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陜西一直把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和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路徑。進入“十二五”時期,陜西能源化工、先進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等產業進一步壯大,為明晰不同區域產業的功能定位,避免區域創新主導產業過度趨同,突出陜西區域特色,本研究提出了主導產業的配置方向。
關鍵詞:專利資源;分布格局;主導產業;配置
1 專利資源基本情況
2013年,陜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982.47億元,比上年增長13%,實現工業增加值7258.56億元,同比增長13.1%,增速位居全國第五、西北第一。其中,能源化工工業和裝備制造業的增加值排名前兩位,分別為4220.48億元、932.09億元,占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58.1%、12.9%,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十二五”時期,陜西提出要“做大做強能源化工產業、大力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從專利層面上看,2006年以來陜西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一枝獨秀,進入“十二五”時期,先進裝備制造業專利資源優勢突出,與其他產業差距進一步拉大。目前陜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處于快速成長階段,其工業企業經營規模擴大速度明顯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截至2013年末,即“十二五”時期第三年末,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資源存量與“十一五”末的2010年相比增長了39.9%,充分體現了新興產業對經濟社會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結合陜西各地市專利資源分布和區位條件、產業優勢的不同特點,以突出區域特色加強分類指導為出發點,本研究把全省劃分為四大板塊:都市功能核心區、都市功能拓展區、能源化工集聚區、循環經濟示范區,對全省的專利資源和產業分布格局進行分析,提出主導產業配置的方向。
2 區域專利資源產業布局
2.1 都市功能核心區
都市功能核心區包括西安、咸陽兩市。該板塊以陜西省“十二五”時期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為框架,經過創新資源投入數量和投入方向的不斷調整,形成了都市功能核心區專利資源的產業布局,其布局主要表現為:一是產業結構在專利層面上呈現明顯的重化工業特點。從結構上看,先進裝備制造業占五大產業專利資源的比重有四成,在產業創新系統中起引領和帶頭作用,為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方向和模式有可能產生重要影響。二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專利資源重要增長極。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成為實現陜西省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突破口。從類型上看,上述三個產業出現了彩虹集團公司、中國西電電氣等代表性高新科技企業,以及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等高等院校。三是軍民技術融合的創新模式不斷發展。陜西省軍工民品涉及領域包括民用航空、制冷設備、新型紡織機械、民用核工業、精細化工、民用爆破及油氣井爆破器材、醫療設備儀器、柴油機發動機等動力裝備產品。
2.2 都市功能拓展區
都市功能拓展區包括寶雞、銅川、渭南三市以及楊凌示范區。其布局主要表現為:一是現代農業在創新層面上調整力度明顯高于其他產業集群,更為聚焦于對農林產品創新資源的投入,依托其豐富的科教資源,涉農工業發展優勢日益突出,初步形成了以生物產業、農業機械與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產業為主的專利資源格局。二是先進裝備制造業的專利資源變化的著力點不僅體現在能源化工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業中,在輕工裝備、數控機床以及工程機械裝備業也具有較好的創新基礎。從類型上看,寶雞石油機械、陜西北人印刷機械、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陜西通力專用汽車等企業創新較為活躍,高校中西北農歷科技大學力拔頭籌,專利存量584件。
2.3 能源化工集聚區
能源化工集聚區包括延安市、榆林市。其布局主要表現為:一是與其他三個板塊相比,在產業創新結構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創新著力點集中在先進裝備制造業,突破口聚集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本板塊煤油氣及現代化工以及電力行業專利資源發展有一定優勢,但占比較低,專利增速較慢,創新活躍度不高。二是先進裝備制造中的能源化工裝備專利存量走在最前列。不同階段能化裝備專利資源的調整路徑發生了變化,早期更關注煤焦油加氫催化裂化生產工藝、煙氣除濕裝備等技術,近年更關注低碳環保、節能減排技術。如節能抽油機、新型氧化尾氣凈化裝置等。從類型看,陜西陜煤黃陵礦業、陜西北元化工集團、陜西神木化學工業以及榆林市普惠酒業集團專利資源存量排名靠前,大專院校創新資源集中在延安大學和榆林學院。
2.4 循環經濟示范區
循環經濟示范區包括漢中市、商洛市、安康市。其布局主要表現為:一是專利資源存量最為堅實的產業主要集中在先進裝備制造業,其產業結構調整方向表現為對原有輕工裝備和數控機床等行業的技術升級。這與陜西省在“十二五”時期提出的,“推動主體產品由生產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基地”的政策導向相一致。二是培育新興產業與調整傳統產業結構相結合,引導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技術以及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專利資源技術發展,關注盤活現代農業、建筑業及建筑材料等專利資源的存量。從類型看,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名牌產品的龍頭企業,如陜西飛機工業、中航電測儀器、陜西東方航空儀表、漢中萬目儀電、陜西漢江機床的專利資源較為集中。高校院所中,陜西理工學院擁有著豐富的專利資源,專利存量有756件,將創新的成果及時轉化為產業的發展優勢,提高專利轉移轉化率是我省高校面臨的共性問題。
