精度,對誤差造成一定的損失。如果出現刀具磨損的現象,會直接影響到被加工的形狀及精度,導致加工零件尺寸出現誤差。
對于夾具而言,其作用可以使工件對刀具以及機床確立正確的使用位置,所以可以發現,夾具制造出現的誤差對工件的影響精度是很大的,夾具的誤差會引起工件定位的誤差,如果在技術應用的過程中,部件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磨損,就會出現嚴重的誤差現象,導致部件在不同程度上發生形變,影響了機床中項目部件之間的位置關系。在刀具應用的過程中,由于刀具尺寸的熱容量較小,道具熱形變對加工的精度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從而出現精度誤差的現象。
3 機械裝備控制加工精度的經驗總結
3.1 優化機械加工精度的工藝措施
原始誤差的出現主要是產生加工誤差原因的出現,做造成的誤差現象。而在機械裝備系統加工控制的過程中,為了不斷提高機械加工的精度形式,就需要對加工誤差的各項原始誤差進行分析,從而采取不同的技術措施,為整個工藝技術的優化提供科學化的服務。如果在機械裝備加工的過程中,需要減少原始誤差出現的現象,可以提高零件加工中所使用機床的精度,提高夾具、量具以及工具本身的精度,有效控制工藝系統承受力的能力。在精密零件加工的同時,應該注意機床的幾何精度、剛度以及控制加工熱心變的現象,從而有效減少機械加工精度的工藝措施。
3.2 原始誤差補償現象的分析
誤差補償法主要是指,人為造成的誤差形式,用誤差去抵消原始工藝系統中的原始誤差。對于工藝系統中的原始誤差而言,在解決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誤差補償的技術形式,對工藝零件進行有效控制,從而不斷減少誤差出現對工藝系統造成的影響。在原始誤差補償技術應用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一種原始誤差抵消另一種誤差,使兩種誤差形式盡量減小,保持方向相反,成人減少機械裝備加工中出現的誤差,提高系統應用的精確度。
3.3 轉移原始誤差的技術分析
轉移原始誤差主要是指,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將原始誤差從原有誤差敏感的方向轉移到誤差費明顯的方向中。如果在工藝技術加工的過程中,并沒有將誤差內容有效的轉移到非敏感方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機械裝備的加工工藝,在原始誤差轉移的過程中,對于精度要求并沒有影響。在機械加工的過程中,原始誤差轉移的技術很多。例如,主軸錐孔,為了保證軸頸的同軸度,通過夾具的使用,減少原始誤差現象的出現。
3.4 均衡原始誤差的技術分析
機械設備工藝加工的過程中,為了不斷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可以采用原始誤差的分析方式。配合精度的分析需要很高的軸與孔的控制,經常采用研磨工藝形式。研具自身并沒有對精度進行要求,但是,在系統工作的過程中,當與工件進行相對運行時,會對工件進行微量的切削,其中的高點逐漸被磨掉,從而使工件的設計得到了原有的精度要求。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機械加工精度分析的過程中,隨著機械加工技術的不斷優化,傳統的工藝形式不斷發展,對精加工的要求逐漸提高。因此,在自動化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為了實現系統加工技術的有效控制,可以在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提高技術的優化措施,強化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從而不斷提高我國機械加工的工藝技術水平,確立正確的發展目標,從而使工藝企業得到經濟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海,申向麗.提高機械加工精度的工藝措施[J].現代企業教育,2012,14:135-136.
[2]魏杰.提高機械加工精度的工藝措施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5:39-40.
[3]許旭.機械加工精度的影響因素與提高措施探析[J].品牌,2014,7:116.
[4]張家峰.機械加工中的高精度加工技術分析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11:58.
[5]陳曉光.機械加工中的高精度加工技術分析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