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昀瑤 陳虹 吳旦



文章編號:1672-5913(2015)03-0054-05
中圖分類號:G642
摘要:依據羅杰斯的創新推廣理論分析專業教學資源庫影響采用率的創新特征,結合伊利與惕耶德·普羅姆普的教育技術創新在實踐中實施失敗的根源并通過對常州科教城教學資源庫使用現狀的調查及數據分析,闡述制約資源庫有效應用的因素,提出可行的改進措施,促進教學資源庫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教學資源庫;創新推廣;有效應用;策略
1 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現狀
自2006年教育部、財政部(教高[2006]14號)提出“創建共享型專業資源庫是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之后,各高職院校近幾年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以常州科教城為例,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過構建學習平臺、測試平臺等八大平臺進行軟件技術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5個骨干院系從專業信息子資源庫、課程信息子資源庫、社會服務子資源庫3個方向規劃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常州紡織、輕工、工程等院校都在進行校本資源庫的建設。
教學資源庫的本質是知識的集合,知識除了有產生的過程,還有傳播、利用以及創新的過程,因此不僅要重視教學資源庫的組織構建,還要關注資源庫的使用效果。“建”是基礎和保障,“用”才是最終目的。教學資源庫作為一項技術和理念上的創新,在應用中會遇到各種問題。
2 專業教學資源庫創新擴散屬性分析
“創新推廣理論”是埃弗雷特·羅杰斯提出的。羅杰斯認為創新推廣是指一種基本社會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個新事物要能成功地被傳播必須有5種特性,即相對優越性、可觀察性、兼容性、可實驗性、復雜性。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手段,專業教學資源庫具有這5種主要屬性。其中,“復雜性”維度是影響和阻礙教學資源庫推廣的關鍵因素。
2.1 相對優越性
專業教學資源庫內容優越。高職的共享型教學資源庫通常以專業進行分類,圍繞專業相關課程,按個性化學習需求,整合專業、課程、企業、培訓、實訓、測試、素材、職業信息等資源,構建學習、測試、實訓、培訓、交流、遠程教育、就業、信息共享等平臺,提供自主學習、項目培訓、能力測試、資格認證、信息發布、技術咨詢、在線交流等功能,以滿足教師組織教學、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
2.2 可觀察性
專業教學資源庫是可視的。任何有權限的學習者都可以進入資源庫,根據需要有選擇性地使用,評估者可根據網站資源數量、訪問跳出率、網站量子統計等評價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推廣情況。
2.3 兼容性
2004年,教育部提出“精品課程建設對促進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每門精品課程是獨立的、沒有形成系統的專業資源,教學素材單一,課程網站以獨立開發為主,缺乏技術支持。教學資源庫是高職院校繼精品課程后開始建設的,起源于精品課程,卻在建設目標、資源種類、建設平臺等方面優于精品課程。
2.4 可實驗性
專業教學資源庫的教學效果是可實驗的,通過調查問卷、訪談法、數值分析法等科學方法可以對教學資源庫的教學效果、使用者反饋進行評價。
2.5 復雜性
教學資源庫在建設、維護方面較復雜,首先,學校要搭建功能強大、運行穩定的校園網絡并配備專業技術人員保障教學資源庫的正常運行和維護;其次,要讓使用者接受并利用好教學資源庫,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最后,要確保教學資源庫的可持續發展。
3 專業教學資源庫創新推廣現狀
通過對教學資源庫的創新推廣屬性分析,結合伊利與惕耶德·普羅姆普提出的教育技術創新在實踐中實施失敗的根源,參考以往類似研究中的調查角度,我們確定了調查方法。
3.1 訪談法
我們走訪了各個院校的教務部門,總結了學校作為決策者在教學資源庫推廣中已經做的工作和不足,見表1。
3.2 問卷調查法
該研究以常州科教城師生為調查對象,發放教師問卷200份,收回189份,收回率為94.5%,有效問卷185份,有效回收率為97.9%;發放學生問卷100份,收回98份,其中,有效問卷共有87份,有效回收率為88.8%。我們對于收集到的有效數據采用SPSS statistics 19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確定條目答案的量化程度:該問卷采用5級制評分,理論最小值為1,最大值為5,分級設置為等距,分數越高說明此指標的重要性程度越高。為表述方便,我們為每個問題定義一個代碼,教師問卷和學生問卷分別見表2和表3。
3.2.1 教師問卷分析