3 主導產業專利資源配置
3.1 都市功能核心區
《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賦予了西安“國際現代化大都市”目標定位,把西安的發展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笆濉睍r期,西安市提出以建設西安綜合性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為目標,促進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重點圍繞骨干企業,延長汽車及零部件、高中壓輸變電成套設備、專用通用設備以及航空航天設備等產品的產業鏈,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專利資源分布前三位的主導產業依次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專用設備制造以及輸變電設備制造。咸陽產業結構以做大做強主導產業,進一步擴大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加大核心技術引進和研發,這與主導產業的專利布局相一致。
在產業主導產業專利資源配置上,一方面要加快發展知識產權密集產業,另一方面要積極培育知識產權高端服務業,充分發揮西安市在關中-天水經濟區架構中的“一高地四基地”作用,運營高校專利,構建產業專利聯盟,不斷做大知識產權產業經濟總量。在產業集群上,依靠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專利資源富集或專利資源增速較快的產業群,重點關注專利質量水平和專利運用水平的提升,加強核心技術點的專利布局、提升企業專利運營能力、建設產業群專利聯盟、完善專利質押融資價值評估體系。
3.2 都市功能拓展區
從都市功能拓展區的主導產業專利布局可以看出,先進裝備制造、現代農業、生物食品、電子電器、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含鈦及鈦合金)的專利資源基礎較好,其中能化裝備、汽車及零部件、機床工具為代表性的裝備制造產業存量專利優勢最大,現代農業、生物技術專利存量豐富。但是新能源新材料、環保農業這些產業的專利存量很少,鋁業尚未有專利存量布局。
在產業主導產業專利資源配置上,要發揮陶瓷、中藥養生特色行業優勢,指導銅川建設相關產業知識產權信息服務平臺;要利用礦產資源稟賦,打造渭南鉬業競爭優勢,堅持新型工業化發展帶動綠色農業發展;圍繞食品、生物醫藥、畜牧良種、農業機械制造等產業,支持楊凌示范區以企業為主體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和企業創新研發中心等研發平臺,形成一批產學研戰略聯盟;要支持示范區高校、科研院所成立技術轉移中心,鼓勵示范區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建立專利技術孵化中心,拓寬知識產權轉化渠道。
3.3 能源化工集聚區
從能源化工集聚區的主導產業專利布局可以看出,煤油氣、化工是專利資源富集的兩大產業,相比鹽化工的創新資源較為匱乏。近年來,酒業發展較快,成為非能源工業專利資源的新增長點。
在產業主導產業專利資源配置上,一是要加大非能源產業創新資源的投入,加強對專利申請數量的激勵力度,通過加快專利創造能力的提升和專利技術資源的挖掘,實現縮小差距。二是要培育國有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專利意識,營造專利申請的氛圍,加快職務專利創造的速度。三是要統籌科技資源,可以依托西安高校,發展本區域高新技術產業,形成產學研一體的技術發展模式。根據經濟發展特色研發石油、煤炭、天然氣等自然資源的深加工技術,利用能源廢渣生產新材料等,延長本區域工業、農業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四是要瞄準國內外能源化工產業先進高端技術,加強新能源技術的引進、新能源專利的轉化和運用,注重對產業鏈延伸的多重比選。通過核心技術支撐、知識產權引領、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3.4 循環經濟示范區
循環經濟示范區主導產業專利布局可以看出,裝備制造業的專利密集度最高,積極發展裝備制造、有機農業、現代材料、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循環經濟主導產業,依托專利資源盡快完成比較優勢分工。在調查中發現,本區域產業群的專利資源中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領域實力雄厚,位于漢中的陜西飛機工業(集團)專存量過百件,安康富硒食品、商洛的現代中藥也有專利布局。本區域以引導特色產業為發展重點,把培育壯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拓展承接產業轉移的空間。
在產業主導產業專利資源配置上,要根據陜南豐富的生物資源和優質的礦產資源特點,圍繞綠色產業鏈循環發展新格局,循環經濟示范區以三市自然生態維護為面,以特色工業為點,優先發展黃姜、杜仲、丹參、天麻、葛根、絞股藍等秦巴山區中藥材提取、飲片保健品專利技術的醫藥產業鏈,重點發展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專利技術為主的能源產業鏈,延伸升級中型運輸機、支線飛機生產及零部件、機載設備制造,精密機床制造、微型汽車和專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專利技術為主的裝備產業鏈。絲綢業是安康市的主導產業之一,專利存量為零。對于專利資源并不充裕的產業,要加強對創新前端,即技術研發階段的支持力度,鼓勵相關主體申請專利。要借靠本區域陜西理工學院專利存量高集中度的特點,建議構建企業與高校創新資源共享平臺,將企業對市場的靈敏嗅覺和高校扎實的基礎研究相結合,利用技術交流平臺,提高專利資源的產業化運用。
參考文獻
[1]吳漢東.知識產權多維度解讀[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2]馮曉青.知識產權法哲學[M].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5.
[3]韋之.知識產權論[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2.
[4]張今.知識產權新視野[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趙萌(1981-),女,北京人,中國楊凌農業知識產權信息中心,經濟師,研究方向:專利信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