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必勝
GUI外觀設計屬于《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規定的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國家知識產權局的第68號令能夠佐證了這一點。在《專利法》允許給GUI外觀設計授予專利權的前提下,依據第68號令修改之前的《專利審查指南2010》拒絕給GUI外觀設計授予外觀設計專利,不符合法律邏輯。
在(2014)高行(知)終字第2815號蘋果公司訴專利復審委員會“便攜式顯示設備(帶圖形用戶界面)”的外觀設計專利申請駁回復審行政糾紛案(簡稱蘋果案)中,爭議焦點之一為:包含圖形用戶界面(GUI)的外觀設計(簡稱GUI外觀設計)是否可以成為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客體。專利復審委員會認為,因為《專利審查指南2010》規定通電圖案不能成為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客體,所以GUI外觀設計不是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蘋果公司則認為,GUI外觀設計符合2008年修正的《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的規定,可以成為專利授權客體。上述爭議涉及到兩個重要問題:第一,判斷GUI外觀設計是否可以成為專利授權客體的法律依據是什么,是《專利法》還是《專利審查指南》?第二,GUI外觀設計能不能成為《專利法》規定的專利授權客體?圍繞上述兩個問題,本文擬從合法性的角度對GUI外觀設計的可專利性進行討論。
一、GUI外觀設計能否授予專利權
(一)《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的分析
2008年修正的《專利法》從授權條件、保護內容等角度全面提升了外觀設計專利保護的標準,外觀設計的定義也首次上升到法律條文中?!秾@ā返诙l第四款規定,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應用的新設計。根據《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的規定,滿足以下四個法律要件的外觀設計,可以成為我國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客體:(一)以工業產品為載體;(二)是對產品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結合所作出的新的設計;(三)適于批量化生產的工業應用;(四)富有美感。
在蘋果案中,本申請為便攜式顯示設備(帶圖形用戶界面),是對便攜式顯示設備產品在整體形狀和圖案上所作出的外觀設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雖然本申請還包括了在產品通電狀態下才能顯示的圖形用戶界面,但并不能以此否定本申請在實質上仍是對便攜式顯示設備在產品整體外觀方面所進行的設計。同時,本申請亦能滿足外觀設計專利在工業應用和美感方面的要求,故可以成為我國外觀設計專利權的保護客體。
(二)第68號令的佐證
《專利審查指南2010》第一部分第三章第7.4小節中規定,“產品通電后顯示的圖案,例如電子表盤顯示的圖案,手機顯示屏上顯示的圖案、軟件界面等”屬于不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情形。由于圖形用戶界面屬于通電圖案,因此在實踐中,專利審查部門據此拒絕給予GUI外觀設計授予專利權。
2014年3月12日,國家知識產權局令第68號《國家知識產權局關于修改<專利審查指南)的決定》)(簡稱第68號令)在《專利審查指南2010》第一部分第三章第4.2節第三段之后新增一段,內容如下:“就包括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外觀設計而言,應當提交整體產品外觀設計視圖。圖形用戶界面為動態圖案的,申請人應當至少提交一個狀態的上述整體產品外觀設計視圖,對其余狀態可僅提交關鍵幀的視圖,所提交的視圖應當能唯一確定動態圖案中動畫的變化趨勢?!钡?8號令的上述規定,實際上改變了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的范圍,將GUI外觀設計納入到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之中。
毫無疑問,在《專利法》和《專利法實施細則》都沒有對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客體進行修正的情況下,第68號令將GUI外觀設計納入專利授權客體,表明國家知識產權局認為依照《專利法》和《專利法實施細則》,GUI外觀設計本來就應當屬于外觀設計專利的授權客體。如若不然,第68號令將GUI外觀設計納入專利權保護范圍就沒有法律依據。
二、專利授權客體的法律依據
(一)《專利審查指南》能否作為法律依據
既然《專利法》本來就允許給予GUI外觀設計授予專利權,那么第68號令修改之前的《專利審查指南2010》第一部分第三章第7.4節的相關規定是否違反法律規定呢?這取決于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的法律依據到底是什么?如果說確定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的法律依據是《專利審查指南》,那么《專利審查指南》對授權客體的改變可以使GUI外觀設計由不合法的授權客體變成了合法的授權客體。如果確定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的法律依據是《專利法》,而《專利法》本來就沒有將GUI外觀設計排除在授權客體之外,那么《專利審查指南2010》第一部分第三章第7.4小節的相關規定就缺乏法律依據。
