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剛淮
一次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座談會,有位年輕教師問我,“優秀教師跟普通教師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這個問題問得寬泛,一時還真不容易說清楚。我建議大家都來說說。有的老師說:“優秀教師教學基本功好,且很全面,普通教師這方面欠缺。” 有的老師說:“優秀教師愛學習,普通教師安于現狀。”有的老師說:“優秀教師得到的鍛煉多,普通教師機會少。”等有位教師的發言很有思維深度,她說:“優秀教師善于自我追問,而普通教師習慣于埋頭做事。”由于有前面關于教師專業成長的交談背景,年輕教師都會意地紛紛點頭。事后我在想,自我追問是優秀教師最重要的特征,那么,他們會追問一些什么呢?仔細思量,我覺得他們至少有這些追問:
追問一:我的教學有效嗎?
曾經聽過一些老師私下對個別所謂的名優教師有議論:“課上得好有什么用,班級成績倒數呢!”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一些老師,熱衷于公開課展示,忽略了日常的教學。這自然是不可取的。對于教師來說,教學是良心活,教書育人,真的幫助到學生,真的促進學生發展了,才對得起良心,對得起家長,對得起自己的職業。即便從自身發展來說,真的教出好成績,教得學生優秀,專業素質優良,這樣才算是真有本領。只是教學精彩而學生成績不好,素質不高,這樣的教學精彩就只是表面功夫,外面光而內里寒酸,自不能算優秀。教學是安身立命的基礎,唯有教學基礎扎實,理解深入,通過學生的成長精彩來體現自己教學的扎實有效,有真本領,這才算是真正的優秀。所以,作為教師,當首問自己:我的教學有效嗎?我教的學生出色嗎?我的教學真的幫到了他們了嗎?時時這樣問自己,教學和研究就會有責任感,就會感到緊迫,這樣就能祛除輕浮虛躁之氣,增加定力和靜心,教師將因此而踏實,誠樸,謙遜,知恥而后勇,知不足而后進。經過這樣洗禮的教師,根基更加扎實,成長則更加茁壯,枝繁葉茂碩果飄香都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個英雄名叫安泰,是海神波塞冬和地神蓋婭的兒子,他力大無比,誰也戰勝不了他。安泰對他的生身母親——大地,有一種特殊的依戀之情,每當他和敵人搏斗遇到困難時,就站到母親身上,于是就獲得了新的力量。但是安泰的致命弱點也在這里,他最害怕別人使他離開地面。后來,有一個叫赫拉克勒斯的敵手,利用他的這個弱點,不讓他和地面接觸,就在空中把他扼死了。對于教師來說,課堂就是大地之母,離開樸實的課堂,追求形式的花哨,則必然走向衰微乃至滅亡。優秀教師自當以課堂為陣地,站穩講臺,才能乘夢飛翔。練武講究練好童子功,將來終身受益。教學豈不同理?
追問二:我的教學精彩嗎?
教好課,教出分數來,在有些教師看來并不是多困難。“我教的班總是第一呀,沒人能比得過我。”有一個老師曾經這樣驕傲地說。然而仔細了解才知道,她的學生在幾近恐怖的狀態下學習,大題量,高壓力。學習成績是好,可是靠如此辛苦換來。這顯然不是教育的常道,更非優秀教師走的路。優秀教師重要的是“優秀的教”。如何“優秀”地教?其實就是藝術化地教,就是有效和有趣相結合地教,就是讓學生在趣味橫生中不知不覺地學習到知識、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熏陶潤染。優秀教師首先是學生喜歡乃至熱愛的教師。其次,優秀教師還需要有課堂展示的本領。課堂有效又有趣,學生輕松又能學好,同樣也有不少老師能達到這一點。正基于此,有些教師對公開課很抵觸,認為常態課上得生動有效最關鍵。但其實,常態課與公開課既有一致的地方,又各自有存在的價值。一致之處就在于都要生動有效,不同的價值在于:常態課是教學主體和基礎,功在平時;公開課則能集中反映教師的教學智慧與藝術。同樣的內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學設計,同樣的細節有不同的處理,哪一種更科學更高明?哪一種更能體現先進的教育理念?哪一種更適合學生發展更受學生歡迎?這些都需要展示出來,供人們觀摩,反復體味思索。這就是公開課最基本的價值所在。優秀教師的公開課凝聚著他們全部的才情智慧,他們的學養、思考與展現,在公開課上和盤托出,連人帶課成為話題,讓大家觀摩研討。這既是榜樣示范,為年輕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又是案例呈現,以生動的場景闡述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思考,觀摩者可以借助于這樣一個案例進行各自的思考、研究和交流。作為優秀教師,如果公開教學不能展示出精彩來,沒有可供人學習之處,自然不會有人佩服,更不能積極影響他人,自難堪當優秀教師之職。因此,優秀教師常要追問自己:我的教學精彩嗎?我的教學理念先進嗎?教學設計有否體現呢?體現得如何呢?細節處理巧妙嗎?還有哪些需要完善呢?如此不斷追問求索,才會不斷進步。
公開課如同時裝秀,引領風尚,展示華彩,常態課如日常休閑服,圖自在舒服,自然和諧。兩者各有存在價值,且相輔相成。公開課的許多做法可以移植遷移到常態課上,常態課的許多好的做法也可以用到公開課上,相互促進,一個教師的整體教學藝術才會不斷得到提升。所以,一名教師經常進行公開課教學是有好處的,能不斷磨煉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長期習慣于常態課教學,缺少外在的壓力動力,人就容易懈怠。打磨教學細節,提升教學藝術的動力就不強,教學的水平就難以提升。依靠公開教學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追問三:我在育人嗎?
