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
摘要:藝術歌曲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和藝術性,通過鋼琴伴奏和人聲演唱共同塑造藝術形象。因此在鋼琴伴奏時,伴奏者應該充分理解作品的深刻內涵和藝術風格,仔細閱讀伴奏譜,處理好人聲與鋼琴的合作與分工之關系。
關鍵詞:藝術歌曲 鋼琴伴奏
藝術歌曲起源于19世紀的德國,特指以文學家、詩人的詩歌作為歌詞譜寫的抒情獨唱歌曲,最終以鋼琴伴奏與人聲演唱的曼妙結合而呈現。其中,鋼琴伴奏作為這一體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歌曲內容和意境表達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只具有過硬的鋼琴技術,未必能夠彈好藝術歌曲伴奏。通過近些年的教學與實踐,筆者總結了彈奏藝術歌曲伴奏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并將其撰寫成文,與各位同仁交流探討。
一、理解作品
藝術歌曲的歌詞具有較強的文學性和思想性。許多經典的中外藝術歌曲的詞作者都是文學史上的大師,如:中國藝術歌曲《嘉陵江上》詞作者是端木蕻良,《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詞作者是劉半農,《沁園春·雪》的詞作者是毛澤東,外國藝術歌曲《菩提樹》的詞作者是威廉繆勒,《鱒魚》的詞作者是舒巴爾特……其次,不同的作曲家在音樂風格和技巧運用上也總是各具特色。如:舒曼、勃拉姆斯、沃爾夫、馬勒等作曲家,盡管都是沿著舒伯特開辟的藝術歌曲道路上繼續開拓,音樂風格卻不盡相同。中國藝術歌曲盡管傳入較晚,但是不同年代的作曲家對于這一體裁的運用也是風格迥異。身為藝術歌曲的伴奏者,只有對詞曲作家的人文思想以及藝術風格進行探究學習,方能對作品有精確定位。
二、認真讀譜
鋼琴伴奏作為藝術歌曲情感宣泄和故事敘述的重要手段,總是通過縱橫交錯的譜面信息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所以,彈奏者能否全面立體的解讀這些信息,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藝術歌曲的表達。
伴奏者最好能夠將樂譜從整體到局部,由表及里的進行全方位解讀。首先,對作品進行曲式分析是演奏者理解作品邏輯結構的關鍵。在接下來的分段落閱讀中,演奏者要養成先抓住主要特征,同時兼顧次要特征的思維習慣。通常情況下,和聲織體是鋼琴伴奏的具體組織形式,也是樂段中最為核心的特征。不同的和聲織體代表著不同的情緒色彩。例如:在西方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馬勒的藝術歌曲《一雙藍眼睛》,主要樂段均使用了柱式和弦,奠定了作品悲傷的基調;舒伯特藝術歌曲《鱒魚》中,第一段低聲部使用流動感極強的分解和弦,高聲部使用六連音,將小河潺潺,魚兒在水中歡喜游玩的情景描繪的貼切生動;黃自藝術歌曲《旗正飄飄》有21小節左右手均使用了震音伴奏,烘托出雷聲隆隆、氣勢磅礴的聽覺效果。而有些中國藝術歌曲由于融合了地方戲曲和民族音樂的元素,織體會顯得豐富多樣、靈活多變。例如:由馬可作曲、田川、楊蘭春作詞的歌劇《小二黑結婚》選曲《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和聲織體就將中國民歌曲藝中豐富的音樂形態充實到和聲織體中。在讀譜過程中,伴奏者要善于總結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作曲家和聲織體的運用風格,以便把握樂段中最本質的特征。當伴奏者在理解了主要和聲織體后,再將注意力集中于和弦連接、節奏特點、調性轉換、力度變化等音樂形態上。這樣的讀譜順序,會讓復雜的音樂形態結構變得簡單很多。
三、注重合作
藝術歌曲最鮮明的特色在于鋼琴與人聲互補平衡、有機結合,共同塑造藝術形象。所以,伴奏是否能與人聲達到“珠聯璧合”,是彈奏者必須重視的問題。