《專利法》第三條規定:“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全國的專利工作;統一受理和審查專利申請,依法授予專利權?!眹抑R產權局雖然負責授予專利權,但必須依法授予專利權。也就是說,哪些客體能夠授予專利權,應當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務會制定的法律來規定,不應當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來確定?!读⒎ǚā返谄呤粭l規定:“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權限范圍內,制定規章。部門規章規定的事項應當屬于執行法律或者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的事項?!痹凇秾@ā芬呀浢鞔_對專利授權客體進行了規定的情況下,《專利審查指南》對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的相關規定應當屬于執行《專利法》的事項。因此,確定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的法律依據應當是《專利法》而非《專利審查指南》,《專利審查指南》對專利授權客體的規定只不過是對《專利法》的執行事項。在能夠確定《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允許給予GUI外觀設計授予專利權的前提下,《專利審查指南》不能作出相反的規定。
在蘋果案中,在GUI外觀設計屬于《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規定的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國家知識產權局也通過第68號令確認這一點的前提下,專利復審委員會依據第68號令修改之前的《專利審查指南2010》的相關規定將GUI外觀設計排除在專利授權客體之外,缺乏法律依據,因此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專利復審委員會的主張不予支持。
(二)《專利審查指南2010》相關規定的解讀
在蘋果案中,專利復審委員會上訴主張,《專利審查指南2010》在“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初步審查”部分,即第一部分第三章第7.4節中規定,產品通電后顯示的圖案,例如電子表表盤顯示的圖案、手機顯示屏上顯示的圖案、軟件界面等屬于不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情形。對此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第一,《專利審查指南》僅是部門行政規章而非法律或行政法規,人民法院在判斷包含通電圖案的外觀設計是否屬于我國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客體時,仍應以《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的規定為基礎進行考察。第二,盡管《專利審查指南》規定“產品通電后顯示的圖案”屬于不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情形,但結合《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及上述分析可知,該規定也不應被擴大解釋為只要是包含了產品通電后所顯示圖案的外觀設計申請,均應被排除在授予外觀設計專利權的范圍之外。換言之,產品通電后顯示的圖案并非全部不能享有外觀設計專利權保護,如本案之情形,若產品通電后顯示的圖形用戶界面屬于產品整體外觀設計的一部分,或產品整體外觀設計包括了圖形用戶界面,則由于此種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實質上仍屬于對產品整體外觀所進行的設計,并不應以不符合《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規定為由而被駁回。
三、小結
本文的分析表明,GUI外觀設計屬于《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規定的外觀設計授權客體,可以獲得外觀設計專利授權。在此基本前提之下,第68號令修改《專利審查指南》允許給GUI外觀設計授予專利權是符合《專利法》規定的。在《專利法》和《專利法實施細則》對外觀設計專利授權條件沒有進行修改的情況下,第68號令修改之前的《專利審查指南2010》將GUI外觀設計排除在專利授權客體之外,缺乏法律依據。在蘋果案中,專利復審委員會依據第68號令修改之前的《專利審查指南2010》第一部分第三章第7.4節的規定將GUI外觀設計排除在授權客體之外,駁回蘋果公司的專利申請,與《專利法》的規定不符,因此,一、二審法院糾正了專利復審委員會的錯誤認定,判令其應當將GUI外觀設計納入專利授權客體,對本申請是否應當授權重新進行審查。
在處理專利授權確權行政糾紛案件時應當明確,確定專利授權客體的法律依據是《專利法》而不是《專利審查指南》。在《專利法》對專利授權客體沒有修改的前提下,如果人民法院依據第68號令修改之前的《專利審查指南2010》將GUI外觀設計排除在專利授權客體之外,在第68號令修改《專利審查指南》之后,人民法院又如何能夠將GUI外觀設計納入專利授權客體之內呢?除非人民法院接受專利復審委員會在蘋果案中隱含的主張:人民法院不是依照《專利法》來確定專利權授權客體,而是依照《專利審查指南》來確定專利授權客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