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權
摘 要:網絡傳輸解決方案的優化設計是提升整個技術運用的關鍵點,在綜合管理的過程中,要形成多方面的方案運用。文章將圍繞傳輸網各個層面的綜合發展,對目前發展相對較快的傳輸網技術進行重點介紹。并在分析傳輸網發展整體趨勢的基礎上,全面探討如何提高傳輸網安全性的優化建設方案。并結合3G試驗網絡的傳輸方案,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分析。
關鍵詞:傳輸網;分層建設;網絡安全性
1 傳輸網絡發展趨勢
1.1 光長途網
在傳輸網絡管理的中,TDM的傳輸速度在目前已經可以達到40Gbit/s,在這種綜合速度的影響下,能形成多方面的速度控制,為了更好地提升整個有效的空間,可以采用積極有效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是采用DWDM+SDH的綜合開發技術。從目前的運用來看,DWDM+SDH技術具有很多的優勢,可以實現在一對光纖10Tbit/s的傳輸速度。其中,結合超長波段與相干探測的技術,可以實現在跨越海洋等不同環境的運用。在目前的綜合使用中,一般是采用G.655的光纖傳播方式,這樣可以更好的適合新建大容量的DWDM干線。當然,也要考慮一些其他的因素,尤其是在多跨距與長距離的傳輸過程中,這種傳輸光纖相對G.652有一定的劣勢。因此,在長途傳輸的過程中,要提供多業務端口,結合FE、GE等方式,可以有效實現在信息量儲存較大背景下的運用,也可以創造性的運用SAN端口處理方式,并在長途傳輸中提供ESCON,FICON等接口模式。
1.2 光城域網
光城域網是當前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網絡傳輸方式,主要就是在局域網中通過以太網技術轉向城域方向。在城域網的傳輸路徑中,要配置相應的數據接口,在固定的帶有寬帶的網絡數據中,可以形成適應數據業務突發性強、業務流量變化較大以及帶寬動態分配的優勢。在目前運行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解決光城域網中多業務、低成本的特點。從目前的整體技術運用來看,主要是在基于SDH多業務處理的平臺功能中,形成基于WDM多業務的MSTP業務平臺。在彈性分組環的運用中,還沒有形成固定的國際標準,CWDM業務中主要是針對大業務顆粒以及光纖緊張的情況,還沒有成為光城域網的主要技術方向,其中。MSTP技術是當前光城域網中運用最為廣泛的技術模式。
2 現有本地傳輸網的組織方案
2.1 現有本地傳輸網的結構
在現有本地傳輸網的結構中,主要包括幾個方面的內容,最主要的是兩個部分。一是局間傳輸系統,二是接入節點至通信機漏核心節點之間的接入傳輸系統。在這種傳輸結構的運行中,主要是滿足各個通信機樓內核心節點之間的傳輸電路需求,在節點數量相對較多的背景下,就會形成相對較為復雜的網狀結構,主要是包括在主干層、匯聚層以及接入層三個方面。
2.1.1 主干層
主干層是本地傳輸網絡中的第一個層面。主要是位于系統的頂端,在傳輸路徑上,傳輸節點主要是由于通信機樓組成,在整個功能的實現中,包括有電路的轉接。在具體運用中,如果業務容量相對較大,電路調度頻繁的狀況下,就會形成網絡安全性能的整體要求高。
2.1.2 匯聚層
匯聚層是本地傳輸結構中的第二層。在BSC、BTS等節點的構成中,就要形成業務處理能力相對較高的接入能力,在功能的實現中,主要就是對接入電路的匯聚與轉接,在接入過程中,通過匯聚層傳輸系統進行相應的傳送,能起到良好的傳輸效果。
2.2 網絡安全性問題
網絡安全管理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在網絡建設的初始,在各個接入點電路相對需求小的背景下,就可以根據電路需求進行相應的設置,在匯接節點數量增加的情況下,由于負責匯集的區域相對較大,一旦匯接節點的設備出現故障,就會出現電路的全部中斷等現象,產生不良的后果。在接入層的電路分布中,由于電路的可靠性功能不強,在業務量不斷增強的背景下,對于接入點數量的日益增多,就會對不同種類以及數量產生相應的變化。
