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媛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和教學模式改革不斷深入,音樂學科教學也迎來了一系列嶄新的變化,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音樂課堂教學越來越生動、豐富和多樣,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更新。然而靜下心或稍換角度思考,難免有疑問和困惑產生,音樂課堂上教師帶給學生的究竟是什么?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所獲得的音樂知識、技能與情感究竟有多少?作為一名初中音樂老師,不得不考慮如何打造高效音樂課堂。
一、教師語言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個語言含蓄、幽默、富有啟發性的教師常常能深深地吸引住學生,并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因為這樣的老師,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樂于學習。那么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如何做到課堂語言富有啟發性,體現含蓄、幽默有風趣?首先,教師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楚,授課時注意語言的表達,遣詞造句要恰到好處。其次,教師教學語言要生動形象,精煉優美,富有文學性、感染力。優美生動、抑揚頓挫、節奏鮮明的教學語言一定能讓學生覺得情趣盎然,自然會增添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此外,在講授中適當運用生動形象比喻可以起到由此及彼,觸類旁通,以少勝多的效果,比喻得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加深學生對歌曲本身的理解。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藝術氛圍,幫助學生理解、感悟音樂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充分應用多媒體聲像一體、視聽結合的特點,合理利用音響、錄像、文字、投影、錄音、動畫等現代教學媒體展示教學內容,營造教學情境,使師生融入多媒體創設的藝術氛圍中,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使音樂課堂煥發出無限的魅力。在教學《綠葉》這首歌曲時,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聲、光、色、形合一的優勢,創設情境:蔥蒼的樹林、燦爛的陽光、遠處的牌坊、依稀的茅舍、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再配上背景音樂,學生的思維、視覺、聽覺被調動起來了。這時讓學生為畫面編歌詞,再念一念,接著給畫面配上原歌詞,制成簡單的讓學生欣賞。看著優美的畫面,傾聽著悅耳的歌聲,學生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優美景色中,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們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內涵,體會到歌曲的情感,引發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從而在學唱中將歌曲的情感較好地表現了出來。
三、利用指唱方法幫助學生唱好跨度較大的音程
唱好音程的基礎是唱準音階。音階的練習要持之以恒,才能牢固地打好學生音準的概念。當學生掌握音階的音準后,唱級進音程是較容易的,但唱好跳進音程,特別是要唱準四度以上的音程就會出現許多困難了。教師可先出示音階掛圖,用唱級進音的方法用指揮棒領學生從低向高或者從高向低,讓學生記住前一個音準后,從前到后反復進行訓練(其他大跳音程,都可用類似方法,甚至可指唱部分樂句),然后,再有目的地引導到教材中去唱樂句里的音程或者重點樂句,學生就能很快突破這一難點。
四、用樂器演奏樂曲主旋律,加深音樂記憶
現在很多課堂中都運用了樂器,我想樂器進入課堂已不再只是單純為了學會吹一首豎笛曲了。樂器進課堂不僅能更好地使學生掌握技能,同時可以更加豐富地表現音樂。近期聽了一節成功運用樂器演奏來豐富欣賞感受的課,在學唱了具有拉丁美洲風格的歌曲后,教師激發學生已有的經驗,很自然地將內容過渡到同樣具有拉丁美洲風格的排簫獨奏曲上。在完整感受一遍后,教師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這個獨特樂器——排簫上來,讓學生想象這種樂器的音色與哪種樂器相類似,學生便很快找出了他們的老朋友——豎笛,在老師范奏后,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更濃厚了,此時老師帶領學生認譜、演唱,并將這首欣賞樂曲的主旋律部分演奏了出來。幾分鐘后,師生在再一次欣賞過程中加入了主旋律的演奏,在彌漫著拉丁美洲風格的排簫曲中,從學生嫻熟的演奏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他們對樂曲的理解和融入。
總之,音樂教育是全面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的藝術教育功能有自身的獨特性,不是其他學科可以代替的,所以重視音樂課堂的高效教學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當然,除了以上提到的這些方面之外,還有教師具備營造寬松融洽的課堂氣氛的能力、教師具備正確處理師生關系的能力、教師具備把枯燥的內容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講給學生的能力等等,這些也會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只要我們投入其中,從自身做起,從每節課做起,從每一個環節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在教學實踐中認真學習、積極探索、深入研究,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會指日可待。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港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