通過表4可以看出,調查問卷的10個子指標中,T02、T04這2個指標的極大值都沒達到5,說明所有的教師都有接受新教育方法的意識,不排斥使用教學資源庫;T01、T03、T08的均值都超過了4,說明教師都意識到教學資源庫內容豐富,知識系統化,使用教學資源庫進行教學教學方式新穎,學生感興趣,教學效果好,而且增加了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
T06、T07的標準差都超過了1且均值都在3左右,說明教師使用教學資源庫的目的雖然各不相同,但都認為使用教學資源庫能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并對職稱評審有一定的幫助。通過對這兩個問題探索分析,得到表5所示的結果,說明教師職稱和使用教學資源庫提高教學能力這方面沒有必然聯系,但助教和講師較關注使用教學資源庫能使自己的職稱得到提升。由此可知,教師使用教學資源庫除了希望提高教學水平之外,也摻雜了個人的利益因素,因此在促進教學資源庫的有效應用時必須考慮教師個體的發展。
對T05進行頻度分析,結果見表6,發現多數教師認為教學資源庫的界面設計較合理,比較容易操作,但也有20%的人認為教學資源庫的界面不夠友好,使用起來較吃力;再經過深入分析,發現本科學歷教師T05的得分只有2.1。這說明學歷較低、計算機操作不熟練的教師使用教學資源庫有困難,而學歷較高的教師使用起來基本沒有障礙。
T09的標準差超過1,均值接近3,這說明大多數教師對該指標的看法是一致的,認為使用教學資源庫時需要經常回復學生的留言,查看學生的作業,比較費時。Tl0的峰度統計量為3.608,說明該問題值分布比較平均,該指標的平均值只有2.14,說明大多數教師平時工作較忙,小能夠及時更新教學資源庫,這應該引起重視,如果教學資源庫建好后不能夠很好地維護與更新,那最終會束之高閣,成為擺設。為了使教學資源庫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學校必須出臺相應的政策,保護和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3.2.2學生問卷分析
表7中S01、S02、S03、S05、S07、S08得分都是4左右,S04、S06、S09、Sl0得分為2~3,說明學生對教學資源庫是持肯定態度的,認為卜課使用教學資源能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教學資源庫內容豐富,知識結構完整,學生能夠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并且教學資源庫互動環節比較多,遇到問題能和老師交流;另一方面,教師與資源庫的互動情況、計算機、網絡配置以及身體因素也網擾著學生。可見,學生對新事物是有很強的接受能力,只要注意引導以及硬件條件許可,學生是很樂意使用教學資源庫的。
4 教學資源庫創新推廣的具體舉措
4.1 統籌建設教學資源庫,提供優質、切實符合教學實際需求的資源,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教學資源庫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建好資源庫足促進其推廣的關鍵因素。教學資源庫的建設需要對行業、學校、系部、教師諸方面統籌規劃,由專業骨干教師和多媒體教師共同制作。資源庫內容要新、全,形式多樣,可以打破不同高職院校之間的壁壘,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尋求合作交流,常州科教城院校可以聯合制訂專業教學資源厙建設的規范和標準,共同開發,共同使用
4.2 健全教學資源庫評價和激勵機制,保護教師建設和使用教學資源庫的積極性
學校除了制訂教學資源庫的建設政策外,還應加大后期使用過程中的監督與執行力度,制訂相應的評價制度,促使教師主動使用教學資源庫。同時,考慮到使用和更新教學資源庫需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校還應該出臺具體的激勵措施,提高教師的使用積極性。
4.3 加強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消除教師使用教學資源庫的技術障礙
對教師進行教學資源庫平行的使用培訓是提高教師平臺操作水平和效率的重要途徑和手段負責培訓的工作部門一方面可選派具有教學經驗的技術人員擔任培訓員,根據教師的實際需要進行培訓內容的設計;另一方面可聘請優秀的、有經驗的資源庫建設教師進行案例展示,使教師能夠真正從培訓中受益。
4.4 建立運營團隊,確保教學資源庫可持續發展,堅定教師使用教學資源庫的信心
為了保證教學資源庫長期、穩定、健康運行,學校必須建立良好的運營保障機制,成立由院校、企業、政府機構共同組成的運營團隊。在資源庫構建中,運營團隊負責監督建設進度和經費使用情況;開始運營后,運營團隊進行資源庫測試,收集問題與建議,持續改進;對資源庫進行定期評價,提出改進建議,確保資源庫建設和使用的質量,使資源庫可持續發展。
5 結語
為最大限度發揮教學資源庫的作用,筆者通過研究教學資源庫的創新推廣特性,提出促進教學資源庫有效應用的策略,該策略為各高校教學資源庫的使用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但教學資源庫個體的復雜性使得該研究任重而道遠,結合具體課程研究促進教學資源庫有效應用的策略是筆者接下來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