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 ? ?要】舊的教學模式存在種種弊端,本文列舉了常見的幾種,希望借此能改進自身工作,同時能引起同行重視。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 ?弊端 ?教學實踐 ?創新嘗試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097
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尤其是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不高,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政治教師,而高中新課改為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機遇。總起來看問題有兩種情形:一是在各類公開課、優質課、評比課中存在著以追求吸引和滿足學生感官刺激為目標的教學傾向。二是在日常教學課堂中存在著以各類考試分數為目標的教學追求,彌漫著一心提高考試技能的濃厚氣氛。這些值得提醒廣大一線教師。
一、“填鴨式”課堂教學
在許多常規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教師大多數時候只采用講授為主的單一形式傳授知識和解題技能,學生得到的是暫時性的知識擴充和解題技能的提升,等到考試過后大部分還給了教師。我們稱之為“填鴨式”課堂教學,在學習期間,教師不斷地灌輸知識,不注重學生消化吸收。教師灌輸完等于學生已掌握,然后參加各類考試,成為教師手里的考試機器,對自身能力的提升、思維的鍛煉毫無益處,這是和現代教育的目標背道而馳的,不符合新課改的新理念的。
這些教師的教學模式是:溫故、知新、講解、課堂練習、作業強化。
我們都知道,不同的知識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課型應采用不同的模式不同教學策略,不應是單一的模式。一位優秀的教師面對日益豐富、充滿靈性的課堂教育教學實踐,必須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樹立“多元化”觀念。換句話說,教師應該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依據教學設施、自身及學生特點加以分析、選擇,經過長期的實踐與思考而形成適合的教學模式。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二、“煙花式”課堂教學
燦爛如煙花,各種教學方法輪番上陣,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其目的是充分吸引學生眼球,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但這樣其結果往往恰恰相反,學生只顧欣賞各種炫目的教學方法,各種教學道具,而忽視了知識本身的掌握,舍本逐末、事倍功半。
曾聽過一位老師的公開課,講授高一經濟生活《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該教師設想借助《老漢殺雞》漫畫創設《蛋市》情境。他的辦法是讓學生表演根據漫畫改編的小品,表演完后,然后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討論其反應的現象和現象背后的本質。學生們在看完自導自演的小品后情緒激動,思想活躍,的確有很多學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大多數學生卻是仍沉浸在小品中不能自拔。可見小品編排的多么成功,以致喧賓奪主,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我認為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教學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引導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愛學政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真正的加強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就必須從源頭上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保障教學的質量以及教學的效果。具體的實施措施如下:第一,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氛圍是一個客觀的因素,看不見、摸不著,但又能夠實實在在的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高中政治教師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夠更好地帶領學生進入到良好的學習模式當中,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第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高中生還不能夠完全理智的對待學習,其感性往往控制著內在的動力,正是因為這樣,高中政治教師必須積極的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比如說多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等等,這樣才能夠獲得學生的支持,從而以師生關系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現代手段,將課堂與現實緊密聯系
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系統性較強的學科,它通過抽象的觀點、深刻的道理對學生進行政治方向、道德規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要學好政治,難度較大。對教師來說,上好一堂政治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提高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等能力是相當關鍵的。因而恰當地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新課程在內容上大為更新,增加了許多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新進展、時代性較強的新內容,要求教師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學習,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以適應現代教學要求,同時還要求教師要掌握體現時代性特征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并運用于教學過程之中。在現代政治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體現出教學的開放性,把一些抽象的理論講解得較為生動透徹。
(三)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思考
教師上課時,首先運用多種方法,設置生動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積極參與。要把創設最佳的學習精神狀態作為追求的目標,而學生學習能否保持在最佳狀態的關鍵是教學過程的情境化。因此,從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要求教師以真摯飽滿的情感投入教學,注重教學內容、教學環境、教學方法的情境化,感染、激發學生潛在的認識興趣,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使他們在課堂一開始就集中注意力,形成最佳的精神狀態,為后續的學習活動提供動因和條件。
(四)聯系實際,重視實踐
目前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思想政治課沒有用,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為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課時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學用結合的原則,向學生闡述思想政材內容有關的當前國際國內熱點問題,引進黨的方針政策;引進我國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材料、新觀點,新問題;引進社會生活中的軼聞趣事,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用新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贊可夫所說的,要把沸騰的生活“請進”課堂來,讓“大社會”走進“小課堂”。
實踐是認識的第一源泉,新課程強調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活動,這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如在講《合作、競爭》時,我組織學生做“綁腿雙人跑”的游戲,學生通過體驗、比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教學《文明交往禮為先》時,讓學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擬星期日同學來我家做客的情景,學生在觀察小品的同時,思考這兩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禮貌用語,在觀察、思考、反思中使學生懂得了在交往中要語言文明,態度親和、舉止端莊。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學要想獲得更好地發展,就必須及時的開展教學反思工作,因為只有不斷的反思,才能夠有不斷的提高,才能夠更好地滿足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最終也才能夠保證教學的質量以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