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香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高職教育已經在職業教育中呈現較強的發展趨勢。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也成為職業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教育在地方經濟中起著培養生產、服務、管理一線的技能型人才。傳統的理念認為:高職學生生源主要是高考成績較差的高中畢業生、對口招來的中職畢業生、自主招生方式招來的學生,學生生源素質差,仍需沿用中職的管理方法,該文從分析高職學生的特點及管理現狀,學生管理工作者輔導員隊伍狀況等,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優化運行體制,構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管理模式。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工作 管理模式 輔導員 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9(a)-0218-02
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地擴招,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也有著明顯下降,高職院校雖然在規模上達到一定程度,但是總體上來看仍然是弱勢群體,社會及家長大部分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是考不上好的本科成績差的學生。同時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投入遠不及高等教育。高職院校需要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構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學生管理模式來為地方經濟培養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1 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
1.1 學習基礎薄弱,自卑心理強
高職學生普遍學生興趣不足,自主學習能力不強,加之高中學習基礎差,分數較低才進入高職院校,心理自卑感較強,會認為高職教育是一種低層次低水平教育。所以進入高職院校很多學生缺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有著混日子的想法。
1.2 思想活躍,參與意識強,自我表現欲強,但合作意識較弱
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好奇心強,不能準確的給予自己定位,在活動中自我表現意識較強,缺少合作意識。會知難而退,善于用現代發達的科技手段。
1.3 缺少責任感及奉獻精神
在校的絕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缺少集體生活的溝通交流,同時社會的高離婚率也使很多學生來自單親家庭,家庭教育缺失往往造成學校教育的困難,做事往往目的性強,以獲取利益及回報作為出發點。
2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存在問題
2.1 管理理念陳舊
很多高職院校是從中職轉型而來,但并未從中職教育中脫胎換骨,觀念轉變較慢,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沒有到位,還沒有真正形成“以人為本,全員育人”的教育理念。
2.2 管理手段滯后影響了學生管理工作
傳統的理念認為:高職學生生源主要是高考成績較差的高中畢業生、對口招來的中職畢業生、自主招生方式招來的學生,學生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學習動力極其缺乏。很多高職院校還沿用中職的管理方法,試圖通過嚴格規范的管理來“管住”學生。很多學校在學生管理上沒有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是千篇一律地由教師管理學生,并且實行統一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導致學生與管理者的對立并產生叛逆行為。
2.3 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方式單一,使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形式化并表面化
沿用中職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輔導員來管理,比較單一,忽略了專業教師對專業的引導、規劃及教育的功能。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實行院系兩級管理體制,各部門涉及到的問題全由系里學管人員及輔導員來做,事無巨細,每天進行事務性的管理工作,學管人員沒有經歷研究學生思想動態,生活狀況,學習興趣等。不能針對個體進行有的放矢的指導,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的發展,工作表面化,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工作發展要求。
3 亟待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
現在高職院校及普通高校采用的都是專職輔導員隊伍對學生進行管理。辦一所好的學校,關鍵在于有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努力打造“專業化、職業化”的輔導員隊伍才是適應新形勢下高職學生管理的必然之路。高職院校的主要任務是“教書育人”。既教書同時育人,不但培養過硬的專業技能,同時培養出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綜合型人才。要實現這一育人目標,必須把學生管理工作放到一個十分突出的重要位置上,首當其沖培養一大批專業化的學生管理人才隊伍,對高職學生管理目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重點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有效辦法。當前高職院校專職輔導員隊伍人員數量較多,整個隊伍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實戰經驗少,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專業知識欠缺,在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上給予指導不多,就業指導及專業認識指導不到位。基本上處于經驗化處理學生的日常事務性工作,專業化程度低。因此,亟待培養專業化、職業化的輔導員隊伍是當務之急。運用新的教育管理手段,提高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走向科學化、專業化、制度化。
4 構建適合高職院校學生的管理模式
4.1 優化運行體制,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管理模式
為了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實現“以學工人員管理為中心”向“學生自我管理為中心”的模式改變。將傳統的管理職能賦予新的內涵。以激勵、引導學生為途徑,調動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主動積極性。在學生管理中,采取學生助導、專職輔導員、專業導師共同服務及管理。以學生助導為主,充分發揮以學生為主體的“自制”管理,讓學生廣泛參與到相關的事務管理中去,充分鍛煉學生,培養學生的“三自”能力。在新的學生管理模式下,學管工作人員大大減輕了工作壓力,也縮小了管理范圍,將更多的事務性管理放到學生自制管理中去,學生由原來被動的受管到主動的管人,由接受者轉為積極的參與者中,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管理能力、溝通能力、有利于學生的身心成熟,有利于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我約束力的發展。大學生自我管理從本質上講也是將學校的一些規章制度通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科學的引導和制約。同時,使學工人員能從繁雜的事務性管理工作中脫離出來,將工作的重心轉到服務學生,引導學生,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更多的時間進行科學研究,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動態、生活動態等。調整工作重心,創新性的開展工作。
4.2 建立專業技能社團類管理模式
引導學生圍繞專業內容與專業特色進行專業類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此類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專業視野、專業技能及專業素養。每一名學生至少參加一類專業社團,專業社團中由專業老師及專職輔導員參與管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專業引導。同時提倡學生參與課題社團或課程社團。高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強,在活動中學習提高專業知識及技能。同時在工學交替的實習過程中,以專業社團為單位,參與到企業的實習中去。利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能力、職業精神。這種學生管理模式更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同時將興趣愛好一致的同學分到一組,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4.3 構建學生管理學分評價模式
啟動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幫助學生完成設定的發展目標,將教育與管理的內容化為學分。在高職院校實行四級量化管理制度,將學生的勞動教育、文體活動、社會實踐、軍訓教育、青年志愿者活動、社團活動、誠信行為等都納入學生管理的學分制度里來。從制度上保證學生必須參加的教育活動,達到全面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
鑒于高職院校面臨著新的形勢,我們要充分了解高職學生的學生狀況,及時改變工作思路及理念,迎接新形勢下給學生管理工作帶來的挑戰。積極研究對策,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模式,努力探討適應形勢發展和要求的學生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錢昌仿,唐灝民,黎楊,等.掌握高職學生特點,切實做好學生德育工作[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51-55.
[2] 白雪.高職學生的現狀及教育管理推進策略探究[J].網絡 財富,2010(7):96.
[2] 李勇,劉愛國.高職學生分層次管理模式的探索[J].學理論,2012(7):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