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旭
摘要:東北地區地域廣闊,經濟發達,人們生活水平普遍較高。東北地區歷史發展悠久,地處俄羅斯邊界,多年的歷史抗戰以及人們的遷移,在此地區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東北文化歷史悠久,豐富多彩,尤其是在民族音樂藝術方面,更是處于國內民族音樂文化的領先水平。同時東北文化形式多樣,比如:東北秧歌、東北二人轉、東北大鼓等等。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許多音樂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東北的地域音樂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本文主要通過筆者多年從事東北大鼓的歷史研究,主要介紹東北大鼓的地域基本分布狀況,并且談談筆者對此現狀的體會。
關鍵詞:東北大鼓 區域分布 歷史發展
一、東北大鼓的發展歷史及其目前基本狀況
東北大鼓早年在清朝時期就已經在民間誕生,主要是在東北民歌等其他藝術形式的基礎上誕生的一種鼓曲藝術。東北大鼓在歷史上有多種叫法,其中有奉天大鼓、遼寧大鼓等。到目前為止,東北大鼓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悠久歷史,深受東北地區人民的喜愛,同時也成為了東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東北大鼓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形式,同時也就誕生了不同藝術特色的派系。主要是由于地域分布的原因,形成了五個藝術不同的派系,有以沈陽為中心的“奉派”,以營口為中心的“南城派”,以錦州為中心的“西城派”,以吉林為中心的“東城派”,還有以哈爾濱為中心的“江北派”。以上五個派系的東北大鼓藝術文化,不僅是所處的地域不同,同時在藝術特色,以及在題材的內容上都存在很大的區別。
二、東北大鼓在地域分布的基本狀況
雖然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熱潮,我國開始注重經濟建設。但是,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保護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東北大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必須要加大對東北大鼓的研究力度。經過多年的調查與研究,我們在東北大鼓地域分布狀況方面的了解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以沈陽為中心的“奉派”
“奉派”東北大鼓主要是以沈陽為中心,同時在鐵嶺以及周邊的許多地區很是盛行。它的主要特色為曲調委婉,并且所唱的曲子段落普遍較短。它的這種特色對東北地區其他音樂文化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比如:東北二人轉等。東北大鼓在歷史上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如今已經變得滄桑,但是許多音樂藝術家仍然是對其充滿了喜愛,近年來有了許多代表作出現,比如:《憶真妃》《露淚緣》等。
(二)以營口為中心的“南城派”
“南城派”主要是在營口地區比較盛行,在營口周邊的許多地區也是很受人們喜歡的。與“奉城”派相比,它的特色正好與其相反,它唱調雄厚,剛勁有力。在營口附近的地區有大量的滿族人,他們所生活的環境主要分布在原生態的深林當中,在這中環境下更有利于東北大鼓的發展,可以給更多的藝術家帶來一定的靈感。因此,東北大鼓中的“南城派”在營口地區受到眾多人們的喜歡。
(三)以錦州為中心的“西城派”
以錦州為中心的“西城派”是東北大鼓的一個分支,誕生于清朝末期,在民國期間非常的盛行。它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與其他派系相比它的風格比較明顯受到許多人的喜愛。曲目的題材主要是歷史上的英雄人物為主,為了歌頌他們精忠報國的歷史故事,對我國傳統文化有著很大的影響。代表藝人主要有顧德然、劉鑫成、韓朝仲及吳鑫九等。
(四)以吉林為中心的“東城派”
“東城派”東北大鼓主要是在以吉林為中心的地方盛行。它與其他派系相同主要是源于清朝時期的東北大鼓,再后來經過多年的發展,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成為東北大鼓的一個分支。它唱法獨特,與其他派系的風格截然不同,受到當地人們的喜愛。近年來,各種藝術文化不斷地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對這一傳統的藝術文化人們也慢慢失去興趣,成為了繼承傳統藝術文化面臨的重要問題。
(五)以哈爾濱為中心的“江北派”
“江北派”又稱之為“江城派”,主要是在以哈爾濱為中心的地區盛行。并且在松花江一帶受到人們的喜愛。“江北派”也是東北大鼓的一個分支,它獨具特色,藝術風格別致,并且是在奉城派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與發展。題材主要以活潑的歷史人物與喜劇色彩的故事為題材,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主要有夏曉華以及其弟子邱淑華等。
文革時期,東北大鼓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后,雖然東北大鼓在當地居民的生活中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但是也慢慢的淡化出了人們的生活。由于國家政策的改變,東北大鼓有了再次發展的生機,但是許多藝人由于眾多原因退出了東北大鼓的領域。近年來,在國家有關部門的號召下,東北大鼓也漸漸恢復起來,希望在眾多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爭取將東北大鼓文化發揚光大。
三、結語
東北大鼓文化藝術歷史悠久,博大精深,不僅是東北地區的音樂藝術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研究,而且在國內外許多知名的藝術學院以及藝術學家對其進行深刻的研究。雖然經過多年的調查研究,在東北大鼓文化的探索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這些成就根本無法代表東北大鼓的真正的藝術價值。本文主要是通過自己多年對東北大鼓的調查研究,就其在東北地區地域分布的狀況上進行了闡述與分析。東北大鼓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如何將它發揚光大是我們從事藝術工作者值得思考的問題。希望更多的藝術家能夠就東北大鼓的發展和保護的問題上提出更多指導性的意見,共同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紅,李豫.淺談民國時期的東北無線電廣播[J].黑龍江史志,2009,(22).
[2]馮志蓮.東北大鼓保護芻議——東北大鼓研究系列之四[J].樂府新聲(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9,(01).
[3]宋桂祝.關于東北地區區域文化的思考[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