有人認為,育人是班主任的事兒,跟學科教師沒有關系吧。但其實,這恰是優秀教師和普通教師的分水嶺。普通教師總認為,教學就是教具體的學科知識和技能,至于學生的品質、學習生活態度、價值觀這些不是自己關注的內容。可是我們在觀摩公開課時便會發現,一個教師在教學細節上,不僅僅關注到教學的知識點,還能將知識放置到生活情境或者文化層面去體悟,理解,我們便稱贊其教學有情景,挖掘有深度,知識有厚度。公開課精彩,是將教師每一個細節都放置到聚光燈下考量。優秀教師能將每個細節或者絕大部分細節都能處理妥帖,既出乎意外,又在情理之中,這就創造了精彩,讓人由衷欽佩。而其實,這些細節恰恰也是我們每位教師所應追求達到的。以教學細節的處理為例,是想說優秀教師心中總是裝著一個全人,裝著一個系統的教育。他們將學生當作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來整體對待。教師教數學,心中卻考慮著這個題目要符合學生的生活經歷,相機可以滲透某種道德、情感、習慣的教育在其中。這就是育人的教學。說裝著一個系統的教育,是說教師教學某個知識點,展現的不是零散的某一個點,而是能追溯到它的上位概念,又能埋伏下它的下位概念,能與左近的知識點相關聯,又能與有些知識點進行比較辨析,證偽存真,明晰異同。這樣教學的知識就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根鏈條,甚至是一個模塊,儲存進學生的知識結構中,很容易與其他的知識發生鏈接。以建構主義的觀點看來,當知識以鏈條和模塊的形式儲存,則便于學生在再次接觸時能有效提取。有些教師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學的不牢固,其根源便在于那些知識點是以零散的狀態游離在學生大腦之中,不容易跟其他知識產生鏈接,再次提取時自然就困難了。由此可見,優秀教師教學如同庖丁宰牛,心中有全牛,因此不在意一刀一削的進展如何,而是恰到好處地步步深入,直至最后一刀落定,牛已豁然分解。優秀教師志在育人,教學時則以育人為念,知識技能的教授便在一個宏大的背景下進行,少去了淺近與迫切,多了份從容與淡定,教學自然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追問四:我有教育主張嗎?
有位教師很優秀,成果也很豐富,但是與一些專家座談時,專家問他:“你的教學主張是什么?”她一時卻說不出來。事后我們聊天,她說:“專家點醒了我,我還真的從沒思考過這個問題。”她嘗試梳理了一下,卻發現自己東一榔頭西一棒,到處挖井,卻都是淺塘。作為語文教師的她,閱讀教學方面上過不少成功的公開課,但中間沒有鮮明的教學主張。在作文教學上也有過一些探索,也沒形成系統的理論。還進行過課外閱讀的指導實踐,有過幾篇論文發表,但難以形成一種整體推動的經驗策略。專家說:“如果作為一個普通教師,或者是作為區域內的優秀教師,你這樣已經不錯了。但要是以省級國家級的名師標準來要求,你缺少富有個性的教學主張,對他人難以形成較大影響。”
專家的眼光獨到,分析鞭辟入里。這位朋友確實在區域內還是頗有影響,但仔細想來,她的這種影響無非是經常開一些公開課形成的,面孔熟而已。假如將其單獨立起來進行系統提煉衡量,便會發現她并無鮮明的特點,教學上沒有形成風格,中間缺少獨特的個性,缺少屬于她的教學規律和教育經驗,缺乏鮮明的教學個性和主張。對于名師來說,這是一個門檻,也是一個臺階。跨越過去,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名優教師。
追問五:我在學習嗎?
