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穎蓮


文章編號:1672-5913(2015)03-0116-03
中圖分類號:G642
摘要:介紹在講授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時實驗教學環節的設置及配套作業的設計,特別是面向理工類學生的數據庫模塊實驗設計,幾年來的實踐表明其對提升學生學習效果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數據庫;邊講邊練
0 引 言
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作為清華大學第一門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采用多管齊下的教學設計,體現“道”的課堂教學環節和“術”的實驗教學環節,通過互動的網絡教學支撐平臺和課程作業設置有機結合起來。體現“道”的課堂教學環節選擇從“計算思維和計算文化”角度探討不斷涌現的新技術和應用以及引發的社會現象,在了解互聯網、IT產業及相關技術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技術鑒別能力,啟發和鼓勵學生對技術創新應用的思考。體現“術”的實驗教學環節以“案例驅動”的組織形式進行“邊講邊練”,輔以“小步緊隨、大步提升”的課業設置,讓起點不同的學生都能夠為課堂學習環節積累相關的感性經驗。
1 實驗教學環節綜述
我們歷來重視實驗教學,實驗課時間和課堂教學時間幾乎是1:1,而且實驗課都盡量安排在課堂教學之后,方便學生把課堂講的內容付諸實踐。實驗課采用邊講邊練的形式,電子講稿和實驗素材包都提前發布到網絡學堂上,供學生下載使用。一學期14次實驗課可分為4個模塊:多媒體模塊、網絡模塊、數據庫模塊和計算機硬件與操作系統模塊。
1)多媒體模塊。
多媒體模塊包含圖像處理Photoshop、音頻加工CooIEdit、演示文稿制作PowerPoint三大部分,每部分用1~2次實驗課時間不等,有圖像加工和演示文稿制作的兩個作業。該模塊的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聲音和圖像的數字化概念,了解常用的多媒體文件格式和格式之間轉換,具備基本的圖像處理和音頻加工能力,能獨立制作個人名片和多媒體演示文稿。
2)網絡模塊。
該模塊包括常用下載方法、常用網絡命令和使用HTML語言制作網頁3部分,每部分1次實驗課時間,有使用HTML語言制作一個網頁的作業。該模塊實驗有助于學生理解網絡協議,學會診斷聯網故障和常用網絡下載方法,理解萬維網應用和瀏覽器工作原理,了解HTML標記語言,能用HTML標記制作一個簡單的網頁。
3)數據庫模塊。
該模塊使用Access創建表和關系,學習SQL語言和使用Access開發數據庫應用程序,—步步設計完成數據庫教學樣例。這部分有一個大作業,安排6次實驗課時間,既有配合課堂教學內容和進度的常規實驗,又有幫助學生完成數據庫大作業的應用案例串講,還有現場檢查數據庫大作業的一對一提問和答辯。
4)計算機硬件與操作系統模塊。
該模塊中,學生通過了解注冊表,熟悉如何利用注冊表解決系統運行中的問題,熟悉常用的Windows服務以及如何開啟必要的服務以優化系統配置,進行數據的恢復、Win'7的安裝和使用。
2 數據庫部分實驗設置
1)數據庫部分常規實驗課。
實驗一:創建數據庫表和關系
實驗目的:初步熟悉Access工作環境,創建數據庫表,創建表之間的聯系和參照完整性約束,往表中插入測試數據。
實驗二:SQL語句練習
實驗目的:熟悉SQL上機環境,練習數據的增、刪、改和查詢語句、多表查詢、子查詢。
實驗三:制作教學樣例系統的3個子界面
實驗目的:學會圖形用戶界面設計方法、事件處理功能、宏定義,完成樣例系統的2個子界面。
在具備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通過串講一個具體的應用案例,把知識片段串連起來,幫助學生熟悉用Access進行數據庫應用程序開發的過程和具體步驟,為學生獨立完成數據庫作業做好鋪墊。
3)數據庫部分作業設置。
數據庫部分學生要完成一次大作業,作業不涉及高級語言編程問題,涉及的主要知識點及開發方法都是課堂教學中講過的:SQL語言(查詢語句、數據維護語句等)、Access數據庫界面操作、Access數據庫對象基本使用(表對象、查詢對象、窗體對象、宏對象等)、系統命令( OpenQuery、SetValue、GoToRecord、Requery、CloseWindow、OpenForm等).
作業從選題、基本功能等方面給出以下幾點要求。
(1)作業綜述。在Access環境中開發一個數據庫應用程序,主題自定,選題可參考超市管理系統、書店管理系統、火車訂票、銀行業務、醫院就診等。
(2)基本功能:①實現一個完整的數據庫應用,窗體數量≥8;②正確創建數據庫表,建立表之間的關系,表的數量不少于4張,每張表錄入至少10條測試數據并保證數據的完整性;③正確使用SQL語句實現查詢、統計以及表數據的維護,SQL語句數量≥10;④使用宏進行事件處理,正確設置宏;⑤窗體中需包含使用組合框選擇的數據項.正確設置組合框;⑥窗體中需包含使用主從窗體實現的主從查詢;⑦文本框、組合框等需要合理設置刷新、清空等功能。
(3)界面設計:①窗體及其上的控件設計美觀,使用方便;②正在使用的窗體位于頂層;③去掉不需要使用的多余組件(如不需要的導航欄)。
(4)說明文檔和掛榜。學生需要完成制作說明文檔,文檔內容包括系統功能說明、ER圖或表結構,此外作業還需要在網絡學堂上掛榜,掛榜的學牛自己當“版主”,其他同學可以發表評論和給出改進意見。同學之間互相評價和反饋,教師根據學生評價確定2分的評價分。
3 作業完成情況
數據庫作業在上機輔導課上現場檢查打分,成績由系統功能的實現情況(約占60%)、學生回答問題(根據學生作業隨機提兩個問題)的情況組成(約占40%),然后還要加上打榜后學生評論(這部分另外給)的2分。總體上完成情況還不錯,絕大多數學生達到了作業的要求。20%的學生系統功能全面,數據真實,界面美觀,掛榜得的好評也多;也有20%的學生系統功能過于簡單,只有查詢功能,沒有增、刪、改功能或增、刪、改語句太少,需要改進。
4 結語
實驗教學是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的重要環節,實驗內容設置和作為檢驗學習效果的作業設置尤其關鍵。我們設計的實驗內容有完全配合課堂教學內容和進度的模塊(如數據庫部分),也有彌補課堂教學偏重理論和概念的應用軟件學習(如數字圖像處理部分)。作業的設計上既有“小步緊隨”的平時作業(如用HTML制作網頁),又有“大步提升”的大作業(如數據庫作業),使學生積累了相關的感性經驗,提升了課程學習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