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文
【摘要】戲曲作為中國民族文化的結晶,人們應將這門藝術順利的傳承下去,使中國的戲曲藝術能夠為更多的后人所熟知。本文首先對中國戲曲的起源和發展進行了概述,使人們進一步了解戲曲;分析中國戲曲現狀以及出現的困境,提出相應解決措施。本文展望了中國戲曲今后發展的具體路線,以便中國戲曲藝術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中國戲曲 傳承 發展
一、中國戲曲起源與發展概述
(一)戲曲的概念
中國戲曲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的戲劇形式,以唱、念、做、打為基礎,融表演、演唱、歌舞為一體,結合文學、舞蹈、雜技、音樂、武術等各種元素的綜合性舞臺藝術。戲曲的歷史輝煌燦爛,在世界戲劇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古代的元雜劇、宋元南戲、明清傳奇等,到現代的京劇、黃梅戲,都是中國戲曲的表現形式。
(二)中國戲曲的起源和發展歷史
1、中國戲曲的起源
中國戲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堯舜時代,那時候就形成了雛形,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一些專業的戲曲表演人員就已經出現。在唐朝歌舞戲逐步盛行,宋金時期就有了說唱演義,其對于后來戲曲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發展,加上每個朝代的不斷積累,最后就形成了宋雜劇。
2、中國戲曲的發展歷史
中國戲曲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有著許多戲曲種類。在中國,古代戲曲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即宋元南戲、元代雜劇、明清傳奇以及清代花部。永嘉雜劇是中國戲曲的最早成熟表現形式,其產生時間是在南宋與北宋之交的永嘉,故得此名。其內容講述的是民間的故事,融合了江南的民間小曲,為中國戲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經過時代的累積,中國古代戲曲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也就是元雜劇,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元曲。在元曲中有北雜劇,也廣為人知,其特點在于體現了質樸的氣息和濃郁的民間氛圍。還有一個鼎盛時期是明清傳奇,其來源于宋元南戲,并且有著優美的詞句,風格也是典雅清麗,是戲曲文學的優秀代表。到了清代,戲曲更加的通俗易懂,戲曲藝術逐步繁盛起來,發展出了很多不同的劇種,中國戲曲進入了繁榮時代。在現代,戲曲呈現了百花爭鳴的狀態,有文獻記載的戲曲種類達到了三百多個。其中最著名的劇種有八個,包括評劇、豫劇、京劇、越劇、昆劇、秦腔、黃梅戲、晉劇。
(三)中國戲曲的發展現狀
中國戲曲在時代的更替和變遷中慢慢退出了主流大眾的視野,不再被大眾所熟知和接受,其流傳范圍小,顯得較為落寞。現代中國戲曲是在緩慢的進程中發展,缺少的是創新以及改革,如果只是流傳一些只舊的經典曲目,戲曲終將會在時代主流的發展中被淘汰。而在西方,隨著時間的向前推移,一些戲曲會不斷地創新來適應時代的發展。雖然中國戲曲落寞了許多,但仍有很多劇種活躍在農村民間,對于這些劇種人們需要盡力去保護,不讓其衰落甚至滅亡。政府方面也應該意識到中國戲曲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到了一些阻礙,積極保護戲曲,幫助申請其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能夠讓戲曲繼續傳承下去。
為了更好地保護中國戲曲,現在中國主要采用的是一種保存的方法。在這種方法下,雖然能保存戲曲藝術一定的文化基礎,但是無法順利的將其原生態繼續傳承下來。因此,僅僅做到保存中國戲曲是遠不能夠的,被保存下來的戲曲曲目,很容易失去原生態的戲曲效果,并且難以完美的傳承傳統的戲曲文化,一旦經過時間的洗禮,其原有的風格和底蘊也會慢慢消失。若是長時間不與其所處的時代環境相適應的話,中國戲曲就不會有長久的生命力,這不免讓人擔心戲曲會在這種趨勢在逐漸枯萎,缺乏生長的活力。所以,要順利的保護中國戲曲,不僅是要將其保存下來,更需要注意的是保證其不要失去生長能力,讓其可以自主的傳承下去。
二、轉變中國戲曲的發展現狀和困境
為了讓中國戲曲有一個更加明朗化的未來,應該從轉變戲曲當前的困境,解決實際問題著手。第一,必須實現創新,讓戲曲變得更加新穎化、多樣化。第二,借鑒和吸取新的思想以及藝術精華,使傳統的戲曲無論是在在創作上還是在演繹形式上都有進一步的創新和發展。第三,在戲曲的文學、表演、舞美、唱腔等方面,全方位的得到新的提高,從而改進戲曲的藝術質量以及形式。第四,要符合時代的潮流,可以將一些現代的元素加入到戲曲中,以吸引更多年輕人來積極參與。
要想使中國戲曲得以長遠發展,必須要保證不失去本身的獨特魅力,這樣才能在世界藝術文化之林中屹立不倒,實現自身的特殊價值。傳承中國的民族文化,有利于促進戲曲的不斷發展壯大。中國戲曲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學以及音樂藝術的精華,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和文化價值。“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人們應該對中國傳統的民族文化保持信心,并通過吸收外來先進文化來完善中國戲曲,在深入交流之中讓中國傳統戲曲與世界的文化進行融合,從而堅持傳統性、保證創新性、符合時代性、追求大眾性,這應成為中國戲曲的發展趨勢。
三、中國戲曲發展前景的展望
中國戲曲濃縮著傳統的民族特色,蘊含了獨特的韻味,在其發展歷史中,出現的每一首經典曲目中都有它與眾不同的特點。
當前,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中國戲曲應該有更好的發展,但是依靠純粹的傳承和保護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在于創新和發展,讓其可以符合現代社會新的歷史氛圍,以致不被時代所淘汰。一方面,除了需要堅持對民族文化的傳承,還應對曲風和曲目進行改良,編排出更多新的曲目,戲曲表演者要不斷提升表演技巧,讓現代文化融合進傳統劇中中,這樣戲曲劇情才會更加有吸引力。另一方面,中國戲曲應積極開拓國外市場,走向國際,真正實現與世界文化相結合,達到民族文化的全球化。讓其在國際的音樂舞臺上展現中華民族獨特的戲劇文化,為中國音樂的發展帶來更加深遠的動力和影響。只有這樣,中國戲曲的獨特魅力才可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才能使其流傳的范圍更廣,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今兒成為永恒的經典。
結束語
中國戲曲,內涵深厚,歷史悠久,在新的歷史時期,人們應該能夠從根本上意識到戲曲發展中要注意的問題。只有掌握了問題產生的根源,中國戲曲才會向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人們應該在傳承這門藝術的同時,不斷地進行創新,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和趨勢。只有這樣,這門藝術才可以永遠繁盛不衰,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永放光彩。
【參考文獻】
[1]徐靜冬.中國戲曲傳承與發展的四種方法[J].群文天地,2012,(14):41-42.
[2]王琳.淺談中國戲曲的發展[J].科學時代,2012,(9).
[3]唐忠敏,何光濤.2013年中國戲曲傳播研究綜述[J].東南傳播,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