3 3G試驗網絡多種傳輸方案
3.1 物理層透明傳送
通過物理層面的傳輸,在這個方案的整體運行中,可以形成截面清晰的運用,尤其是在一些數據業務不確定、突發性的處理過程中,對于業務在設備側、采用光纖直連的運用,可以形成整體技術的控制。一是在有部分無線廠家的基站設備過程中,可以使用STM-1的光口直連接入基站控制器,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缺點,主要不是網絡形態,在維護、安全上存在一定的問題。二是通過信道化的STM-1的靜態傳輸,同樣存在上面的相關問題,在3G業務較長時間內存在不確定因素的過程中,由于空閑致使接口利用率相對較低,一般不會普遍采用。
3.2 二層數據處理
在二層數據的處理過程中,一是在局端基站控制器的側面增加二層處理設備,在基站信號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可以轉換為大顆粒的接口接入基站控制器,這樣就可以減少基站控制器的接口數量。通過這種方式的運用,可以解決傳輸網絡的寬帶壓力,也會增加在額外設備、故障點以及維護力度。二是在數據處理功能的實現中,在局端具備二層處理功能的MSTP的設備上運行,通過MSTP二層處理故障的功能實現,匯聚基站信號,從而有效減少基站控制器的接口數量,形成整體技術的綜合模式。
4 提高傳輸網安全性的優化建設方案
4.1 雙節點互聯
4.1.1 單光口方式
對于單光口方式,接入節點之間不能形成閉合的SDH環路,接入層和匯聚層之間可以考慮采用虛擬環的保護方式組織網絡。根據匯聚層網絡的電路保護方式,可以有SNCP(子網連接保護)環與SNCP環光路共享方式和MSP環與SNCP環光路共享方式兩種虛擬環的組織形式。
4.1.2 雙光口方式
對于雙光口方式,也有兩種網絡組織方式。(1)環相切的保護結構。這種方式是利用匯聚層網絡的一對設備,將其作為接入環路的節點,形成接入環路。這種方式采用MSP和SNCP倒換保護,可以保護免受異側光纜中斷的影響,但不能保護節點失效。(2)雙節點互聯(DNI)保護結構。DNI保護結構對相交節點增加了“下路和續傳(drop-and-continue)”功能,同時相交節點必須能夠監測低階通道的失效并有低階業務選擇功能。這種方式可以對異側光纜的中斷和單匯接節點失效形成有效的保護,對網管系統的要求較高,同時系統的配置和維護較為復雜。
4.2 組建接入層至核心節點的直達路由
在多層機構模式的運用中,通過對匯集在各個匯接節點之間的組件過程,可以形成SDH環路并采用復段保護模式,在整個電力的保護過程中就會相對復雜。在方案的運行中,通過組建接入層至核心節點的直達路由,將各個接入點節點組成的SDH接入環路,直接連接到核心節點,在接入節點數量相對較大的背景下,可以有效的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通過它們與通信機樓內傳輸節點設備之間的通道形成虛擬接入環路,從而實現接入層與核心節點之間的直達路由。
5 結束語
通過對傳輸網建設方案的整體化、系統化的分析,闡述傳輸網的安全優化建設模塊,并針對方案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層的網絡建設形成精細化的組網方案運用,在選用的過程中,對于傳輸網建設方案,也要充分考慮不同的因素,尤其是在傳輸網的網路結構中,形成相應的組織方式,實現網絡建設方案的可操作性,發揮出整體功能。
參考文獻
[1]申琰.互聯網空間國際博弈的類型學分析[J].理論前沿,2008(23).
[2]劉曄,彭澤武.IPv6網絡安全問題分析[J].現代計算機,2013(10).
[3]朱泉峰.前沿技術引發互聯網狂想[J].計算機世界,2007(A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