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
摘要:鋼琴演奏過程中的失誤往往會使鋼琴學習者產生心理陰影,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疏導、緩解和突破,不但影響鋼琴學習,還可能會對心理和性格產生消極影響。作為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鋼琴老師有必要運用科學的鋼琴教學方法和相應的心理學知識,來幫助學生解決心理陰影問題,做到既教書更育人。
關鍵詞:幫助學生 走出 陰影
近日,李云迪在韓國首爾巡演彈奏肖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時出現重大失誤,被音樂界稱作“遭遇車禍”評論的沸沸揚揚,業內專家和網絡媒體眾說紛紜。摘得第五屆肖邦國際比賽桂冠的李云迪不僅是當時最年輕參賽選手,而且是中國選手在此項賽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績,之后他的音樂發展道路一直頗受媒體關注。職業鋼琴家在演奏過程中發生忘譜、中斷這樣的重大失誤后果當然很不堪設想,但是他們畢竟在音樂方面具備非凡的天賦和心理素質,在此本文并不討論鋼琴家的成敗得失,可是此事件卻又一次引起了筆者對鋼琴教學的思考。
對于廣大鋼琴學生來說遭遇舞臺失敗是非常普遍和令人最頭疼的。出現失誤、忘譜的那一瞬間,演奏者本能地先進行重復,一旦重復不下去就要從頭開始或者略過一段從后面找到一個相對熟悉的部分接下去,更糟糕是斷掉之后無論如何都進行不下去,往往還會對接下來的學習和演奏產生心理陰影。筆者作為一名高等院校音樂專業的鋼琴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尋求和使用更科學嚴謹的方法,來消除學生在鋼琴考試、比賽以及演出失利所產生的心理陰影。
高等師范院校或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定位不是演奏家,面對的不是天才型學生,可他們是今后從事最廣泛的音樂教育和音樂普及工作最廣泛的群體。在本科年和研究生階段,學生要經歷各種考試、比賽、演奏等舞臺實踐。鋼琴演奏是一個在大腦神經系統協調下眼睛、耳朵、手指以及身體各個部分相當復雜的一個運動過程,而且這種運動具有瞬間性。很多人會因演奏過程中的嚴重失誤而產生心理陰影,對接下來的學習產生消極影響。筆者的一位本科三年級的學生,基礎不錯且學習態度認真,入學后的兩次考試都與平時的彈奏大相徑庭。筆者便找她談心,學生講述了高考專業測試時噩夢般的經歷,在彈奏《肖邦練習曲“大海”》(Op.25 No 12)時出現了忘譜中斷的失誤,導致在初試就被淘汰,使她無緣進入既定的211重點大學和演奏專業,只能退而求其次,甚至后來聽到此曲她的內心就恐懼,可見那次失誤給她造成了多重的心理陰影?我們用了近兩年的時間,通過考試、音樂會和比賽幫她走出心理陰影,筆者以為這比教琴本身更重要。
心理陰影屬于心理學范疇,就是在鋼琴演奏失敗的經歷和經驗對之后興趣和行為的消極影響,突破這種心理陰影之道無疑是用下一次相對成功的演奏來替代。筆者結合十幾年的教學經驗,在教學中從方面入手來解決學生的心理陰影問題。
一、嚴格把關平時教學的每個環節
(一)給學生選擇適當的曲目
很多學生在演奏過程中的重大失誤原因很明確,那就是其技術能力根本無法駕馭龐大的樂曲,呈現出“小馬拉大車”的局面 。責任在于老師選曲不切實際,盲目追求曲目的程度、難度,學生即便是到困難也只能硬著頭皮彈,時刻都在擔心彈斷、彈錯,如此導致惡性循環。因此老師們在為學生選曲時盡量避開那些身體條件、技術程度和音樂理解力尚未達到的曲目做到揚長避短。
(二)做到正確讀譜和理性背譜
演奏失敗帶來心理陰影的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演奏之前和演奏的過程中忘譜,問題的根源在于練琴過程中不能正確對待和使用樂譜。有相當數量的人練習一首作品時,開始看譜子,練過數遍以后就“自然而然”地背過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練琴習慣。不認真讀譜,對譜面上信息(曲式結構、樂段、樂句、表情、速度等)缺乏一個理性的分析,只是靠反復練習手的肌肉記憶以及不明確的聽覺記憶來維持和進行,一旦在一種緊張和強大壓力的環境下記憶出現中斷就難以完成演奏。因此,要求學生養成在初學作品時仔細研讀樂譜,然后將這些信息結合觸鍵、把位、聽覺音響等感性認識經過理性分析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掌握科學嚴謹的練琴方法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是舞臺表演藝術的真是寫照。可這其中的“功”不僅是時間,更重要的是效率!要達到事半功倍就要講究科學嚴謹的練琴方法,我們不妨讓學生由低到高分四個層次去練琴。
