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被遣送回國的法國醫生貝熙業,在隔了半個多世紀后,終以功臣的形象被這個國家首肯,并成為中法友誼的一個重要符號。
去年,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專門提到一個過世已久的法國人,“我們不會忘記,無數法國友人為中國各項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中有冒著生命危險開辟一條自行車‘駝峰航線、把寶貴的藥品運往中國抗日根據地的法國醫生貝熙業……”
“皇帝的醫生”
1913年到達中國之后的42年間,貝熙業歷經晚清、民國、抗日、解放,處于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漩渦中心,他在這個國家得到了聲譽、財富和社會地位,還有一個中國年輕女子的愛情。
貝熙業擅長外科,到京后不久,他為腰部生疽生命垂危的官員開刀去毒,官員兩個月之內就康復了。這在當時依然對西醫持懷疑態度的中國達官貴人中轟動一時,貝熙業成為京城上流圈子爭相邀請的西醫大夫,他的患者包括孫中山、黎元洪、段祺瑞、蔡元培等。
貝醫生被稱為“皇帝的醫生”。作為袁世凱醫療顧問,他獲得過袁世凱親自頒發的三等文虎勛章。這是1912年底設立的一項勛章,專門獎勵陸海軍功勛卓著的將士,但頒發給外國人則只有大總統才有特權。1916年6月,袁世凱患尿毒癥驚惶彌留之際,貝熙業為他進行了最后的手術。
除了擔任私人醫生,貝熙業還身兼中法兩國政府的數個公職。根據留下的資料推測,僅北京大學校醫一項月薪就達200大洋,再加上諸多顧問、醫官、院長、教授的頭銜,貝熙業當時一個月的收入合起來可能是一筆天文數字。
貝熙業為人豪爽,每逢周三,他都會在位于使館區不遠的大甜水井16號的家中舉辦沙龍,款待中法友人。
宴會來賓名單中有北洋政府要員,如曾任總理、外交總長的孫寶琦,曾代理國務卿、任外交總長的陸征祥,容齡和她的姐姐德齡;也有支持孫中山國民政府的同盟會元老蔡元培、李石曾、汪精衛等。沙龍中的精英還曾掀起一場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勤工儉學運動。
特殊的中間人
1915年6月,“民國四老”之一的李石曾等人在巴黎發起成立“留法勤工儉學會”,提倡“勤以做工、儉以求學,以勞動者之智識。”轟轟烈烈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自此拉開序幕。
在好友鐸爾孟的邀請下,貝熙業也加入其中,擔任中法大學法國方面的董事。貝熙業在法國駐華使館中官階高,醫術高明,在中外圈子中備受尊重,因此,許多需要法國人出面組織的事情基本都由貝熙業牽頭。
1919年3月17日,日本因幡丸號從上海黃浦江碼頭起航,第一批89名中國勤工儉學生乘船去法國留學。1919年至1920年間,共有17批近2000名中國學生赴法勤工儉學,他們當中涌現了許多革命先驅和新中國的締造者,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周恩來和鄧小平。
那時的貝熙業,還負責為赴法學生進行體檢,填寫體檢報告,并代表法華教育會為他們簽發赴法推薦信。他因此與周恩來等人結識,并成為朋友。
二戰期間,日本入侵中國后,貝家花園觥籌交錯的生活被迫暫停,但貝熙業并沒有停止和中國友人的互動。
貝家花園與平西抗日根據地相接,日本兵不敢輕易對法國人進行搜查,因此貝大夫受朋友的委托,承擔起秘密運送平西根據地所需藥品的任務。貝熙業在城內和西山的兩處宅第成為平西與北平城的秘密交通聯絡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貝熙業所做的這些事情都不為人所知。只有在史料中有零星記載。
《北平人民八年抗戰》一書有這樣的記述:幫助地下黨黃浩經北平西山運藥的,還有一位法國朋友貝熙業大夫,五十多歲(年齡有誤,1940年貝大夫已近70歲)的貝大夫騎自行車運藥,載重幾十斤,從城里到妙峰山下,行程數十里。后來他買了雪鐵龍小汽車,開始用自己的小汽車運藥。貝熙業甚至親自秘密為八路軍做過手術。
突然成為“不受中國歡迎的人”
抗戰勝利,國共交惡。1948年底,通往西山的路被切斷,東交民巷的外交使團人心惶惶。法國大使館要求在華法國人撤走。
而此時,貝熙業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他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打算終老于此。貝熙業沒有離開中國的另一個原因是基于自己的判斷,雖然局勢動蕩,但貝熙業對新的政權充滿信心。共產黨的多位領導人,如周恩來、鄧小平、陳毅等人,當年都參與赴法勤工儉學,貝熙業曾為他們進行行前的體檢,算得上故交。而此時,貝熙業也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二次春天。經過將近十年的接觸和交往,1952年,80歲的貝熙業和28歲的中國姑娘吳似丹登記結婚。
50年代,法國繼續承認中華民國,留在北京的法國大使館已失去了外交地位,貝熙業也失去了教授和校醫職務,只能成為一個私人診所的醫生。建國后破獲的多起間諜案的主角,都與貝熙業來往過密。1954年6月,82歲的貝熙業遭遇了嚴峻的危機:行醫執照被衛生局收回后,他在中國居住的合法性遭受質疑。
當時貝熙業只有兩種選擇:加入中國國籍,或者離開中國。
同年7月,貝熙業在給周恩來總理的信中寫道:“我把中國當做第二祖國,把中國人當成我的人民,我認為自己配得上作為這個國家的客人。我在這里有我全部的財富,全部最寶貴的情感……我希望在鄉間與愛我的妻子一起度過殘生,不愿意離開。當中國抵抗外國的侵略,我們共同敵人的侵略,這時,我冒著生命危險,穿過日軍的檢查站,提供藥品,治療共產黨戰士,給他們做手術,并把他們藏在鄉間的房子里。我冒著最大的危險,把城里的情報人員轉移出去。我所做的是一位中國愛國者的行為。但是除此之外,我僅僅只是做一位醫生應盡的職責,而不管其他任何事情。”
作為軍人,貝熙業不愿意放棄法國國籍。1954年10月,貝熙業離開中國,82歲的他,在生命的最后時段,被迫回到法國,“重新開始”。
(《中國新聞周刊》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