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升宇
摘 要:水生態文明作為生態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將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能夠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緩解經濟與環境之間的矛盾,因此具有非常大的必要性。文章研究了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的路徑,希望能為水生態文明和經濟建設的耦合發展提供理論方面的支持。
關鍵詞:水生態文明;經濟建設;路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將生態文明建設置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突出地位,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四方面的建設相融合,形成“五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總布局。其中,生態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任務。水生態文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對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的必要性
1.1 水生態文明是指導經濟建設的基本原則
我國的水資源量決定了資源承載能力的大小,水資源量是經濟建設和發展的基礎,是指導經濟建設的基本原則之一。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屬于世界上缺水比較嚴重的國家。水少人多、分布不均是我國水資源的基本特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水資源越短缺越來越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水量、水質、水生態環境是衡量水資源的主要標準,應將此標準融入經濟建設過程中,指導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
1.2 水生態文明能緩解經濟和環境之間的矛盾
將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過程能夠緩解經濟和環境之間的矛盾。目前我國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較遠,離人民生活富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還有較大的距離,但是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問題已經嚴重凸顯。水資源嚴重短缺與經濟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必須將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過程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1.3 水生態文明能夠改善人民的生活環境
經濟建設必須注重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避免以破壞水資源環境和人民生活環境為代價,水資源環境的破壞必然會制約經濟的發展速度。水生物種的減少、水質污染、水量減少、水生態破壞等問題,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農業的發展、公眾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影響,對經濟發展為人們提供的福利產生了巨大的削弱作用。因此,必須將水生態文明融入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
2 市場經濟下水資源配置的要求
水資源作為一項基礎性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重要的物質基礎,是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水資源一方面是準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又是具有經濟價值的商品,在當前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形勢下,只有依靠市場機制和政府宏觀調控機制的相互作用,才能促進水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隨著市場經濟在我國的確立和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步得到加強。水資源作為一項基礎性資源,水生態文明和水資源配置同樣需要滿足市場經濟的要求。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價格機制對水資源配置起重要的決定作用。市場通過供求、利率、競爭等機制形成水資源的供給價格,并通過價格波動實現水資源在不同行業、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之間的流動,形成水資源價格的自動調節機制,提高水資源的配置效率。
3 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的路徑
3.1 完善水資源配置機制
水生態環境實際上是指水資源的利用方式同經濟發展環境的結合,推進水生態文明必須實現水資源利用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改善水生態環境并不是要減慢經濟增長速度,相反,推進水生態環境是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實現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實現水生態文明同經濟建設的融合,是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之舉。因此,應完善水資源配置機制,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首先,應使水資源配置機制融入到經濟發展決策的要素體系中,提高水資源管理部門在經濟發展決策中的話語權。其次,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資源準入制度,提高水資源在新項目中的準入門檻。再次,通過節水減排制度的實施,推動產業結構的升級,逐步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耗水項目。最后,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實現經濟增長由第二產業驅動向一、二、三產業協同驅動轉變,降低水資源的產值消耗量。
3.2 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
中國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水資源使用采取有償使用和許可證制度,水資源的價格為政府調控下的市場價價格。政府必須采取行政、法律、經濟等手段,加大對水資源開發、配置、保護等方面的宏觀調控力度,實行最嚴格的水生態文明制度以及水資源管理和補償制度,促進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政府應加大對水生態文明保護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對水資源現狀的認識,提升人們對水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社會環境。
3.3 通過水生態文明培育經濟新增長點
我國正在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管理制度,這將會擴大人才、技術、設備、產品、服務等方面的政策性需求,促進水生態文明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水生態文明相關產業作為科技環保型產業,是為提高水生態文明程度服務的,其發展壯大將會推動水資源質量的改善和水生態文明建設進程。水生態文明相關產業與傳統的以大量消耗自然資源和破壞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產業有著本質的區別,是我國新興的戰略性產業。首先,應大力培育節水設備制造業。隨著我國資源節約型政策的落實,許多企業開始引進節水型設備。節水產業中的各大企業應加大工業節水、農業節水、城市節水等設備制造業的資金投入力度和技術研發力度,加快研發出一批具有使用性的節水設備。其次,應大力發展水污染防治產業。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業污水處理設備是節水產業的一個新增長點,將會推動節水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再次,應加快水生態服務產業的發展,水污染檢測、技術咨詢、工程設計、人員培訓等服務行業也將推動節水產業的持續發展。
4 結束語
將水生態文明融入經濟建設的全過程,不但能實現水資源的持續利用、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而且能夠促進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必須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既要發揮好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又要讓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我國應從完善配置機制、發揮政府調控職能、發展節水產業等方面努力,提高水生態文明與經濟建設的耦合程度,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建明,周萍.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的路徑探討[J].人民珠江,2014(3).
[2]鄧建明,周萍.推進水生態文明理念融入經濟建設的幾點思考[J].水利發展研究,2014(1).
[3]谷樹忠.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內涵與基本路徑[J].資源科學,2013(1).
[4]陳明忠.關于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若干思考[J].中國水利,2013(15).
[5]左其亭,羅增良,趙鐘楠.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思路研究框架[J].人民黃河,2014(9).
[6]孫煉,李春暉.我國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思路與建議[J].水利發展研究,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