在合伴奏之前,伴奏者非常有必要與演唱者之間就作品進行溝通并達成共識。雙方對于作品中的諸多音樂要素,如:歌詞中的句子、詞組怎樣斷句,速度、力度如何變化,整體風格怎樣表現等等,都應持有共同的理解,這是鋼琴與人聲音樂能否融為一體的前提。但在實踐中,由于表演場地、環境以及演員自身心理因素的影響,歌唱并不可能總是能夠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方式進行,突發或意外情況時有發生。正如美國大都會歌劇院的藝術指導瓊·道納門女士所說:“鋼琴伴奏永遠要保持高度的警覺,隨時準備應付突如其來的事件?!雹侪偂さ兰{門女士所謂的“應付”,實質上就是伴奏者根據演唱者的隨機變化進而調整自身演奏的能力,即伴奏者應善于捕捉信息,一旦發現異常,必須盡快適應歌者的現有狀態,從伴奏上“下功夫,做文章”。例如:當演唱者因為緊張或身體不適出現異常表現時,伴奏者一定要沉著冷靜,通過提高音樂表現力來轉移聽眾的注意力,給歌者迅速調整的機會;當歌者音準偏離時,伴奏者要在關鍵音上給予暗示,在音樂進行中巧妙將其“拉回”;當演唱者無法充分詮釋樂曲的高潮時,伴奏者則可通過力度、速度、音色等音樂要素的細微變化,帶著演唱者進入狀態。這些處理方式對于伴奏者應對突發情況的發生十分湊效。
彈奏者在實踐中要注意通過在與歌者的合作中積累經驗,逐步提高伴奏能力。由于不同的個體在詮釋同一部作品時都會不可避免的存在個體差異,比如:同一首藝術歌曲,會出現中音和高音版本、男聲和女聲版本,對作品理解、審美、技術能力、速度、呼吸以及音色處理也會有不同的版本。這就要求伴奏者也必須因對象、藝術處理的不同而調整自身的彈奏。所以,盡量多爭取機會與不同的歌者合作,也不失為豐富自身伴奏經驗的好方法。
四、明確分工
鋼琴伴奏者不僅要重視與歌唱者的合作,也必須明確在不同樂句中與歌唱者的不同分工。當伴奏處于主角的樂句,鋼琴要做好“紅花”,積極發揮主導作用,確立好音樂的方向;當伴奏處于配角的樂句,鋼琴要做好“綠葉”,為聲樂烘托氣氛、做好鋪墊。
在藝術歌曲中,前奏、間奏以及尾奏全部由鋼琴獨立完成。彈奏者應以獨奏的心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前奏、間奏總是先于演唱者的旋律出現,是整首作品情緒、意境、速度及音準的重要指示。例如:《鱒魚》前奏有六個小節,作者有意識的在這六個小節中暗示了故事的藝術形象、風格、情緒。伴奏者若能將其交代明確,演唱者會很容易進入歌曲所規定的歌唱狀態和意境中去。另外,伴奏者應根據作品基本速度的標記,結合實際情況,找到樂曲最合適的速度去開始。在歌唱即將進入時,伴奏者應適當的放慢節奏,等待合作者經過充分的準備后進入主題音樂。間奏通常是情緒轉化的前奏,演奏者若能將間奏彈奏準確,便能帶領歌者自然流暢的轉入到新的情感中去。如:《孟姜女》第49-59小節的間奏,是作品慢板向激烈快板的轉化,伴奏者需要迅速調整情緒引入新的主題,由悲涼的訴說轉化為惡劣天氣的描繪。演唱結束的尾奏,鋼琴伴奏應將氣氛進一步延續、補充,創設出意猶未盡的藝術效果。
在主題音樂中,鋼琴伴奏要將主角“讓”給人聲,營造出清晰立體的視聽效果,避免伴奏音量過響而影響演唱者的發揮。尤其在聲樂表現較為自由的地方,例如:散板、緊拉慢唱、華彩樂句、抒情的樂句中,伴奏者更要給足演唱者充分的表現空間。在作品《孟姜女》中,伴奏從58小節開始就借鑒了中國民間戲曲中的“緊打慢唱”的節奏。左手的“緊打和弦”,應彈奏的清晰、均勻、密集、不間斷,但是聲音一定要輕,千萬不能喧賓奪主,影響了演唱者的表現力。當7-10小節歌唱是抒情的情緒時,伴奏也要運用輕柔的音色和觸鍵,作為主人公悲傷、哀怨情緒的背景音樂而出現。
五、結語
為藝術歌曲彈奏鋼琴伴奏,要求伴奏者通過對詞曲作家和歌詞的深入考證研究,能夠對整個作品有宏觀的認識;全面立體的解讀譜面中的音樂形態信息,準確的塑造歌曲的藝術形象;學會與歌者合作并能夠始終處于同一個狀態中,同時注意在不斷地合作中逐步提高伴奏能力;明確鋼琴伴奏在作品中不同的角色扮演,處理好合作與分工的關系。因此,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是集文學、藝術、合作、分工于一體的實踐藝術,伴奏者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磨練、總結、學習,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伴奏水平。
注釋:
①任音:《如何彈好中國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二),《鋼琴藝術》,2009年第10期。
參考文獻:
[1]金茗.培養學生正譜伴奏能力的三個方法[J].中國音樂教育,2009,(12).
[2]任音.如何彈好中國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一)[J].鋼琴藝術,2009,(03).
[3]任音.如何彈好中國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二)[J].鋼琴藝術,2009,(10).
[4]任音.如何彈好中國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九)[J].鋼琴藝術,2010,(09).