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運營商流量改革
@人民日報:三大運營商公布降費提速方案。流量不清零,讓用戶得實惠,可仍有多項舉措,成網友“槽點”。誠然,業務規模龐大,從定方案到全落實,需要一定時間。可推進電信市場開放競爭,是大勢所趨。以主動姿態滿足用戶需求,以更多真招實式提升降費提速空間,讓利于民,步子還能邁大點。
@創事記:【運營商困局:后有蘋果圍追,前有微信堵截】運營商提速降費改革被指誠意不足,根源在于其以賣流量為其核心的盈利模式。這種盈利體系正遭受多方的蠶食,微信社交平臺的成型動搖了運營商對用戶的控制力,蘋果等科技公司的新技術及生態布局則扼住其產業鏈發展。
@北京商報IT數碼周刊:【電信運營商降費只是放點血】在監管部門施壓下,三大運營商終于在“5·17”開始實施寬帶提速降費方案,盡管祭出了“史上最大幅度”、“八大舉措”、“十大舉措”等大旗,但就消費者最為關注的移動流量資費,運營商卻只空喊口號。被吐槽“只愿放點兒血,不忍心動刀割肉”。
@于海青:【內容營銷】自媒體如何才能有“黏性度”呢?內容是基礎條件,當然借勢炒作也是一種好方法,需四個要素:1.要有框架,定位精準,這就叫“自媒體性格”。2.內容全面,線條清晰,這就叫特色。3.聯合編制,協同工作,這就叫合作。4.加強交融編織,叫滲透。之后就是重中之重,靠勤奮鉆研和真誠謙遜,商道即人道!
@公關一葉:【夜語】有公共關系學專業大三同學來告:學了三年,越學越喜歡公關,但也越學越覺得自己懂得太少,離職業要求差距太大。竊以為,這種心態很正常,也很值得肯定。作為學生,知不足而發奮,才能快速進步和成長。相反,那些學了一點皮毛就自以為什么都懂了、自我感覺過于良好者,在職場上往往是走不遠的。
@陳亮途Hugo:品牌做很多事,都是你表面上看到的“戰術”,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不好,問題是大家都不一定知道這些戰術背后的“戰略”是什么,要達到什么目的。只看到戰術就自以為是妄下判斷的人很多,能真正深思背后的戰略意義的人很少,這就是營銷高低手的差異。要記得的是:永遠不要低估你的對手。
@宣亞吳衛華:所謂內容營銷,其實就是講故事。禇橙賣的是勵志的故事,雕爺賣的是逼格的故事,蘋果賣的是神話故事,MINI賣的是任性的故事。當品牌還在為參數、指標糾結時,說明你的營銷還處在初級階段。只有盡快邁入講故事的新常態,才能得到更多粉絲追捧
@4A廣告提案網:公關與廣告思維的四大區別:1、公關思考如何說服,廣告思考如何告知。2、公關思考口碑提及率,廣告思考千人閱讀率。3、公關思考抓住媒體興奮度,廣告思考牽引公眾關注度。4、公關思考政府、媒體、消費群、企業如何共振,廣告思考產品對消費群能否有效吸引。轉。
@新營銷雜志:#觀點#【劉為:公關的本質是傳播】客戶在選擇服務商時很困惑,因為在數字化的沖擊下,公關行業市場衍生了許多種類型的公司,包括公關公司、咨詢公司、傳播公司、廣告公司、數字營銷公司、管理咨詢公司、調研公司、培訓公司等,而且服務代理商之間的界限已經很模糊。
@成功營銷:#營銷之道#【團隊組合營銷】營銷團隊構成基本有五類:1、專家型:銷售人員+專家:主要用于大客戶技術。2、講師型:銷售講師+業務員:用于直銷或講師成交。3、項目型:成交手+業務助理,用于項目招標。4、榜樣型:經理+業務員,用于帶領與榜樣型成交。5、管理型:店長+營業員:門店服務成交。
@北大新媒體:#研究分享#【2015數字新聞媒體發展趨勢】1.移動化:Top50數字新聞網站中,39家網站的移動端或客戶端流量超過電腦端;2.碎片化:移動端訪問時間往往不及電腦端;3.社交化:更多的人通過社交媒體獲取資訊;4.網絡電視新聞受眾繼續增加;5.移動端網絡電臺和播客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