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波
摘要: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中學教育應該與時俱進,進一步提升教學水平,實現科技資源與教育的有機結合,在此情況下,本文重點將初中幾何的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在一起,進行有效的整合,首先從對初中幾何數學以及信息技術的基本認識入手,進而重點探析了信息技術如何應用在幾何數學中,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數學幾何教學之路。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有所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幾何;整合;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b)-0000-00
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于人們來說已經不再陌生。從信息技術在我國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應用在各個領域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趨勢。對此,將信息技術應用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尤其是幾何的教學中可以稱得上是具有創新性意義的結合。因為幾何數學的教學是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三維能力的,需要在頭腦中模擬出幾何圖形的形狀,但是一些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不強,就難免會影響到學習的效果,而采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將圖形通過計算機模擬出來,直觀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學習的難度,從而實現教學水平的提升。本文以此為基礎,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希望為此類教學的整合提供參考。
1、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基本認識
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進程中,信息技術作為重要的手段之一,不但具有獲取的功能,同時還兼具了再生與利用的功能,其中信息技術只是一個大范圍的概括,其中計算機以及網絡技術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初中幾何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首先,它是作為演示工具而存在的,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制圖軟件將教學的內容制成課件以動態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以此實現教學的功能。其次,信息技術還可以作為探索工具而存在于初中幾何的教學工作中,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培養探索的精神,勇于創新,敢于求證,這一點正是信息技術能夠帶來的。因此,在幾何學習的過程中,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對題目進行推理以及驗證,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發現規律,以提升學習的能力。除此之外,信息技術還可以作為交流工具而存在,是教師與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有效溝通的重要橋梁。
通過將信息技術與初中幾何的教學進行有效的整合,是基于信息技術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而提出的,也就是說,信息技術不但可以應用在教師的教學環節,還能用在學生的學習環節,通過這二者之間的有效聯系,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實現探究式的自主性學習,以此實現教育的效果,幫助更多的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度”的限制,充分認識到教學的根本目的后再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在適合的條件下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的活動,而不是強制性的運用,這樣反而會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2、信息技術與《圓》的教學整合
初中幾何數學中,關于“圓”的學習是一項重點的內容,許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混淆,所以教學的效果不佳。但是這一部分的內容又是基礎性的知識,如果掌握不好,對今后的幾何學習就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基于這一情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往往也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大膽創新,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試圖改善目前這一章節的教學效果,從而培養學生具備實踐應用的能力,掌握解決難題的方法。
首先,教師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充分的掌握,理清每一節中的具體內容,在《圓》這一章中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圓的性質的論述,第二部分是關于直線與圓所在位置的討論,第三部分是圓與圓之間存在的位置關系,以及最后一部分正多邊形與圓之間的關系,這四部分的內容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點,并且在此基礎上還要學會運用上述四點內容進行綜合運用,學會解題的技巧。因此教師在課前的準備階段,根據每一部分的重要內容又詳細制定了相應的整合知識點。采用信息技術的方式對圖形進行進一步的整合,使學生發現規律,掌握圖形之間的位置關系。
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對教學的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首先應該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可以采用舉例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幾何的世界中,探索其中的奧秘,并且提出問題,使學生情不自禁的反思,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養成積極思考的能力,進一步帶動教學效果。思維定勢會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發揮作用,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定勢,使學生可以從一件事物中不自知的聯想到另外一件事物,以此類推,最終就會形成積極聯想的能力,因為不良的思維定勢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通過信息技術的利用培養學生具備完善的思維定勢,這樣就能在今后的解題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在解答幾何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有些情況下解題的過程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具有多種途徑,所以學生會在這一過程中突發奇想,并渴望得到進一步驗證,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出一個良好的氛圍,給予學生更多解題的機會,這樣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會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與此同時,通過幾何畫板的應用,能夠將理論的解題思路轉化為實踐,這都要歸功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幾何畫板是在信息技術的發展下開發的一種軟件,主要應用在幾何的學習中,通過這一類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將解題的過程中更直觀、更生動的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同時對于問題的研究也變得更加深入了。
對于數學問題的研究,不應該只停留在靜態、孤立的層面上,因為知識往往都是相互融合的,一個知識點之中通常還包含了另外的知識點,這樣環環緊扣最終形成了一個章節的內容,因此如果其中一個環節的知識沒有掌握好,那么就會造成整個系統的知識得不到有效的應用。以圓為例,如果學生對于圓的基本性質沒有掌握到位,那么圓與直線的關系、圓與圓之間的關系也就不能熟練的得到認知,因此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信息技術作為重點的教學方法,實際上是利用其所具有的功能進行知識內容上的整合,使學生運用多角度的思考方式掌握解題的思路,從而自如的進行動靜的轉化,以及對數與形之間有效的融合。
教學資源的整合性,即是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將互聯網上以及其它資源有機的整合起來,以具體學科的任務,開展信息技術和數學學科相聯系的橫向綜合的教學,使學生置身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進行學習。通過一個或幾個任務,把相關的各學科知識和能力要求作為一個整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師和學生的需要,使得我們的學習資源豐富多彩、真實有趣;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具有探究性、發散性和創造性;使得我們的數學課堂更顯得和諧、互動、“新”、“趣”、“活”、“實”。在信息技術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的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數學的本質,理解數學教育的本質,理解數學經驗的本質,在教學中突出過程,突破難點,有利于“因材施教”。但不是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
3、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培養學生能夠駕御信息技術工具,才能夠享有信息時代和數字化世界所帶來的機遇;只有培養學生具備自身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夠理解信息帶來的知識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知識結構。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更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讓我們最大程度地為實現數學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化整合,順利推進課程教學改革盡自己的一份力。達到優化數學幾何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華,武艷,馬東艷.國外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及啟示[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
[2]鐘紹春,張琢,李吉南,鐘永江.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方法與實踐[J].中國電化教育.2007(10)
[3]吳華,馬東艷.美國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研究與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