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偉洲
新近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科學劃分事業單位類別,細分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根據職責任務、服務對象和資源配置方式等情況,將從事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細分為兩類。其中,承擔義務教育的基本公益服務,劃入公益一類,誠然,中小學屬于此類。然而,縱觀《深圳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對如何體現“公益服務”卻不夠明確,能清晰看到的是《綱要》第二點“發展任務”篇所提到的“增強高等教育服務能力”,義務教育階段體現“公益”內容不多。
竊認為,在國家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關頭,《綱要》除了明確高等院校的服務性質外,更要體現義務教育的公益服務性質。要切實提高義務教育的公益服務性質,必須解放教育生產力,才能更好的提升教育服務公眾滿意度。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深圳取得的最大的成就就是經濟的高速發展。然而,相比于企業的改革而言,教育生產力的解放程度遠遠不夠,也因此導致了教育沒有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教師在教學改革中應作為第一生產力,學校要以構建高效的課堂為載體,充分發揮廣大教師作用力,致力于課堂教學研究,加強教學過程中的管理,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才能成就課堂,成就教師,成就學生,最終達到使教育成為“深圳質量”的堅實基礎和重要標志,為推動自主創新、促進經濟轉型、增進民生幸福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要讓教師教學做到有效的保障,必須解放教師教學生產力。
首先,解放教育生產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化發展。
黨十七大明確提出“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從深圳的實際情況來看,各部門也健全了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機制,大力推進原特區內外免費義務教育,先后對原村小薄弱學校進行改造,大力提高辦學條件,公辦學校辦學水平顯著提高。
總體來看,優質教育資源還比較匱乏,原特區內外、公民辦學校之間、區域之間教育差距還比較明顯,制約著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一大瓶頸。正是教育的不均衡,導致了“擇校熱”等一系列現象,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足和教育公平問題更加突出,群眾對此反映比較強烈。
未來的十年,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理應把工作重心放在內涵式發展上,努力抓好硬件建設的同時,解放教師教育生產力,促進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讓教育成為社會和諧穩定的“平衡器”,使教育公平問題迎刃而解,使義務教育的公益性更加突出,讓廣大群眾共享教育改革發展成果。
其次,健全體制機制,為解放教育發展力提供長遠保障。
提升教育的公眾滿意度,必須深化教育改革,大膽探索,并積極構建長效的機制。要全面落實以區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積極探討行政區域內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各項舉措。大力推進區域內各校之間的均衡發展。進而努力區域與區域間的教育均衡發展。
《綱要》指出,“到2020年,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國家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區、高水平人力資源強市和學習型城市?!蔽沂辛x務教育基礎比較夯實,要加大推進的力度,力爭按時完成這一既定目標。當前的工作是必須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
一、增加優質學位,確保解放教師教育生產力
《綱要》亦指出“逐步提高原經濟特區外公辦學校比重”,這體現了政府的高瞻遠矚。然而,如何提高原經濟特區外公辦學校比重,是一個艱辛的課題,必須加大力度,各級部門協作達成,如能提供優質學位的樓盤優先審批,部分辦學水平和辦學規模較大的私立學校逐步吸納為公立學校。這樣才能進一步削減公立學校班級學生人口數量,解放教師教育生產力,為老師的專業發展騰出時間和空間。
二、完善督導檢查制度,確保解放教師教育生產力
《綱要》中指出“強化教育督導,定期對全市中小學校進行強制性的辦學水平評估和監測,加強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檢查?!彪m然是強調了督導檢查,但也強調了促進教育督導的專業化發展。因此,促進教育督導的專業化發展是未來綱要實施的重點,各項督導檢查不應成為虛設,不應行使行政手段,讓督導檢查更有序、更合理地進行,進而使教育均衡化、優質化、全民化。
三、提高師資素質,激活教師教育生產力。
教育的發展,關鍵是教師的專業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關鍵在于教師。因此,作為教育的主管部門以及學校要研究和制定更加切實可行的舉措,促進師資隊伍的優質均衡發展。一則嚴抓教師準入制度,全面實行新任教師的公開招聘,同時做到更透明更公開。二要建立區域內的教師定期交流制度,推動校長與教師在區域間、學校之間的合理流動,使區域內、學校內的師資力量在學歷層次、骨干教師以及職稱方面的比例在區域間、學校間保持合理的比例。同時鼓勵優秀校長、教師到薄弱學校任職任教,發揮輻射作用,使區域間、學校間的均衡發展。三則是多方面多渠道進行行之有效的教師培訓,完善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強化師德建設,不斷地增強教師的使命感?!毒V要》亦指出,教育要國際化,力爭讓更多的教師學習更先進的具有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四是加大培養區域內、學校內的名師名家制度和引進名師名家相結合,發揮名師名家的輻射力度。
總之,解放教育生產力,要努力幫助教師以及學生發展,但不能讓教師和學生疲于奔命,不能因為上級功利思想而讓教師和學生忙碌而無效。如若不然,就不能叫“解放”,或許應該叫“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