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摘 要:現今,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飛速的發展,公路工程的建設速度也與日俱增。公路工程的質量對于交通運輸業的順利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任何地區都必須給予公路建設高度的重視。但在公路工程的設計中,常常會受到路線選擇原則、設計等因素的制約,作者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其制定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公路工程;路線選擇;設計原則;主要問題
這些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公路行業的發展,公路建設的速度不斷的加快。但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要受到設計路線的很大制約,其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公路附近的環境狀況、設計現場的地質情況等外在條件,還包括公路投入運行后的安全性等內在條件。除此之外,公路工程在建設完工之后,會對附近的自然地質環境帶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確定公路路線的選擇原則和設計時,一定要結合實際狀況,科學、高效地開展這項工作。
1 選擇公路路線時應遵循的原則
公路路線選擇其實就是在將要設計道路的起點以及終點之間使用科學、可行、經濟、合理的經濟來確定道路的中心線,以保證后續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公路工程的建設設計中,公路路線選擇和設計質量的勘測是一項基礎工作,做好這一工作可以使設計成本大大減少。在確定公路的路線時,一定要在各個階段、各個步驟都進行詳盡的分析和比較,將多個方案比選之后,才可以最終敲定公路路線,這樣才能保證所選擇的公路路線有很好的經濟性和合理性。因此,在正式的公路建設之前,一定要將這項工作作為重中之重。此外,必須對影響公路路線的各種主客觀條件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并本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基本原則來開展工作,這樣才可以使公路工程建設效率、質量更高。
確定公路路線時,必須要遵循下列幾點工作原則:首先,進行公路路線設計工作前,必須要對設計現場的實際狀況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在透徹的分析之后,才能在多個可行方案中確定最科學、適宜的工作方案。在這里的重點注意事項是:在選擇公路路線時還要確保其建成后有較強的安全性和實用性。一般要結合具體的建設情況,科學確定建設資金投入和周期。在工作過程中,切忌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公路質量。要深入了解公路建成后在橫向、縱向、平面等各個方面的影響,以保證公路能夠長期的安全、穩定運行。其次,公路建設以后,勢必給周圍環境帶來一些影響和變化。所以,在選擇路線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對周邊環境詳細調查分析后,研究其地質地貌特征,不但要有效地防范大自然可能帶來的危害,更應降低對當地的農耕土地的使用率,要將不破壞當地的自然風光和名勝古跡完好性作為前提,并且要和當地經濟協調發展,這樣才能起到公路建設的真正作用。最后,進行公路工程的建設時,原則上規定不應對當地自然環境產生惡劣影響,但實際工作中這種影響是在所難免的。所以,在選擇公路路線時,就必須考慮到可能對當地環境產生的影響。
2 設計公路路線時經常遇到的問題
設計公路路線是公路工程建設中的最基礎工作,也是公路建設期間路基、橋梁和交叉建筑的重要參照物。公路路線設計的合理性對于公路建設中各個基礎構造物的建設成本和公路建成后的安全穩定運行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一定要做好公路建設附近環境的考察以及分析工作,并對各個線性要素間的聯系和差異有一個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保證后期公路運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這些年來,我國公路工程的建設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也在逐漸擴大,但在路線設計環節卻暴露出了很多問題,只有高效的處理好這些問題,才能夠促進我國公路事業的長遠穩定發展。
(1)緩和曲線過短。公路路線以平面的角度來看,存在直線和曲線的區別。為了使直線與曲線之間的相交位置更加平緩,在設計時普遍將直線和曲線之間的交匯處設計成緩和曲線。可是,在設計期間,選線工作應用于平面指標時常常會受到地形的限制,或者是為了追求經濟性而忽視了這項工作,最終使得緩和曲線長度不夠,而這對于行車視距和超高漸變等都有著非常惡劣的影響,公路的安全美觀性也會因此而降低。
(2)線位調整中存在的問題。現今,我國的設計工作者在確定公路的路線時,一般都是將多個公路路線進行比較,然后從中選出最優的公路路線。可是,實際工作中常常一味的追求高技術指標或者是低技術指標,最終使得線位不夠科學。
(3)未認真進行地質地形調查工作。在設計某些公路路線時,一些勘察人員常常沒有對當地的地質地形開展深入的調查和研究,這不僅會使公路建設成本增加,還可能給公路的安全穩定運行造成不良影響。
(4)變坡點的選擇。公路的設計過程中,由于沿線相關控制點資料收集不全,并未合理按沿線控制點及重要構造物的位置等設置合理變坡點,導致變坡點設置不合理、填挖差較大,可能給后續設計帶來麻煩及增加項目建設成本。
(5)未給予連續縱坡足夠的重視。在設計越嶺線時,需要克服高差的影響,但某些設計工作者卻未給予這項工作足夠的重視,僅將工作重點放在局部坡長以及緩和坡路段。設計路線的過程中,對于某段路的平均縱坡的設計也不夠科學,最終使得連續縱坡超出規范的規定,公路的安全性也因此大大降低。
(6)平縱面設計中的問題。進行平縱組合設計工作時,若坡度太小則常常會產生排水不暢的問題,導致交通意外。小半徑曲線的通視距離太小的話也會是路面地形產生很大的差異,駕駛員沒有足夠的反應時間,極易導致交通意外。
3 如何有效處理上述問題
(1)保證緩和曲線的長度符合規定。進行公路路線設計工作時,必須考慮緩和曲線的長度與超高、加寬漸變率和路線線形的有關規范是否相符,要科學的確定設計路線,以保證其安全、高效性。
(2)優化線位設計。設計人員在進行路線選擇時,不但要比較不同方案,選擇最優,更應根據不同的設計階段的測量數據,合理設計線位調整,堅持平縱橫相結合的調整原則,有效結合實際地形走廊,靈活運用指標使線位更具合理性。
(3)全面考慮地質地形特征。要對沿線的地質地形進行認真的勘察,為公路路線設計工作提供科學的依據。設計中應盡可能避開滑坡、泥石流等災害多發地段。
(4)科學確定變坡點。設計工作者應重視變坡點設置工作,要從公路路線設計的整體處罰,獲取項目有關控制點的資料并針對問題展開分析,還要根據地形狀況開確定變坡點的位置,以減少工程挖填方的工作量,更好的降低工程的造價。
(5)重視連續縱坡設置。在縱坡偏大的路段,除在選線中考慮適當展線外設計人員應根據當地地形特征和實際需要,合理設置連續縱坡,避免設置短緩坡加極限縱坡及大縱坡與小半徑組合,提高公路路線的安全性。
(6)科學進行平縱面設計工作。開展平縱面設計工作時,不僅要考慮投資成本,還要考慮公路運行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在設計時應使公路路線有較好的連續性,不使用公路極限值,還要將公路等級和車流量作為確定公路路幅的依據,要在符合通行能力和行駛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建設成本。
4 結束語
總之,公路路線選擇原則及設計對于公路工程的整體質量有著很大的影響。設計工作者開展公路路線選擇及設計工作時,必須結合公路附近的地質地形狀況,根據實際需求,還要對公路項目建設的重點、難點有一個深入的了解,以達成公路建設安全、經濟、實用、美觀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公路行業的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JTG B01-2014.公路工程技術標準[S].
[2]JTG D20-2006.公路路線設計規范[S].
[3]趙海云.淺談公路路線的選線原則[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
[4]蘇光華.淺談改建公路路線的設計[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4).
[5]周策.淺談公路路線設計方案的比選[J].科技資訊,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