跟一些名家接觸,聽得多的常有這樣一句話:“咱們互相學習。”這是他們謙虛嗎?可能有一點,但更多的則是他們說了一句實在話——他們確實在不斷學習,不斷突破自己。以小學語文界大家熟知的幾位名師來說,不管是于永正、竇桂梅、王崧舟,還是孫雙金、薛法根、管建剛,聽他們的課是一次比一次有變化,每一年都不同。這是不斷更新不斷學習進步的結果。名優教師的優秀,核心的品質,應該有三點:一是敏銳的洞察力,二是卓越的學習力,三是蓬勃的創造力。多年的教育實踐和思考,培養了他們強大的思維分析能力,因此他們能在混沌的教育教學現象中看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輕易找到問題的癥結,還能指出改進的辦法來。這是多年修煉的結果。其次是卓越的學習力。他們對未知知識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并有較強的吸納能力,能將豐富的信息迅速轉化為自身的學養儲備,這非常了不起。同樣聽一節課,普通教師只能看到教師教學的細節巧妙,而他們能看到細節背后的整體構思與處理策略。最后是蓬勃的創造力。他們總有新點子,教學上總有出其不意的創意,過段時間總能聽說他們又研究出某方面的新成果了。創新是他們的教育標識。而這三種能力中,學習力是基礎,是主體。唯有不斷學習,不斷吸納,加深修養,提升境界,才會看得深刻,才會創造無窮。讀他們的書和文章,能窺見他們不斷讀書學習的痕跡,不斷汲取,不斷吸納,優秀便是這樣鑄成的。所以,要想成為優秀教師,“今天我學習了嗎?”這樣的話一定要經常出現在腦海中,深入到自己的意識深處。
追問六:我有教育理想嗎?
優秀教師經過從懵懂混沌的教學狀態,跌跌撞撞,一路坎坷一路掙扎,進入到一個較高的平臺上了。從中,他們體驗到失敗挫折的痛苦,也收獲到成功超越的快樂。這種經歷體驗很重要,讓他們知道了成長路上的現實風景到底是怎樣的。就如一則寓言故事《小馬過河》所說的那樣——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這種先期經驗將長期指導著他后面的專業成長之路。當然,這時他面臨選擇,是繼續朝前走下去,還是原地踏步徘徊不前?其實從現實看來,不存在原地踏步的情況,無論是從外圍的競爭形勢看,還是從自身能力的鍛煉看,專業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選擇繼續前行,便會面臨理想和目標的問題: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的方向和路徑在哪里?其實這就涉及教育的理想。盡管不少人覺得談理想是一個奢侈的事,有些務虛,然而每一個成功的人卻又客觀存在著理想追求。作為教師,是想成為地區或是省級以上范圍的名優教師?還是立志成為教育實踐家?是想成為學科教學的大師?還是想成為教育管理方面的專家?盡管許多優秀教師并不輕易說出自己的這些想法,在當下群體語境對優秀的人常常過多苛責的情況下,人們往往選擇默默努力,但他們心里其實是有著夢想和追求的。不但有夢想,而且有現實的趕超對象,“我要學某某那樣在作文教學上有建樹”“我要像某某那樣出幾本書”“我要像某某那樣在班主任研究方面有突破”等等。心中有偶像,行動上有追趕目標,這就是優秀教師的特質。正因為他們有這樣的理想抱負,年富力強的他們成為教育改革和創新方面的中流砥柱,是動力引擎,引領帶動著一地教育的闊步前行。
優秀教師是社會和學校寶貴的財富,是支撐一地一校教育大廈的柱石棟梁。營造良好的氛圍,創造成長的條件,培養優秀的教師,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任務。作為教師自身,更應當將優秀教師作為畢生追求的目標,時時追問,不斷實踐,勇于創新和超越自我。唯有追問,才有緊迫;唯有追問,才會不斷自省,奮起前行,逐步跨入名優教師的行列。職業本無高貴與平庸之分,人生則有精彩和庸常的巨大分野。所謂有意義的人生,其實不就是借助職業的成功,尋找到職業的幸福與生命的精彩嗎?追求優秀的過程,正是走在幸福人生的路上。
(作者單位:南師附中江寧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