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強
低年級學生,尤其是農村的學生,由于剛入學不久,沒有合作的意識,而且在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不一致。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覺得低年級孩子圍坐在一起,連課堂組織都有問題,更別說合作了。從問題中我們能發現,低年級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十分淡薄。可是小組合作學習意識恰恰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所以,培養低年級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尤為重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和探索,我對引導農村低年級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了一些的體會。
一、營造情感氛圍,喚起合作興趣
低年級學生的情緒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當教師面帶微笑走進課堂,用自己良好的情趣去感染學生,能促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態勢,為學生的合作學習作好積極的心理鋪墊。教學實踐也證明,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學成功的保證。當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感受到積極期望時,他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和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就會愉快地接受教師教誨,并努力把這種教誨轉化為行動,變為努力學習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動力,便可有效地喚起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
二、創設合作情境,激發合作意識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懸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如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和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他們的學習置身于一種真實、優美、和諧的場景中,巧妙地設置適當的懸念,創設思維情景,就能使學生產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在教學“認識角”時,我創設這樣的情景:在數學王國中,快樂地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圖形寶寶,它們經常在一起做游戲。其中,要數“角寶寶”最調皮了。這不,在圖形寶寶們玩捉迷藏游戲的時候,角寶寶躲到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物體上來了,你們能一起把它們都找出來嗎?這樣的情境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了學生的合作興趣。
三、精心設計游戲,培養合作意識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游戲是如影隨形的。農村的低年級學生由于社會接觸面小,見識不多,玩一些小游戲就是他們童年最開心的事。根據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我通過組織一些游戲,有意識的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比如兩人三足跑等這些需要通過與小伙伴的合作來完成的游戲,通過游戲讓他們明白,有時要想完成一件事,光靠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是不行的,而要和同伴相互協作才能完成,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四、合理分配小組
在低年級小組合作中,對組員進行合理的分工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分組時,要考慮到小組內要有好表現肯積極發言的同學,有不善表達而喜歡傾聽的同學,還要照顧到小組中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注意后進生的搭配問題。組長的人選一般由成績較好、課堂表現積極、并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號召力的學生來擔任。平時要對小組長進行指導,讓他們明確作為組織者,要管理好組員,不能讓組員各干其事,更不能干與課堂無關的事。同時教師還有指導學生進行討論,學會與別人合作,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成員交流。
五、合理選擇合作的時機和內容
合作學習并不僅僅意味著把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坐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個任務,教師應該對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方面,尤其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給予認真思考和關注,努力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最佳內容和時機。教師不能隨便拿一個問題就讓學生合作,不去考慮這個問題是否有合作的必要,而使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有些知識學生一看就能掌握,就沒有必要放到小組中解決,我們應該盡量設計兩個人或兩個人以上的人才能完成的內容,讓學生合作。另外還要探索適當的時機,當僅靠個人的思考不全面時,宜采用合作小組學習。
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崇拜老師,模仿老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讓學生覺得老師也是小組中的一員,給們適時提供建議,使他們逐步提高合作質量。學生在達成目標之前,總會有理難以解的地方,這時教師組織學生小組活動后也不能袖手旁觀,要隨時注意各小組的學習情況,以便在關鍵時給予點撥、評價,最終達到小組合作良性發展。
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學習能面向全體學生,能更好地發揮群體優勢,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加強同學之間的情感交流,提高人際交往和實踐探索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競爭與合作精神。所以,我們要堅持從低年級就開始不斷地探索、實踐,引導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從而更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八字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