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摘要】在新課標的實施中,小學習作教學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作為語文教師如何與時俱進,正視問題,及時改變教學觀念,在平時的習作教學中有效引導、探究、總結,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小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習作 存在問題 有效策略 實踐與思考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此,搞好小學作文教學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針對筆者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談談自己的兒點思考。
一、存在問題
㈠作文教學沒有計劃。具體表現為:①隨心所欲。即寫作訓練跟著閱讀教學走,學什么課文,寫什么作文。若作為專項訓練未嘗不可,但如果是為了配合閱讀教學而置學生的寫作現狀而不顧,則勞而無功。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寫什么丟于十么,隨心所欲,過目即忘。②沒有梯度。在作文教學之初教師便作文所有要求一步到位,不遵循梯度漸進的原則,不顧寫作規律和學生的內心體驗卻以高標準、嚴要求來強化作文教學,期望學生一步登天,寫出十全十美的作文來。
㈡作文教學脫離學生實際。教師缺乏應有的教學熱情而害怕批改作文,具體表現在作文教學的命題、指導、批改、講評四個環節。由于無計劃,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該上作文課了,臨去教室的前幾分鐘還沒想出一個合適的作文題目,直到走進教室才擠出一個題目來。這樣布置作文根本談不上符合學生實際。其結果,學生低頭就命,望題生厭,進而生畏,哪里還有興趣寫作?接下來的作文指導則是簡單化、庸俗化、套式化。再說批改:一是習慣于精批細改,勞而無功,大多數學生根本不關心評語,只看一眼分數便罷。因為老師的評語全是套話。二是批改拖沓。批改之所以出現這此現象,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觀念導致批改方式
僵化,教師獨攬批改大權。講評缺乏有針對性,盡管學生作文寫了不少,但寫作水平提高不快。
㈢作文教學脫離生活。寫作源于生活,離開了生活,寫作就成了無源之水。寫作教學脫離了生活,作文時文思就會枯竭,東拼西揍,自然文不成篇。另外,讀寫分離,閱讀教學不能很好地為寫作服務,寫作也很難促進閱讀水平的提高。
二、采取有效對策
針對上述現狀,談談兒點思考和建議。
㈠制定詳細的作文教學計劃。計劃要有課操作性,應符合學生的寫作實際,又要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所定計劃要確保學生通過主觀努力能夠完成寫作。計劃要具體明確,哪個學段應掌握哪此寫作要領,必須達到怎樣的寫作水準,可以運用的表達方式及其表現手法等都要具體。師要胸有成竹,隨手拈來。計劃要保持性對的穩定性,防止計劃的隨意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寫作教學的順利進行。
㈡表揚為主,讓學生參與作文批改。喜歡表揚是人的本性。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寫作,經常表揚進步的同學,學生就會喜歡作文。批改時的鼓勵和表揚尤為重要。在批改作文時使用一些人性化評語鼓勵表揚學生或者委婉提出學生需要改正的地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自信心,又可以提高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興趣。其次,教會學生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在作文評改當中,循循善誘地啟發學生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如在講評課上,利用投影展示學生習作,放手讓學生自改、互改。修改的內容有:錯別字;標點符號;同句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內容是否具體,也就是說作文切不可內容空洞、單薄,更不能寫虛情假意的話,寫內容錯誤的話;表達方式,指導學生作文要認真推敲同句,做到前后連貫,意思完整。學生修改完作文后,要求學生把作文理順好然后相互多讀兒篇。評得不準確、不恰當的地方,我再補充、點撥。這樣學生覺得寫作有章可循自信心自然就增強了,從而激發了習作的興趣。
㈢全方位拓寬寫作途徑。寫好作文的前提是收集整理豐富的寫作素材,要拓寬學生的選材范圍。首先要樹立閱讀為寫作服務的理念。在閱讀教學中善于捕捉名篇佳句中的閃光點,通過仿寫、改寫、縮寫、抄寫、補寫等各種形式,培養學生充分利用課文資源提高寫作水平的能力。教學《再見了,親人》時,當作者寫到朝鮮大嫂為給志愿軍挖野菜,被敵人的炮彈炸傷,文中省略了受傷至傷好的情節,可以讓學生通過聯想補寫“大嫂倒在血泊中,后來怎樣”的情節,豐富人物形象,深刻理解課文內容,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教學《將相和》時,讓學生補寫廉頗負荊請罪時的神態、言行以及藺相如的態度。這此習作練習處在特定的情境中,內容又與課文緊密相連,學生易于接受。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度理解,學生的寫作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㈣運用數字平臺輔助作文教學。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促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作文教學要與時具進,課堂上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聲像功能多方位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如作文評改方式由紙上轉到多媒體中,評改方式由針對個體轉向面對全體,師生共改,生生互評,集思廣益。具體做法是:學生習作后,按照訓練重點和作文要求,選擇反映共性問題的好、中、差三類學生習作,借助數字媒體轉化為課件。教師當堂批改,師生互改,生生互改等,方式靈活,效率高效。節省大量批改時間,可謂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