第一層次,只讀譜不彈琴。這種方法是人對視覺符號即樂譜信息在大腦中進行處理的思維能力的訓練。倘若缺乏這種訓練,我們很難將譜號、調號、拍號、音符、速度以及相關表情屬于這些信息進行歸納和組織,從而無法找到作曲家表達的本義,還原和再現作品本身。
第二層次,看譜練琴。雖然這是最普遍意義上的練琴,實質是一個眼——腦——手——耳——腦神經各系統協調且循環運作的的復雜過程,要做到有效練琴就要學會培養穩定性的注意力,并合理的分配注意力,讓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達到高度統一。
第三層次,背譜練琴。這是最重要環節,這一過程應建立在前兩個層次的練琴之上。是否準確、理性、牢固地背譜直接決定這一個人在演奏時的表現,要求學生一定要杜絕僅靠手指肌肉記憶和聽覺記憶來背譜。
第四層次,脫離樂譜和鋼琴。這是最高層次的練琴,很多鋼琴大師或職業演奏家會采用。這種方式要求思想和意念的高度集中,手指在鍵盤上的位置、觸鍵深度、角度、力度等動作能清晰地呈現于頭腦之中。
二、掌握相關心理學知識,為學生做心理疏導
作為老師,如果只教書不育人,無論什么專業,學生只能成“匠”不能成“材”,因此,我們還有些功夫要用在彈琴之外。根據心理學家對人氣質的分類,看看每個學生都是屬于哪一種類型去對癥下藥,積極引導。對于那些學習態度不端正抱著混日子得過且過的想法,那么作為老師必須嚴格要求、言傳身教,培養他們對專業的興趣和熱愛;偏膽汁質型或多血質型的學生,他們的性格中天生帶有較多的活潑和興奮成分,本能地更愿意表現自己,老師應張揚其個性,訓練其科學嚴謹的學習習慣;倘若學生的氣質類型偏粘液質和抑郁質,往往他們更在意外界的評價,更加容易怯場,老師更需要跟他們做心理溝通。
讓學生把遭遇舞臺失敗的過程說出來,是心理疏導的首要環節,然后分析出是在哪一個環節存在問題和客觀存在的因素。筆者經常以奧運會比賽選手和很多音樂家的經歷來讓學生明白,緊張、怯場乃至失誤是競技體育和表演藝術正常的心理生理反應。弗拉基米爾· 霍洛維茲(Vladimir Horowizt)在訪談中也講到自己不能免除精神緊張,鋼琴大師們憑借多年扎實的基本功訓練、爐火純青的技巧、風格各異的音樂表達以及豐富的舞臺經驗,很好地掩蓋演奏中的瑕疵。
三、鼓勵學生多參加舞臺實踐
豐富的富態經驗的積累和應變能力以及自信心的培養是在舞臺實踐中形成的,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鋼琴學生除了考試,大多數學生真正舞臺演奏的機會較少,專業老師應該盡可能為學生組織些不同程度的匯報演出,在上臺前安排幾次試琴、走臺,這樣學生們既可以相互觀摩、學習、交流,還可以營造一點“緊張氣氛”。鼓勵學生多參加些比賽,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放大學生任何一點進步,這對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勵。
四、結語
學生舞臺表演失利后產生心理陰影的因素很多,鋼琴老師應該嚴抓平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同時幫助學生建立起各種舞臺準備(包括技術準備、心理準備、綜合素養準備),使其能夠很快融入舞臺演奏環境。對于學生演奏過程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分析、解決,對學生的緊張情緒和心理困惑及時干預和疏導。還有一點更為重要:傅聰回憶父親傅雷經常教育他:“要先學會做人,其次是藝術家,再次是音樂家,最后才是鋼琴家。”這個道理深刻而樸實,反過來肯定是行不通的。作為普通高校音樂專業的鋼琴老師,或許很難培養出鋼琴家,可是我們有責任把學生培養成專業素質過硬、身心健康的音樂工作者。
參考文獻:
[1]司徒壁春,陳郎秋.鋼琴教學法[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樊禾心.鋼琴教學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3]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4]司徒璧春.鋼琴演奏與心理控制[J].鋼琴藝術,1997,(05).
[5]張桂林.演奏者的舞臺恐懼狀態[J].中國音樂,1985,(03).
[6]章志光.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7]傅敏.傅雷家書[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